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忙着追查王娡,栗妙人这边也没闲着,将王娡与慎夫人的关系一股脑打包送到刘启桌上。没错,王娡是慎夫人的女儿。
换句话说,和如今的梁王是同母异父的亲姐弟。而这无疑触及到了刘启那根敏感神经。
人是馆陶引荐的,那窦太后呢,她又在背后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是为谋夺皇位,还是想故意在他身边埋一颗钉子。
想到这里,刘启反倒冷静下来,事已至此,端看谁先露出马脚了。隔日,窦太后来关心他的伤势,刘启试探性的提起王娡。
王娡……窦太后闻言神情变得微妙起来,很快便恢复如常。虽说是故人之女,但她伤了启儿,即便窦太后想为她求情也是不能了。
所以窦太后下意识转移了话题,不愿再牵扯到别的,但这种若无其事放在刘启眼里,就成了掩饰异常的证据。
母后果然知情。
刘启面上仍虚弱苍白,有气无力的敷衍走窦太后,连后面入宫的馆陶都没见,自己一个人窝在宣室殿舔舐旧时的伤口。
他的母亲不爱他。
这是刘启从小到大毫不怀疑的事。
其实母亲也曾宠爱过他和馆陶,还在代国的时候。但自从代王平乱成功,登上皇位,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后宫之主,他们再未有过那般温情的时候。
她大爱天下,把精力分给身边有需要的每一个人,包括作为情敌的慎夫人,包括刘武。唯独忽视了刘启,好像刘武才是她的孩子。
天下母亲都是拼命护住自己的孩子的,而她为了自己的贤后名声,每次都以牺牲亲生儿女为代价,来彰显自己的贤德。
可她又的确真心爱着刘武,甚至不惜用“善待弟弟”的条件,帮助刘启安定大汉江山。多讽刺啊。
刘启一直看不懂窦太后,现在仅存的那点微薄希冀,也终于耗尽了。
当听闻刺客遭凌迟处死的消息,栗妙人深深的知道,她的算计真的成功了。以后无论窦太后还是馆陶,都挡不住栗妙人的路了。
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她倾斜。
事实也确实如此。病好后,刘启愈发看重刘荣,经常带着刘荣在宣室殿与大臣们商讨政事,制定国策。
在窦太后和馆陶面前,他还是那个温和的儿子、弟弟,悄无声息的慢慢分化她们在朝中的党羽势力。
直到梁王刘武私立法度,通敌叛国,还私自做了龙袍,枉顾一个做臣子的本分,刘启终于不再忍让,彻底露出了冰冷尖锐的獠牙。
顶着前朝宗室的巨大压力,发兵派往梁王封地,讨伐梁王。而他给将军下的死命令,是抓到刘武后就地格杀。先斩后奏,不必回报。
在这期间,窦太后多次要求他放过刘武,口口声声的说着刘武是他的亲弟弟,只是犯了一点错,何至于处死。
刘启冷笑:“母后,我记得当年逼宫时你让我放过刘武,似乎也是用这套说辞吧。”
“你眼里只有刘武,现在依然在为他犯下的死罪开脱,是不是将来有一天他要做皇帝,你也会毫不犹豫的拉下我!”
最后一句,刘启忍不住拔高了声调,看着窦太后脸上的茫然心痛,他心里忽然萌生出报复的快感。
“启儿,我……”
窦太后还想说什么,拄着拐杖的手颤巍巍朝刘启伸去,却被他面无表情的侧身躲过。
每次都是这样,先用虚情假意的把戏糊弄他,再得到想要的之后又迫不及待踢走他。难道他真就那么卑微下贱吗?
刘启在心里问自己。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刘启选择避开窦太后含泪凄楚的目光,刘武必须死,不是这回,还有下一回。
窦太后望着刘启那张肖似先帝的脸,恍惚间看见了死去丈夫的影子,他也曾用这般口吻质问过自己。她那时在说什么呢。
她有些想不起来了。
窦太后伸出的干枯手掌停在空中,够不到刘启,最终只得无力的垂下。这一天,她失去了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