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大秦:我助秦始皇一统天下
本书标签: 历史  历史故事  古代战争     

第三十二章:郑国渠初启遭横阻,权贵作梗波澜起

穿越大秦:我助秦始皇一统天下

时间:公元前 247年

地点:郑国渠、各国都城

郑国渠工程启动当日,咸阳城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秦王嬴政亲率一众大臣前来主持奠基仪式,彰显大秦对此工程的重视。

王守恒身着崭新铠甲,腰悬佩剑,带领赵猛、李石、张弓、陈林及麾下士卒整齐列队,负责现场安保。他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涌动的人群,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迹象。

秦王嬴政站于高台之上,剑眉星目,器宇轩昂,抬手一挥,朗声道:“郑国渠今日破土动工,此乃我大秦兴盛根基之所在!望诸公齐心协力,保工程顺遂,待渠成之日,关中必成天府,大秦霸业可期!” 言罢,台下万民欢呼,呼声震天。

李斯上前一步,高声宣读工程规划与分工,各级官吏、匠工、民夫皆领命而去,各司其职,一时间,工地热闹非凡却又秩序井然。

韩国王宫之中,韩王听闻郑国渠如期开工,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问相国张开地:“爱卿,那郑国赴秦,本欲施疲秦之计,如今这工程顺利开启,莫不是郑国已被秦人识破,反为秦所用?” 张开地亦是满脸凝重,躬身回道:“王上,郑国忠勇,想必不会轻易背叛。秦人好大喜功,许是未看透这长远利弊,一心只想着渠成后的好处。然秦国朝堂不乏能人,我等还需静观其变,看郑国能否寻机暗中破坏,或再设法延缓工程进度。” 韩王无奈轻叹,只能暗自祈祷郑国切莫出差池。

赵国朝堂,老将廉颇得知秦国大兴土木修郑国渠,拍案而起:“秦国此举,看似利民兴邦,实则暗藏野心!待渠成,关中粮草充足,秦军战力更盛,我赵国危矣!当速速联合魏、楚,再组联军,趁其工程期间,攻其不备,断其根基,绝不能坐视秦国日益强大。” 相国平原君赵胜却皱眉摇头:“老将军,秦国如今戒备森严,且刚挫联军锐气,此时出兵,胜算几何?不如先整军经武,等待时机,同时派细作深入秦境,探听工程虚实,伺机而动方为上策。” 朝堂之上,众人争论不休,赵王瞻前顾后,一时难以决断。

楚国郢都,令尹春申君黄歇与一众大臣商议秦国修渠之事。春申君黄歇轻抚胡须,沉声道:“秦国修此长渠,国力必涨,于我楚国绝非好事。听闻那秦国朝堂为这工程也是争斗不断,或有机可乘。可一面派使者赴齐,说动齐王共抗强秦;一面在秦楚边境陈兵,佯装威胁,牵制秦军兵力,使其不能全心贯注于工程,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楚王却目光犹豫:“楚国近年灾荒不断,国力损耗,此时大动干戈,怕是力有不逮,还需从长计议。”

魏国大梁,魏王在宫苑中来回踱步,焦虑自语:“秦国修渠,魏国如处风口浪尖,帮秦,怕他国嫉恨;阻秦,又无此胆量实力。那韩国出的这主意,倒把魏国架在火上烤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皆无良策,朝堂弥漫着一股压抑气息。

燕国蓟城,燕王听闻秦国诸事,冷笑一声:“秦国忙着修渠,正是我燕国扬名之机,当派敢死之士潜入秦地,烧其粮草,毁其工具,让那郑国渠成泡影,看秦人还如何张狂!” 身旁谋士鞠武赶忙劝阻:“王上,燕国兵力薄弱,此举无疑以卵击石,万一激怒秦国,引兵报复,燕国危在旦夕,万不可莽撞行事,还需隐忍待机。” 燕王满脸不悦,却也只能暂且作罢。

而在郑国渠施工现场,郑国头戴斗笠,手持标尺,穿梭于忙碌人群,指挥匠工挖掘渠基。王守恒悄然走近,拱手道:“郑先生,工程既启,诸多艰难,先生可要多多费心,安保之事我等全力承担,但若物料、人手有短缺延误,还望先生及时告知。” 郑国抬头,目光平静:“王都尉放心,修渠乃我毕生所愿,定不会懈怠,只望都尉守好防线,莫让歹人坏了大事。” 二人对视,各怀心思,旋即各自忙碌。

起初几日,郑国渠工程进展还算顺畅,匠工们挥汗如雨,挖掘的号子声此起彼伏,民夫们推着装满土石的小车往来穿梭,一片热火朝天之景。可没料到,工程推进到一片广袤的平原地带时,麻烦悄然降临。

这片土地的主人乃是几位秦国老牌贵族,他们听闻自家封地要被征用作郑国渠的河道,顿时怒火中烧。这日清晨,一群家仆在贵族们的授意下,气势汹汹地赶到施工现场,将施工的匠工、民夫驱赶至一旁,推倒了部分简易围挡,现场瞬间乱作一团,施工被迫停滞。

郑国心急如焚,一路小跑至王守恒值守之处,拱手急切说道:“王都尉,不好了!工程现下被几位贵族的家仆阻拦,无法开工。我好言相劝,他们却蛮横无理,根本不听,如此耽搁下去,工期必定延误,这可如何是好?”

