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妻子生了个儿子,果然很健康,哭声就特别嘹亮,这是一个让刘家都满意的孩子。有他在一边对比着,那个总生病的小姑娘就让人觉得压抑和疲惫。
就这样,一种莫名的氛围,在弥漫着……
无所适从的情绪像一股暗流,汹涌澎湃,让人无法自拔。
有时候,不是不爱,而是人会不自觉得更加喜欢让自己愉悦无负担的那些事物,包括人,更别提小姑娘的存在的背后,是一个年轻母亲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人们因为生命而喜悦,也会因为它而感到沉重,人真的很擅长亲近喜悦逃避沉重。
生活中充满了变数,无所适从的感受,让人无法回避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无所适从时,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思考,试图寻找内心深处的答案。
就像是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摇不定,无处为家。
徐婆婆感受到了刘家对小姑娘的逃避,甚至……是嫌弃。
她在超市里徘徊,不知道该买什么,感到无所适从。
有一次他们全家决定去探亲,可是小姑娘的身体没办法出行,只好留下刘母照顾他。徐婆婆亲耳听到,她在抱怨小姑娘的身体太弱了,导致她哪儿去不了,家里还得腾人出来迁就她。
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有新妻子新孩子的降生,刘家对外说起徐家女儿时的口风也变了,不再用“勇敢”形容当年她的行为,而变成了“任性”。
她自以为感动地留下一个孩子,说是寄托,可这孩子体弱多病给他们添了多少麻烦啊!
刘父的酒被迫戒了,刘母也多长出了多少白发,她还因为熬夜过多,出现心疾,刘扬本来大好的一个青年汉子,也被她搞成了鳏夫,后来想再成家,很多女人都不愿意,嫌弃负担太重了。
徐婆婆自然不能忍受自己女儿的付出变成了任性,她跟刘家人争辩,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徐家女儿已经死了,刘家有了新的女主人,替代了她的位置,他们的家庭里也迎来新的延续,小姑娘的存在,只是一个生命的负担。
面对徐婆婆的不满,刘扬甚至说:“您要是觉得我们家对小姑娘不好,您当年为啥不劝她不要生?是她自己连命都不要非要生的!您这个当亲娘的都劝不住,我能有啥办法?生了不还是我养的?我起码当了个爹的责任吧,她呢?死了啥也不管了!她又像个当娘的吗?你说小姑娘可怜,是谁让她这么可怜的?她那个病,当初大夫就说过有风险的,可她坚持说啥狗屁奇迹,有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天真!”
说着刘扬也红了眼睛,他是真心爱过徐家女儿,当年也真心觉得,自己可以接受她死后的一切,但此一时彼一时,有些日子远比预想当中的要困难,他只是凡人,没有那么伟大,他想要平凡普通的温暖和快乐。
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样跟得上人心易变的步伐。
可是,到底是无解啊,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