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0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社和编导社同台承办庆典仪式,苏眠受朋友的邀约来帮他们看剧本。
文学社的场地里,她再次遇见熟人。
张云龙被舍友拉着报这个社团时,本意是学些文学巧思,好契合自己多年来看书、做手账的爱好。第一次如此重要的节目,社长带着他们参加,手把手教着写剧本、表演,为了不坠社团名声,学姐豪言提起自己的大拿朋友。
此刻坐在社团内,与苏眠在一张桌案,她和学姐坐在一起,手中标红的笔旋转、滑行,整组人磨了月余的剧本对她来说仿佛不值一提,所有人屏气凝神,唯有她始终坦然。
会议因为她的高效率在一小时内结束,临行之时,苏眠转身将自己没开启的矿泉水递给他。
苏眠(茶树菇)你好呀,学弟
满座愕然,连身为老同学的秦时语也愣住,而后勾着苏眠的脖颈追问。
“怎么回事啊你俩?”
苏眠(茶树菇)有幸见过一面
苏眠如是回答,仿佛于他还算惊心动魄的那面不过过眼云烟。
后来,张云龙才从某个球友的口中了解:苏醒的妹妹、《荼蘼》的作者、网站的美女作家、北大常年霸榜的才女、法学院的天才,她身上似乎有数不尽的标签,却又不为它们牵绊,整个人闪着自信的光辉。
再见面已经是晚秋了,接近冬日的萧肃冷风吹袭。在表演厅的第一排,苏眠裹着浅灰色大衣,面前是成群的教授和校领导。
她被簇拥在中间,正好能看见整个场子的舞台,听说是系里为了苏眠专门留的。她将红极一时的短打代表作《溯》的版权无偿赠给了学校,用来作为演戏的一个练习。
第三次见面,张云龙主动留了她的QQ,又在刚开通的微博上加了关注。
再后来就是长久的未见面了。
从冬去春来,又迎接溶溶夏日。
2010年10月,北京大学一场以“法律与人情相不相悖”为题的辩论赛开展。苏眠送了张赠票给秦时语,偏偏和学校的电影节活动冲突。彼时张云龙还在琢磨课后的一个剧本,因为没参加这次校内活动而获得了辩论赛的免费席位。
第一次进入北京大学,周围有无数慕名来的校内外人员,被这样一场辩论赛拉入同一个会堂。
从没见过苏眠西装笔挺的模样,她似乎化了淡淡的妆,红了几个度的唇角冲他这边看来,满是沁了玫瑰香气的微笑。
他旁边的位置上,一位戴墨镜的男士捧了大束玫瑰,上面有浓郁的香水味,并不刺鼻。
“以逻辑为刃。”
“以思想为塔。”
“以良知为尺。”
“以法理之光,照亮人间万象。”
“北京大学法学院辩论队问候各位,早安。”
“以文心为笔。”
“以思辨作墨。”
“铺求真之纸。”
苏眠(茶树菇)研理性之砚,入澄明之境
苏眠(茶树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辩论队问候各位,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辩论赛在雷动的掌声中拉开章程。在第二排的位置,张云龙能看见不断站起的苏眠,立于四辩的座位,言辞句句犀利。
☆
祝所有要考试的宝宝们考试顺利哦!一定能考出满意的结果!!!高考的宝宝们旗开得胜,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