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位:特殊时期·太行山·王二柱
光屏切到窑洞,王二柱猛地站起来,衣角还沾着泥土。他看着严安安,嘴唇哆嗦了半天:“俺……俺想问,俺们能把鬼子打跑不?打完仗,俺们能回家种庄稼不?能让娃上学不?”
严安安的声音沉了沉,却带着力量:“能。再过几年,鬼子就被打跑了。战后百姓能回家种地,娃能上学,再也不用躲炮弹了。将来的中国,再也没有侵略者,孩子们能安安稳稳上学,大人们能踏踏实实干活,没人再敢来欺负咱们,国家会保护每一个人。”
王二柱突然哭了,抹了把脸又笑了,对着光屏身后的战友们大喊:“听见没!俺们能赢!能回家!” 战友们的欢呼声响成一片,震得窑洞顶上掉下来几点土渣。
秦始皇盯着光屏里栓柱的步枪,又看了看自己的青铜剑,沉声道:“此等凶器(指枪炮)虽烈,护民则可。这‘小鬼子’,与当年犬戎何异?该灭!”
汉武帝攥紧拳头:“犯我疆土、杀我百姓者,虽远必诛!”
唐太宗李世民沉默片刻,对李靖道:“后世遭此大难,却有这等少年挺身而出,华夏之魂,从未断过。”
第五个:战国·赵国流民
流民衣衫褴褛,怀里揣着半块发霉的饼,望着严安安的目光里全是渴盼:“姑娘,将来……还会有这么多仗打吗?俺们能不能有块自己的地,不用再逃荒?”
严安安指尖在光屏上轻轻一点,笑意漫过眼底:“会有结束的一天。等以后,我们那个迷人的老祖宗会挥剑斩断纷争,把分裂的山河拢成一块完整的玉,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给天下、给后世立一个‘大一统’的好榜样——往后千百年,‘天下一家’的根,就是他亲手埋下的。”
话音刚落,各时空的光屏上瞬间炸开了锅。
咸阳宫,秦始皇嬴政正倚着龙椅听李斯奏报,闻言猛地直起身,玄色龙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跳得厉害。
他捏着玉圭的手指微微用力,指节泛白,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向上挑——普天之下,敢称他“老祖宗”已是大逆不道,还加了个“迷人”?这词儿听着古怪,却比“陛下圣明”更挠人心窝。他斜睨了一眼屏气凝神的李斯,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哼了一声:“算这小丫头有眼光。” 转而又对着天幕扬眉,那眼神分明在说:何止是榜样?朕之功业,万世难及!
汉高祖刘邦(未央宫)
刚啃完半块狗肉的刘邦差点把骨头吞下去,他拍着大腿笑出声:“这小丫头片子,会说话!那嬴政虽是个暴君,可这‘统一’的本事,乃公也得服!”他转头对吕雉道:“你听听,连后世都叫他‘迷人的老祖宗’,可见这大一统的事儿,确实比咱们当年打游击靠谱。”
吕雉却皱着眉:“陛下慎言。他焚书坑儒,戾气太重,怎配‘迷人’二字?”刘邦却不以为然地摆手:“妇人之见!能把七零八碎的天下攥成一团,就是本事——咱们汉家能承他的基业,也得念着这份好。”
西汉未央宫,汉武帝刘彻正把玩着西域进贡的夜明珠,闻言嗤笑一声,却把珠子攥得更紧。 “这始皇帝,倒是占了个‘头’字。”他对卫青道,“不过‘迷人’?朕看是‘蛮’得迷人吧。” 嘴上不屑,眼底却闪过一丝好胜——书同文车同轨?朕还要凿通西域,让汉军饮马北海,看后世说谁更“迷人”。
唐太宗李世民(太极宫)
正与房玄龄讨论西域通商的李世民闻言放下茶盏,眼中闪过精光。他看向光屏里秦始皇的虚影(后世史书插画),朗声道:“嬴政确有雄才!书同文让天下人能说同一种话,车同轨让粮草能通万里路,这才是真正的‘立根’。”
他转头对魏征笑道:“魏卿常说朕不如汉文景,今日看来,朕倒该学学这位‘老祖宗’的魄力——只是他太过刚猛,若能宽柔些,或许更配‘迷人’二字。”魏征抚须点头:“陛下此言有理,取其长、避其短,方是治国之道。”
明太祖朱元璋(应天府)
刚处理完贪官案的朱元璋把朱笔重重一搁,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在嘀咕:“这丫头片子,用词倒是新鲜。那嬴政统一天下是不假,可杀起人来也不含糊,跟咱当年清贪官似的狠。”
他对马皇后道:“咱不喜他的酷法,但这‘大一统’的心思,咱服。若是天下一直分裂,百姓哪有好日子过?说他是‘老祖宗’,倒也不算错。”马皇后温婉一笑:“陛下既知统一之难,更该惜今日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