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代官制
本书标签: 历史  历史 

第一章先秦官制

中国历代官制

第一节中央机构与职官

官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历史上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具体道路,以及较长时期内的存在形式,都有着独自的特点,即血缘性的家族组织较长时期作为社会基层单位存在着。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三代先民,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在以木石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阶级,创造了一定的剩余产品,在此基础上,社会内部逐渐产生了阶级,形成了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分工不发达,所以在代表少数贵族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机器建立时,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并没有被财产的力量炸毁,血缘性的家族组织仍然作为社会的基层单位存在着,再加上商周时期统治阶级利用既存的血缘关系作为巩固统治的手段,从而使血缘家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得到强化。血缘家族组织较长时期作为社会基层单位存在,构成了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特点。与之相适应,在先秦较长时期内,国家政权与血缘家族组织是紧密结合的,官制具有浓郁的宗法血缘性,担任各级官吏的,往往是贵族家族的族长。“亲贵合一”是商周奴隶社会官制的显著特点之一,西周的世官制正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体现。

在春秋战国时期,官制发生巨大变革,商周奴隶社会官制的宗法血缘色彩日趋褪变,宗教神职官吏的地位大为下降,设官分职也逐渐固定、明确,封建中央集权制的职官制度在变革中得以初步形成,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官制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中央机构与职官

夏朝(前21一前16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探索、了解中国的官史制度,应当从夏朝开始,但是迄今尚未发现夏代的文字和一件确普无疑是属于夏朝的文物,而文献记载的夏朝史又零星寥寥。关于夏朝官吏,虽有“六卿”、车正、牧正、庖正、普臣、仆夫等记载,但是,好多职官名称后人附会显然不少。所以夏朝的职官制度同夏朝的其他问题一样,要勾画出较为清晰可靠的概貌,尚待地下发现和对夏文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中国职官制度史的撰写只好从商代开始。

一、殷商西周

商朝(前16-前11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代甲骨文的辨识,再辅以其他一些较为可信的文献记载,为我们窥探其官吏制度提供了条件。

周武王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前11世纪一前771年)。“周因于殷礼”,西周统治者承袭商朝各种政治制度并加以发展,致使统治机构比商王朝更为完备。研究、了解西周官制,虽有《周礼》一书,但书中后世增添、理想的成分不少。所以往往将《周礼》与金文、《尚书》、《左传》、《诗经》等互相参照,作为探索西周官制的基本资料。从出土的甲骨文与铜器铭文可以看到,商朝的商王已经有众多的官名。据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有臣正、尹、多尹、卜、多卜、巫、作册、作册右史、多马、多服、宰、宗、子等众多官名。这些官名有的属于王朝外廷政务官,有的属于王朝内延事务官,有的是史官,有的是卜官。特别是卜官,是商王朝重要职官。商王在进行重大活动时,都要通过卜辞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

商朝的最高统治者是王,西周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者“天子”,商王、周天子以下由奴隶主贵族担任的僚属,按其司取,大致可分为王朝外廷辅政官、王朝外廷一般政务官、王朝外廷事务官和内延事务官四类。

(一)王朝外廷辅政机构及职官

关于商王的辅佐官,《股域卜辞综述》与铜器铭文以及《尚书·君奭》记载有尹、保、臣、巫等官名。在官名后(或前)连以族(私)名,是商代的习惯用法【1】,甲骨文较多见。

“尹”,《说文》:“尹,治也...…握事者也。”即尹含治理之意,以尹称人则指握事、治事之人,也就是一种官称。尹作为一种古老的纯粹的官名,本身并无职位高低之别,从商王的辅佐到各级官吏都有称尹的。就尹的职掌来看,与后代的相近似。商汤时的伊尹本来是有辛氏陪嫁的奴隶,因为炒得一手好菜,深得商汤的喜欢,被商汤任命为尹,主持国政。伊尹不但辅佐商汤,而且在商汤去世之后又立商汤的孙子太甲为王。当太甲违背商汤的法度时,伊尹果断将其放逐,三年之后,看到太甲已经悔悟,将其接回,“授之政”。尹作为一种官职,有大有小,大就是伊尹之大,可以为相,小,则是普通职官,专管具体事务,如小尹。就像臣这种官职一样,有等级不同之臣。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尹是出现最多的官职,有束尹、右尹、多尹、族尹、三尹等(见郭沫若《甲骨文合编》,中华书局1982年版)。《尔雅.释言》说:“尹,正也。”由此看来,“尹”作为官名,当是一种泛称,各级握事、治事的官吏之正长均可称尹。

以大量的“臣”字作为官称,是商朝职官制度的一个特点。从甲骨金文的有关记载来看,臣并不是纯粹的官名,其身份很复杂,称谓有臣、小臣、多臣、臣某等多种,其中有相当部分确属管理王室事务人员的官称【2】,但是甲骨金文资料所反映的事实是,臣主要作为分管王室某方面具体事务的一般官吏官称,作为辅佐大臣的不多。严格意义上讲,作为辅佐官史称“臣某”或“臣”,并不表明臣是辅佐的官称,而是表明其为辅佐,是由商王的近世臣官提升而来。成汤时代的伊尹本为有辛氏的媵臣,得到商王赏识,被“汤举,任以国政”【3】。

上一章 前言2 中国历代官制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一节中央机构与职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