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西城的东边,原本是荒凉的一块地,零星分布着几户人家,甚至还有一片片的农田。
就在靠近水源的一块空地上,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建起了一大片房子。
幸好是在夏季,工期快,不受天气影响。
也在这两个月,收购羊毛的消息也在朔西周边传扬开来,很多牧民都拉着剪下来的羊毛来买,还真就换到了想要的物品。
但也就限于大周境内,即便戎狄的听说了这件事情,也没办法前来进行交换。
作坊建好之后,就加入到清洗羊毛的队伍中去了。
人手倒不是大问题。因为是边疆,打仗之后就会有很多老兵、残兵,这些人若是放在朔西以外,是找不到什么活计的,但当燕迟说过这件事情后,这群汉子也没多矫情,很快就加入羊毛大业中。
燕迟也曾经问过他们为何这么爽快,只听他们露出爽朗的笑:“因为是王爷和少帅下的命令,相信是不会害我们的,而且我们现在这样王爷和少帅还能用得上,值了。”
当元瑛听到这些的时候,他突然明白为什么兄长元彻即便被魏帝贬到军营中也没有过多的怨恨。
就是这些不识得几个大字的人的信任,让他们这些生活在都城最繁华的人感受到最难得的情感。真切地明白自己身上担负起的性命。
元瑛建立的羊毛作坊并不小,从生羊毛的鞣制、清洗、漂白、烘干,再到纺线和织造,整个作坊就占地好几亩,其中的人就有上百号。
目前处理的还只是朔西附近收购的羊毛,需要的人就不少。等到与戎狄的通商开启后,需要的人力就更多了。
当初燕迟和睿王写了折子将羊毛的事情呈报上前后,皇帝觉得可行,但毕竟没有看到成果,只是允许他们在大周境内进行羊毛纺织,若今年冬天的收益可观,来年既可以将此事宣扬至草原,也能在大周先行开辟出羊毛的商路不愁滞销。
于是朔西城便有了修建了这个羊毛作坊。
羊毛作坊中,鞣制清洗是男子的工作,而纺织就要交给女子。
男耕女织是从上古时代留下来的传统,将不同作用的作坊分开,既可以提高效率,也能保护女子的安全。
当一批一批的生羊毛变成一捆一捆的毛线,然后再变成一匹一匹的羊毛布被运送出去。
元瑛忙碌了几个月的事情便走上正规。
“对了,襄王兄那边怎么样了?”元瑛问钟离。
当初羊毛的事情出来后,元瑛便将事情传给了镇守突厥边境的襄王元彻。
元彻是她母妃的养子,小小年纪便被魏帝驱逐出真煌城。但小的时候元彻对他们这些弟弟妹妹都很好。
无论是私下里的兄妹之情还是公事中她亦为北魏的公主,羊毛这件事情不肯定只让大周获利。
想来燕帝也是明白这件事情的,虽然大周与柔然突厥并不接壤,但若没有了北魏这道屏障,大周也会收到劫掠。所有对于元瑛传信只北魏一事没有过多言语。
毕竟,这“点毛成金”的妙策,本就是这位和亲公主带来的“嫁妆”之一。
若她未曾远嫁和亲,这份足以改变边疆格局的财富与安宁,也轮不到大周来率先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