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端午前一日,又恰逢高考最后一天的傍晚。天空灰蒙蒙的,夹杂着几缕燥热,令人心烦意乱。
就剩最后一分钟了,考场上,过半考生的生物试卷上还留着几个空格,标志着这次生物遗传的计算题又考倒了一大片人。唯独坐在第二组第二桌的半大少年微笑着放下了笔,从容不迫,颇有一种王者气度。
这种自信,令坐在上首的监考老师暗暗称奇。他是教生物的,这次的考卷对他来说亦有难度,可为何眼前这个面庞略显稚嫩的少年会如此自信?出于好奇,他飞快地瞄了一眼少年的准考证——居然是他?监考老师的面上不禁露出了了然的表情,怪不得啊!他的眼里不觉有了一丝笑意,恰好撞入了少年清澈的眸子里,目光交错了一瞬,他又立即将目光转向别处。
正在这时,考试结束信号发出,考生们纷纷停笔,并用压卷石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压住,静坐在原地等待监考人员收卷。收卷毕,考生们有序离场。
刚出考场,一帮考生就像羁鸟归林,纷纷倒起了苦水。
“我说那个监考老师真忒峦气(不爽)也!考试就剩最后一分钟了,他居然露出了那种诡异的微笑,真是眼头木屑(呆头呆脑)!他以为这次生物卷子很简单啊?!”一个男生一出考场就骂骂咧咧起来。
一旁的同学小声嘀咕:“没准人家是对我们考场那个穿白衣服的笑呢?”
“真是晦气!”另一个同学接上了话茬,“真可怕!我早就看出那个监考的不是什么好人,没准是看上那个倒霉的小男生了!”
走在前头的是正在复盘刚刚考试内容的少年。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没有注意到身后传来的细细碎碎的议论声。
“斑竹(班长),斑竹!”一个高大的男生急急地追了过来,在少年肩头上猛击了一拳,“你这次考得怎么样啊?有把握上岸不?我听历史班的人问了大咱两届的落英学姐,这次的历史考题比她们那一届的还难——而且,我听说,这届的复读生比咱应届生还多!”
“哦?是吗?”少年回头淡淡一笑,“我正想过后找几张今年高考的文综卷练练手呢!”
“牛!”高个子男生惊掉了下巴,“不愧是咱们年级第一!”顿了顿,男生又拍了拍少年的肩膀道:“咱们苏中的理综成绩被苏北的天一压了那么多年,这下终于有机会报仇雪恨了!斑竹啊!你可是我们苏中理综一雪前耻的希望啊!”
“少溜须,多读书!”少年嗔道,“还有,我说过,在外面不要叫我斑竹。”
“好的,斑竹。啊不——”高个子男生慌忙改口,“好兄弟,你这次打算报哪所学校啊?”
“我想……”少年清澈的眸子里流转着淡淡的哀愁,最后化作了一声叹息,融化在闷热的空气中。他的记忆似被菱形格子分割成了无数块碎片,每一片都有一个秋水凝眸的小姑娘。薇薇啊……他的心仿佛被千万个碎片扎中,秋水冷冷的眸子里蓄满了泪水,一丝鲜血缓缓地流出了他的唇角,而后,在对面男生的惊呼声中,他向后栽去。
对面的男生慌忙扶住了少年,打算背他去医务室。突然——
一个双马尾的女孩急匆匆地跑来,撞在了他的胸口上。他正想对她说一句:“怎么这么不小心?”却听她丢下一句:“俞陌,把药给云生学弟。”说着,她便化作一道光走了。俞陌还没反应过来,就见手上多了一个白玉药瓶,心道:这位落英学姐可真不简单。难道沐落英学姐还有别的身份?不过怀疑归怀疑,好兄弟更重要,他自动忽略了落英学姐对少年的称呼,赶紧从玉瓶里倒出一颗药丸,放入少年口中。
药丸入口即化,味道虽有些苦涩,然不久后便有柔柔软软的白气涤荡着少年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他感觉全身轻盈起来,各处的暗疾也在缓缓痊愈,他进入了一种空灵的状态。他缓缓吐气,清浅的药香萦绕身侧,不觉心境空明。
他缓缓眝目,看向一旁的俞陌,道声“多谢”。俞陌却道:“你不用谢我,而应该感谢沐学姐,是她把这瓶药给你的。”
少年正欲说些什么,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道女声:“你也不必谢我,我亦是受人所托。”
少年回头想问清楚,却听上空传来一道声音:“拿好这瓶药,日后你自会明白。”话音刚落,少年只觉一阵清风拂过,那个声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斑竹,我先回去了。”俞陌把药瓶推进少年怀里,又对少年挥了挥手,便像风一样地离去了,徒留少年怔在原地,回想着刚才的事情。
唉……罢了,不想了,先回去吧。少年心中微叹,随即抛开纷乱的思绪,踏上归途。
振衣归去,纤尘不染,白衣只影翩翩。半大少年微笑着离开了考点。
他的眉眼虽未完全长开,然而那眉宇间的自信、那举手投足间的贵气,令人不禁想起了“荷灵辰施,传质天仪”这句话。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王者风范吧。
人们常说:“为帝者孤,作皇者寡”,可他好像不是这样的,或许,是因为他可以俯首看苍生吧。他虽在高山之巅,却可以平视芸芸众生,这也是夫子对他的影响。
少年姓赵,名棠华,小名皇甫云生。但他最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却是皇甫圣。
皇甫圣今年十二岁,高三,年纪轻轻,就担任过苏州中学学生会主席,在校内舍他其谁?“状元不倒”“才子无双”“神童”“天才”……这样的词语,却已不足以形容他的绝艳惊才,于是乎,人们发明了“东方天才状元郎”这一花名。
皇甫圣,作为古城姑苏的孩子,山灵水秀,自然地灵人杰。生长于斯,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于一身,焉得不秉清明灵秀之气?