王守恒浓眉一皱,迅速召集赵猛等人,大步流星迈向事发之地,高声喝道:“何人胆敢阻拦国家工程!都给我闪开!” 那群家仆见王守恒带着全副武装的士卒赶来,气势汹汹的模样稍有收敛,但仍梗着脖子不肯退让。

为首的一名家仆头目嚷嚷道:“这是我家主人的封地,凭什么要让给这劳什子郑国渠!没了这些地,我家主人往后吃什么,喝什么?你们休想动工!”

王守恒剑眉倒竖,怒声斥责:“郑国渠关乎大秦国运,是秦王亲定的工程,莫说只是些许封地,便是天王老子的地,该征也得征!你们若再胡搅蛮缠,阻碍工程,便是违抗王命,休怪我军法无情!”

那头目虽心中畏惧,却仍强撑着顶嘴:“哼,我们只听主人的,你有本事找我家主人去说,在这儿吓唬我们算什么能耐!”

王守恒见状,深知这些家仆只是奉命行事,当下强压怒火,转头对郑国说道:“郑先生,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这些家仆背后是贵族撑腰,我等贸然动手不妥,得请李大人前来定夺,他主理工程全局,想必有应对之策。”

郑国连连点头:“王都尉所言极是,劳烦您速速请李大人,这工程一刻也耽搁不得呀!”

不多时,李斯匆匆赶来,扫视一圈混乱场面后,对王守恒问道:“王都尉,这是怎么回事?”

王守恒把事情经过简洁说了一遍。李斯听后上前冲家仆们大声讲:“诸位,我知道你们一心为主子尽忠。可修这郑国渠是秦王陛下的旨意,就为让大秦强盛,关中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往后大伙都能得好处。你们主子有损失,朝廷肯定会给补偿的,不会亏待。要是还在这儿阻拦,误了工期,秦王怪罪下来,你们这些当差的跑不了,你们主子更担不起!”

家仆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了主意。那头目干笑一声说:“李大人,您这是说笑呢,补的那点钱,还不够俺主人吃顿饭,哪能叫足额补偿?”

李斯脸一沉:“此补偿方案是朝会上众大臣商议,秦王定夺的,合情合理,怎么会不足。现在你们赶紧走,别再误事,不然真抓你们!”

这时,这群家仆们的主子过来了。为首的老者哼道:“李大人,想打发我们可没那么容易,就这点补贴,太寒碜人,咱咽不下这口气,今儿非得找秦王评评理,让他给个公道!”

李斯眉头紧皱:“诸位大人,修郑国渠是国家大事,关乎大秦根基,秦王决心已定,不容耽搁。若各位大人不满意此补偿方案,可进宫面见秦王,不要在这里扰乱工程”。

有个权贵上前一步,大声嚷嚷:“不行!今儿不把事儿说清楚,这工程就别想开!我们的损失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众人跟着附和,吵吵嚷嚷一片。李斯咬咬牙:“各位,莫要冲动行事,扰乱工程是大罪!”

王守恒见状,手握刀柄,上前一步:“诸位莫要放肆,再这般胡搅蛮缠,军法处置!”

郑国也急道:“大人,工程停一刻,损失无数,还望各位高抬贵手。”

带头的权贵冷笑:“哼,没满意答复,谁也甭想开工!我们跟着先王打天下时,你们还不知道在哪呢?我为先王挡过三次箭,救过先王的命!” 说着他就把上衣脱掉,露出了肩胛处、胸膛处几处狰狞的旧伤疤,他用手指戳着伤疤,继续吼道:“瞧见没?这就是老子拿命换来的!当年要没咱拼死护着先王,哪有如今这大秦,哪轮得到你们在这儿吆五喝六地指挥工程!就给那点可怜补贴打发我们,门儿都没有!今儿个必须给个说法,不然这郑国渠就别想动土!”

周围其他权贵也纷纷响应,一个个满脸怒容,撸起袖子,摩拳擦掌,摆出一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架势,现场气氛愈发剑拔弩张,施工的匠人们吓得纷纷停下手中活计,躲到一旁,眼巴巴望着李斯等人,不知这场风波究竟如何收场。

李斯见局面已然失控,深知此刻若强行对峙,只会让事情愈发糟糕,当下深吸一口气,高声道:“诸位大人,且听我一言!我李斯深知各位为先秦立下汗马功劳,往昔功绩朝堂之上谁人不知,陛下心中亦是有数。但今时不同往日,郑国渠若不修,关中之地无水灌溉,来年便无丰收之景,百姓食不果腹,军粮亦无着落,秦军何谈东出大业?届时大秦危矣,各位的封地怕也难保全!”

权贵们听闻此言,面面相觑,神色稍有缓和,那带头之人皱眉道:“哼,就算你说的有理,可这补贴之事,总归得有个妥善法子。”

李斯见状,趁热打铁:“各位大人放心,既然诸位觉得补偿尚有不足,此刻我进宫面见秦王,我李斯定当在秦王面前,将各位的难处、功绩一一道来,将你们的诉求向秦王禀报。但此刻还望大伙先让工程复工,莫要延误了这关键工期,每一刻的停滞都是大秦的损失呐!”

众人交头接耳一番,为首老者冷哼一声:“好,李大人,咱就信你这回,要是秦王那儿没个满意说法,咱可没完!” 说罢,大手一挥,带着一众权贵转身而去。

王守恒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长舒一口气,转头对郑国道:“郑先生,趁着这会儿,赶紧组织匠工民夫复工,能抢回多少进度是多少。” 郑国连连点头,立马奔走呼喊,不多时,号子声又在工地响了起来。

随后,李斯带着王守恒步履匆匆地向着王宫方向疾行而去。

上一章 第三十一章:王守恒膺命护军,郑国渠风云肇始 穿越大秦:我助秦始皇一统天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郑国渠工程再受阻,李斯周旋保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