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个视频,说如果你能穿越到911事件前2小时,有什么办法可能救下尽可能多的人。有个被称为格局打开的说法,如下描述:
上天涯论坛发个帖子,2小时后会有恐怖分子劫机装向双子塔,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会发生8级大地震。
只要前面的说法被验证,那么人们的注意力会移向下一个。
其实这个说法惊艳我的,有两个点,一个是绝妙的逻辑思维,另一个是对故人的缅怀对亡者的悼念。
无限流的情节里,不少是抓字眼的。
比如温简言在大楼副本里的一个小插曲:
系统规则要求,在毒宴餐桌上救下人,而结合各种情况分析,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揪字眼啊,首先,救的得是人,虽然有“人”在救之前就开始凉了,但是那真的是人吗?
第二点感情方面,其实,谁都清楚地知道,哪里有穿越这回事呢,只不过是对遗憾的慨叹。只不过,有人叹息的是外国的苦难,而他叹息的是祖国的苦难,更让国人感受贴切,而他借着这个看似痴心妄想的“如果”,把人们记忆里尘封的疼痛再次追忆。就像《寻梦环游记》中说的,“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
他的参与与发言,让我一次性对两个事件都开始重新审视,去追忆亡者,去敬畏和平,去畏惧天灾。
其实预言是可以用逻辑得到,比如有的痴儿,硬是要去触碰资本的丑恶,去揭发他们偷工减料的罪孽,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只是可能里的事故。
如果写入小说的话,远不止两点精华可诉,就目前而言,即可写三点。
第一点,规则漏洞。
ai不比人类,很多时候可以捕获的逻辑漏洞足以完成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当然也有针对人类忽视习惯的致命点。
比如,小说里的规则怪谈,它有无数个看似可行的选项,但是每一条后面都藏着阴狠的毒虫病菌,不反复用规则来对比,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至于为什么不举例人反赢规则漏洞的呢,小说嘛,很多时候觉察不出来,感觉是主角光环,不摔书直骂作者就好了,还记它?(打脸时刻,《僵尸世界大战》就是捉住任务的根本,保住家人还直接拯救了世界。)
不过,如果还是坚持想要了解人胜规则,那么,移步法律讲堂,特别是劳动官司,又贴合现实,又特别有益于己。
第二点,人的感情。
在一场说笑中,假设中,表面是想法天马行空,比谁吹的更绝,其实谁都知道,不过是事后追悔,归根结底还是遗憾。通俗来讲,就是玻璃渣里捡糖吃。
要么,在无限流里想要做到撕破糖衣却不惹众嫌还……挺难的。
不过,如果这个假设预言家的人,真的凭自己的本事“穿越”了呢?
听起来过于荒唐,可是像这样的“预言家”真的存在——警号重启。
有些危险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最为醒目的就有鸦片战争——中华历史上,最为屈辱最为沉重最为悲愤的过往。
形式不同,可目标一致。
缉毒警的隐姓埋名拔除国之癌瘤,飞机铁轨有关部门严查旅客携带物品,消防地震等演习等等,都是在尽可能地避免灾难。
第三点,好吧,我感觉把自己绕糊涂了,跑题了。
我文笔就很迷惑,感觉是蛮高大伟岸的,但是总能在人听的投入时,调转话头败人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