其家学渊源,耳濡目染,故彼虽幼,却早已于科研领域崭露头角。精技击,武艺纯熟,剑侠之名,江湖中人无不知。更兼其温文尔雅,满腹诗书,故深得师长信任,同窗喜爱。
炎夏,日暮里,客舍。白衣少年正在翻来覆去地研究着学姐给他的白玉药瓶。
“没有说明书……”白衣少年嘟哝着,“莫非是修仙小说里的玉魄丹?还是那凝光丹?”
突然,他灵光一闪,将白玉药瓶翻转了过来,果见瓶底镌刻着一行小楷:“□□□赠”。前面三个字是那人的名字,只是被人有意磨去了。看来,天机不可泄露啊!
少年长叹一声,忽觉百无聊赖,于是,自去查了今时高考的文综卷,像考试那天一样,像对待理综卷一样,认认真真,废寝忘食而答。而后又校对答案,评分。
随后,少年看了一眼挂钟,打开口袋里揣着的那个表盖上印着一个双瞳剪水的小姑娘的怀表,取出其中的一枚戒指,转动上面的白宝石,一架古琴立时浮现在眼前。
薇薇……他的双眸顿时蒙上了一层水雾,无语泪千行。神痴痴,意昏昏。
攘皓腕,飞纤指,荡心志,发幽情。憯懍惨凄,愀怆伤心,含哀懊咿,不能自禁。商弦断,不成曲调,清音挽不回离人散,恨,恨,恨!
舍琴而叹,挥毫泼墨。毫端蕴秀,笔走龙蛇。手挥珠玉,墨凝云露。执笔低头书小楷,日记一篇立时完。搁笔长叹泪千行,萧郎辗转不能眠。三更已尽方才睡,芳魄悠悠入余杭。
昏昏睡去,魂游余杭之胜地。忽闻环佩相鸣之音,又闻低吟浅唱之声,和以游子独吟:
月照疏桐空庭晚,玉箫吹彻影空寒。
孤衾不眠帘半卷,倚窗空怨泪阑干。
“玉箫吹彻影空寒”,那是余杭吗?一想到这,少年的睡意顿时一扫全无。他细细地回忆着:日暮里弹《广陵散》时的弦折,以及梦中那朦胧又熟悉的嗓音,似曾相识。似曾相识的梦影如散落的碎片般,拼成了那个娇小的背影。
“薇薇……是你吗?”少年喃喃自语,泪水,打湿了置于竹枕边的玉佩,打在玉佩流苏上穿着的相思豆上。忽然,一道白光冲破了黑暗,一室光亮。少年惊讶地发现,枕边的长生玉佩上现出几行小楷,写道是:
千觞醉月心上秋,络纬啼寒夜阑珊。
恹恹病懒魂无绪,西楼闻笛不成眠。
又有苏绣样工笔画一:西楼月满,一女子于月下自饮自斟,纵千觞也无法消她眉间愁,眼中泪。她恹恹无绪,泪光点点洒潇湘。那眉眼,恰似她。
“妹妹,我终于找到你了。”少年轻轻地说着,自此情系浙大。
过了几日,各大媒体沸腾了:“江苏物理类高考状元:总分735,语文135,数英物化生全满分,天才少年,为何非浙大不可?”再加之他拒绝专访,只解释了一句“旧愿未了”,并不多言半句。故,一时间,满城风雨。
有人说他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有人说他狂妄自大,哗众取宠;有人借机痛批当代教育的弊端;有人说他一时冲动,此举显然是失智之举……但他的朋友们,却同情他为情所困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悄悄地写信安慰他不必介意。
他的心暖暖地痛了起来——为这些温暖心灵的来信。于是,他带着友谊,用坚持自我,击碎了流言的桎梏。他坚持勤工俭学,读万卷书,行人生万里路。不为功名累,只为了守护自己的妹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