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絶
清絶差点忘记更新。
清絶接上章,今天写《北风行》and《白鸠辞》。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清絶科普一下这两个字“鞞靫”,叫bing(第三声) cha(第二声)。
《北风行》写作背景《北风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秋天游历幽州时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0^]。
清絶我把《白鸠辞》的原文和背景也一起发吧。
《白鸠辞》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
首农政,鸣阳春。
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
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白鸠辞》是李白创作的舞曲歌词。这首诗通过对白鸠形象的描绘,歌颂了劳动人民品质高尚、表里如一、平和公允、清心寡欲、温顺善良、循政负责;同时,通过猛禽与凤凰的形象,批判了统治者的表里不一、口实行非、不劳而获、贪婪残忍、高傲不群。诗中含抨击李林甫与唐玄宗之意[^1^]。
清絶接下来呢就是主角你出场了。
五分钟后……
清絶你人呢?
三分钟后……
李白来了来了。
清絶干嘛去了?
李白刚喝了点桂花酿,太好喝了 一不小心就多喝了几杯。
清絶行吧行吧。
清絶进入正题。
李白相传,在那遥远的北国寒门之地,栖息着一条名为烛龙的神兽。它的眼睛犹如天地间最璀璨的日月,每当它睁开双眸,光芒万丈,便是白昼降临;而当它合上眼帘,四周便陷入无尽的黑暗,夜幕随之低垂。
李白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李白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着她丈夫的到来。她的夫君到长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
李白长城那个地方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你可要保重啊。(那妇人当时说)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
李白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人之不存,她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1^]
清絶到白鸠辞了。
李白敲响鸣钟,击响朗鼓。高歌《白鸠》,跳起拂舞。
李白白鸠的羽毛纯净如雪,世间又有谁能配得上与它比邻而居?那霜雪般洁白无瑕的衣襟,更显其高贵非凡。
李白能平均公道地哺养七个子女,不抢食,食不噎,性情安驯。 首推农政,鸣贺阳春,催促农耕。 天子刻玉杖,上镂白鸠之形赐与老年人。
李白而白鹭羽毛虽然很白,但不纯真,外型洁白,其心不仁。 既没有鸡的五种德性,也不司晨而鸣,还胡乱啄我芦苇下的紫鳞鱼。 鹰鹯雕鹗,这些猛禽,均贪而好杀。 凤凰虽然具有大圣德行,也不愿与之并列为臣。
清絶好了,字数够了,下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