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春日总是伴随着花开花落。
城墙上贴满了告示,朱红的底色上写着金字:"朝廷举办首届'茗香雅会',广邀天下茶人前来竞技,胜者将获御赐'茶仙'称号。"
白璃站在告示前,指尖轻轻抚过"茗香雅会"四个金字:"阿墨,朝廷要办茶道比赛了。"
淡墨从身后走来,手里拿着茶筅:"我看见了。这是朝廷重视茶文化的表现。"
"可是..."白璃有些犹豫,"参赛的都是各地名茶人,我们这样小小的茶铺..."
"为什么不试试?"淡墨鼓励她,"小柱子最近进步很快,茶雨瑶的茶艺也不错,我们可以组队参加。"
茶雨瑶听见了,立刻跑过来:"阿姊,我要参加!我要为茶铺争光!"
"好。"白璃笑着点头,"我们准备一下。"
接下来的一个月,茶铺里多了几分紧张的气氛。
清晨,小柱子第一个来到茶铺,开始练习点茶。他的额头上挂着汗珠,茶筅在茶碗里飞舞:"姊,今天我要练到茶沫能立住筷子!"
"加油。"白璃递给他毛巾,"记住,点茶不仅要快,还要稳。"
午时,茶雨瑶在练习分茶。她端着茶壶,茶汤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阿姊,你看这个分茶的弧度,是不是更流畅了?"
"很好。"白璃点头,"分茶最讲究'柔',力道要均匀,不能急。"
傍晚,淡墨在教小柱子识别茶香:"闭上眼睛,用心去闻。这款是龙井,清香淡雅;这款是普洱,醇厚绵长。"
"我闻出来了!"小柱子兴奋地说,"左边的是碧螺春,有花果香!"
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
白璃整理着参赛的茶具:"这次比赛要准备三种茶——绿茶、红茶、乌龙茶。每种茶都要有不同的冲泡方法。"
"我已经准备好了茶样。"茶雨瑶拿出个木盒,"绿茶用龙井,红茶用正山小种,乌龙茶用铁观音。"
淡墨检查着茶筅和茶碗:"茶具都要检查一遍,不能有破损。"
小柱子有些紧张:"姊,我有点害怕...万一比赛失利了怎么办?"
"没关系。"白璃拍拍他的肩膀,"比赛最重要的是学习,不是输赢。只要你尽了全力,就是胜利。"
比赛当日,长安城热闹非凡。
"茗香雅会"设在皇宫前的广场上,搭起了数十个茶席。各地茶人汇聚于此,有的穿着华丽的服饰,有的穿着朴素的茶人装,却都神情专注。
"看,那是杭州的苏茶商!"茶雨瑶指着不远处的茶席,"他们准备了十八种茶样!"
"还有福建的乌龙茶师傅。"淡墨补充,"听说他擅长岩茶的冲泡。"
白璃深吸一口气:"我们也开始准备吧。"
轮到他们上场了。
小柱子第一个表演点茶。他穿着茶茶当年留下的月白茶人服,神情肃穆。茶筅在他手中翻飞,茶末在碗中起舞,不一会儿,雪白的茶沫就堆成了小山。
"好!"评委席上传来赞叹,"这位小友的点茶技艺精湛,茶沫持久不散!"
"第二项,分茶。"白璃宣布。
茶雨瑶端起茶壶,手腕轻转,茶汤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精准地落入八个茶盏中,每盏的茶汤量都一模一样。
"分茶如画,这位姑娘的手法真是精妙!"一位老评委点头称赞。
淡墨表演的是煮茶。
他用铜壶煮水,水开后放入茶叶,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茶香袅袅升起,弥漫在整个赛场。
"煮茶最见功夫。"评委们交头接耳,"火候、时间、茶叶的搭配,样样都要精通。"
最后一轮是品茶问答。
"请问,如何鉴别新茶与陈茶?"主评委问道。
"新茶色泽鲜亮,香气清新;陈茶色泽暗淡,香气沉闷。"小柱子对答如流,"而且新茶的茶汤更清澈,陈茶会有沉淀物。"
"很好。"主评委点头,"第二个问题,如何保存茶叶?"
"要密封、避光、防潮、防异味。"茶雨瑶回答,"最好用锡罐或瓷罐存放,放在阴凉干燥处。"
比赛结束,结果即将公布。
所有参赛者都紧张地等待着。白璃握住淡墨的手:"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尽力了。"
"是啊。"淡墨微笑,"重要的是过程。"
结果公布了。
"本次茗香雅会,优胜者是..."主评委拖长了声音,"福建的乌龙茶师傅,获得'茶仙'称号!"
场下一片哗然。福建师傅激动地上台领奖,台下掌声雷动。
白璃有些失落,小柱子也耷拉着脑袋。
"没关系。"淡墨安慰他们,"我们已经很棒了。"
就在这时,主评委又说道:"但是,我们还要颁发一个特别奖项——'最具潜力奖',授予长安茶铺的代表队!"
全场掌声雷动。
"恭喜你们!"主评委走到他们面前,"你们的点茶、分茶、煮茶都很出色,特别是那位小友,点茶技艺堪比老茶人。更重要的是,你们传承了茶文化的精神。"
回到茶铺,学员们沸腾了。
"我们得了特别奖!"小柱子兴奋地跳起来,"太好了!"
"这是大家的功劳。"白璃笑着说,"每个人都付出了努力。"
茶雨瑶端来桂花茶:"阿姊,我们应该庆祝一下!"
"好。"白璃点头,"今晚我们好好庆祝。"
深夜,白璃和淡墨坐在老槐树下。
"今天虽然没拿到第一名,但我们获得了特别奖。"白璃靠在淡墨肩头,"已经很好了。"
"重要的是,我们让更多人看到了茶文化。"淡墨握住她的手,"这才是最重要的。"
"嗯。"白璃笑了,"茶茶如果在,肯定会为我们骄傲。"
第二天,茶铺门口挂起了"茗香雅会特别奖"的横幅。
学员们围着横幅拍照,苏小姐也来祝贺:"太棒了!我就知道你们一定行!"
"这只是开始。"白璃说,"我们会继续努力,把茶文化传承下去。"
下午,来了位特殊的客人。
是福建的乌龙茶师傅,手里捧着个茶饼:"我是来祝贺你们的。你们的茶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谢谢师傅。"白璃接过茶饼,"我们也很佩服您的技艺。"
"茶文化需要传承。"乌龙茶师傅说,"你们做得很好。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们喜欢。"
晚上,白璃和淡墨一起研究乌龙茶师傅送的茶饼。
"这是上好的铁观音。"淡墨闻了闻,"香气醇厚,滋味甘鲜。"
"是啊。"白璃笑着说,"茶文化的交流,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
窗外,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茶铺的灯还亮着,学员们在复习茶艺,茶雨瑶在设计新的茶包装,苏小姐在抄写茶经。白璃和淡墨坐在门口,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温暖。
风里飘来茶的清香,混着春雨的湿润。
那是长安的春天,是茶族的春天,是他们用真心浇灌的,最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