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絶
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醉墨流觞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  求收藏     

第五章《灞陵行送别》and《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醉墨流觞

清絶我来喽!

清絶本章也是写两篇哦。

清絶这短篇都相对比较短。

《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清絶写作背景如下:

清絶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前后,当时李白已经入长安一段时间。从诗意来看,李白所送别的行者是一位遭受排挤、仕途失意的人,诗中寄寓了政治因素。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不满。

清絶我把《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的原文和写作背景也发一下吧。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0^]

清絶《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的写作背景如下: 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56),当时李白在长安送别刘十六归隐湖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的政治现实,尤其是“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的现象,让他的期望破灭,因此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去向和归宿。在这种背景下,李白创作了这首诗。元代文学评论家萧士赟提到:“刘十六楚人而游于秦。其归山者,楚山也。”根据诗意,刘十六是一位隐者,他所归隐的山是湘中的山。这首诗通过白云的形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刘十六高洁人格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与腐败政治决裂的情绪。

清絶李白,出厂。

李白……

李白是出场。

清絶知道了。

李白先说第一个吧。

李白我送君送到灞陵亭,灞水浩荡似深情。岸上的古树已无鲜花,岸边有着伤心的春草,萋萋蓠蓠。

李白我向当地的一位秦人打听方向,他缓缓开口道:“这便是当年王粲南行时所踏过的古道。” 遥望古道尽头,群山蜿蜒起伏直抵长安,紫禁城中的宫殿在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仿佛有浮云自宫阙上升腾而起,渐渐遮掩住了天际的红日。

李白在这离别的夜晚,当我送你远行之际,即便黄鹂鸟儿轻声细语般地歌唱,也无法抚慰我内心的哀伤。如此忧愁满溢之时,我又怎能忍心聆听这份美好呢?

李白其实作者用段落润色了。

清絶别说。

清絶下篇。

李白行吧。

李白楚山与秦山之间,皆被皑皑白云所覆盖,那云朵仿佛有灵性般,无论你走到哪里,都紧紧相随,如同挚友般陪伴左右。

李白我长随君行,君入楚山深处,云亦追随君步,共渡湘水悠悠。

李白湘水之畔,轻盈的女萝随风摇曳,仿佛织成了一袭翠绿的霓裳。天边的白云悠悠飘荡,似乎在低语:“归去吧,归去吧,此间已无留恋之处。”[^0^]

清絶完了吧?

李白嗯。

清絶那下章见。

清絶预告一下,下章写《北风行》and《白鸠辞》。

上一章 第四章《巴女词》and《草书歌行》(2) 醉墨流觞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章《北风行》and《白鸠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