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嗔怪地瞥了他一眼,那眼神里却满是藏不住的甜蜜和笑意。
大家一边走一边聊,对新场地的细节进行最后的确认。
夕阳西下,将整个影视城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给这条年代感十足的街道更添了几分韵味。
回程的车上,黛玉还沉浸在下午的兴奋中。
戴裕(黛玉)哥哥,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她侧头问他,像个等待夸奖的孩子。
周九良(周航)特别好。看着你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将要在这里变成鲜活的影像,感觉真的很奇妙。我为我家的作家感到骄傲。
他的夸奖从不浮夸,却总能说到人的心坎里。
戴裕(黛玉)那……王导的提议,你真的不考虑一下吗?那个弦师的角色,虽然只有几场戏,但我觉得……小寒说的也对,真的很适合你。安安静静地坐在街角,拉着胡琴,看着人来人往,就像你平时坐在后台看着台上一样。
黛玉当时创作时,无意识的就把人设模板,套用了九良的身份和性格。
九良故意沉吟了一下,拉长了声音,在黛玉愈发期待的目光中,他才缓缓转过头,看着她,语气是一如既往、能将人溺毙的宠溺。
周九良(周航)都听你的。
九良的一句都听你的,黛玉的心就像在蜜罐里泡着。
九良的新婚假期再不愿意,也结束了。
孟哥同样旅行结束回到家,他的新婚体验期也结束了!
生活像是被按下了播放键,从蜜月期的慢镜头切换回了正常倍速。
四合院重新被规律的日常填满,只是这份日常里,氤氲着一层新婚夫妻独有的、无声的牵挂。
黛玉正式进入了剧组跟组模式。
每天天刚亮,助理的车就等在胡同口,接她去怀柔影视基地。
她像一颗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在片场高速旋转,与导演探讨镜头,跟演员打磨台词,核对每一个场景道具是否符合年代背景。
忙碌让她双眼放光,那是创作的火焰在燃烧。
九良也回到了园子,重新登台。
台上的他,依旧是那个不紧不慢、气定神闲的小先生,一个眼神、一个包袱,总能恰到好处地搔到观众的痒处。
但下了台,他便不再是那个属于所有观众的周九良。
他会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看看黛玉有没有发来消息,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情,也能让他嘴角翘起。
今天午场结束,下午九良没有演出安排。
他系上围裙,在他的厨房里,慢条斯理地为晚归的妻子准备晚餐。
灶上的砂锅里,老母鸡汤正“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浓郁的香气混合着红枣和枸杞的甜,飘满了整个屋子。
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孟鹤堂背着手,像个老干部视察一样溜达了进来。
孟鹤堂好家伙,九良,你这是把整个菜市场全搬回来了?我大老远就闻着味儿了。
他探头往厨房里瞅了一眼,流理台上一片“繁荣景象”,蔬菜择洗干净码放得整整齐齐,鱼肉也已片好,用姜丝料酒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