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十个勤天重生之我在民国当少爷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何浩楠  陈少熙     

耕耘提出想优先解决有机肥问题

十个勤天重生之我在民国当少爷

早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了后陡门村的青石板路上,斑驳的光影在古老的街道上跳跃,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耕耘,你今天有什么计划吗?”蒋敦豪边吃早餐边问道。

李耕耘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坚定:“这里的农业生产条件很落后,大部分农民仍在使用低效的传统肥料。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能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腰间的笔记本,仿佛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卓沅紧接着说道:“好消息是,我已经联系到了附近的一家大型养殖场,他们愿意与我们合作,共同探索有机肥的生产方法。”

“太好了!”陈少熙拍手称赞,他的文艺气质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生动。他抬头望向天空,仿佛在寻找灵感:“冬天录下踏雪的声音,留到明年夏天慢慢听。我们也要把今天的希望,留给未来的丰收。”他的声音温柔而充满力量,仿佛在为团队加油鼓劲。

李耕耘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目光坚定地看向蒋敦豪,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大哥,我打算先去附近的养殖场考察一下,看看他们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再确定我们的合作方案。”

蒋敦豪点了点头,语气平和而坚定:“好,你和李昊一起去,注意安全。”

“清楚了!”

李耕耘和李昊率先走出村口,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向养殖场方向走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的肩上,带来一丝温暖。两人一边走,一边讨论着即将面临的挑战,脚下的泥土似乎也在回应着他们的步伐,发出细微的声响。

“李昊,你觉得我们能成功吗?”李耕耘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李昊,眼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在寻求最后的确认。

李昊笑了笑,拍拍李耕耘的肩膀,语气充满了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那一天:“当然能,我们有现代的知识和技术,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为李耕耘注入更多的勇气。

两人继续前行,不久便来到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养殖场的负责人是一位中年男子,名叫张大山。张大山见到李耕耘和李昊,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两位先生,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的吗?”

李耕耘微笑着介绍自己,声音温和而有力:“您好,我是李耕耘,这位是我的兄弟李昊。我们是从隔壁蒋家村来的,希望能与您合作,共同探索有机肥的生产方法。”

张大山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似乎对这个新奇的提议产生了兴趣:“有机肥?这可是个新鲜事物,不知道两位有什么具体的方案?”

李耕耘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详细地向张大山介绍了自己的想法,每句话都显得条理清晰,充满说服力:“我们发现,这里的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落后,很多农民使用的都是低效的传统肥料。如果能充分利用您的养殖场资源,通过技术改良,生产出高效、低成本的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改善土壤质量。”

张大山听后,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认真:“这个主意不错,不过具体操作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设备不足、原材料短缺等。两位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李昊接过话头,语气中透着专业和自信:“我们已经初步设计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高质量的有机肥。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张大山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仿佛对这两个年轻人充满了信任:“两位真是有心人,这样吧,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个小规模的试点项目,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可行,再进一步扩大生产。”

李耕耘和李昊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希望。两人向张大山表示感谢,随即返回了后陡门村,准备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团队的其他成员。

回到村口,卓沅已经在等待他们了。看到李耕耘和李昊归来,卓沅立刻迎了上来,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怎么样,谈得顺利吗?”

李耕耘点了点头,兴奋地说道:“顺利极了,张大山同意与我们合作,先进行一个小规模的试点项目。如果成功,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

卓沅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仿佛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的计划就可以顺利推进了。鹭卓和少熙那边也进展顺利,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成功。”

下午耕耘又联系了农业技术站的张站长,向他请教是否有人尝试过做有机肥干料的经验。他提到之前有人做过尝试,通过畜禽粪便进行发酵之后,再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制成颗粒或者粉状。

但需要去咨询发酵相关的粉剂如何采购问题,大概到晚上会有结果。

几人商量妥当后,李耕耘拿起手机,拨通了张大山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张大山熟悉的声音:“李耕耘啊,有什么事吗?”

“张大哥,我们打算先从畜禽粪便的收集和预处理开始,您看能不能提供一些粪便原料给我们?”李耕耘礼貌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恳求。

张大山听后,爽快地答应道:“没问题,我这就安排人手给你们送过去。你们需要多少量?”

“先送个几百公斤吧,我们先做一个小规模的试验。”李耕耘回答道,心中充满了感激。

“好的,我马上安排。”张大山说完,挂断了电话。

李耕耘放下手机,转身对李昊说道:“张大山那边已经安排好了,我们准备好接收原料吧。”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试验成功的那一刻。

不久,张大山的货车缓缓驶入村口,几名工人将装满畜禽粪便的袋子卸下车,整齐地码放在仓库门口。李耕耘和李昊立即上前,指挥工人们将原料搬运进仓库。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忙碌的身影上,仿佛在为他们的努力加油鼓劲。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李耕耘沉思片刻,接着说道,“等发酵药剂拿到之后,我们得先试验即便,然后我们需要确保每一次发酵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样才能大规模生产。”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决心,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挑战。

“说得对。”李昊点了点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提高产量和质量。另外,原料的来源也需要稳定,不能总是依赖张大山一个人。”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担忧,但也充满了信心。

“嗯,我会和蒋大哥商量一下,看看是否可以和其他养殖场合作。”李耕耘说道,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专门的收集点,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原料。”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规划的细致思考。

“好主意。”李昊赞同道,“这样一来,我们的生产就会更加稳定和高效。”两人的对话充满了默契,仿佛已经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几个兄弟一边讨论,一边继续推演发酵过程。讨论气氛愈发热烈,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在昭示着他们的成功。

上一章 启动小麦种植计划,但沟还是要通的 十个勤天重生之我在民国当少爷最新章节 下一章 小童带大家去1924年的西湖citywalk并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