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是自比卫霍,也明白自己如今的“行情”并不算好。
前有曼娘这个外室留下的儿女,后有气死亲父的一身脏水,即使官家让他做了禁军大统领,来提亲的也多是些不堪细看的中下等人家。
他眯起眼睛,回想他堂堂宁远侯府嫡子,官家钦赐的正四品禁军大统领,难道还不配有个好妻房吗!
似陆家那样的门户,甚至都没说求娶德宁郡主,只是讨个外八路的族亲、表亲家的姑娘,在赵策英亲自登门说亲的情况下,都是一口回绝!
文官家的女儿更是不必想了。
他不似齐衡好歹有个功名在身上,还有海家那样的清流世家做岳家。
那些正经的书香清流人家,做官做人是没得挑,却实在迂腐,不能洞明世事、看清他的冤屈,焉能瞧得中他?
从前倒有太师余家愿意许配嫡长女,却被曼娘那贼妇人搅合黄了,如今再想找一个余嫣然,却是万万不能了。因此明兰不失为一个好人选。
盛家底子薄,却也挂上了清流的边。
明兰虽是庶女,但好歹也是盛家的女儿,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更何况,如今盛家出了个太子妃,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若他还是小小的虞候,他会毫不犹豫选择明兰,借此来转换门庭,投效到太子门下。
这些日子以来,他也确实正这样做着。
但官家召见他,承认了他的救驾之功,让他做了禁军大统领。那便还需要再斟酌斟酌。
倘若官家真的病重,太子赵霖有曹家、高家这些人的力保,又有韩相公这班老臣的看好,谁也没本事在官家驾崩前,以雷霆之势将赵霖拉下马,包括官家自己。
赵霖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官家。
那么舍弃桓王、借着明兰倒向太子,便是必然。
但若是官家没病......
皇后分拆郑张两家的婚事成全自己弟妹一事,已经引得韩相公对帝后不满,疑心官家并不能公正处事、好好治理天下,从此再不催着曹太后撤帘还政,曹太后也就因此一直掌着玉玺。
连玉玺都不在手中,这官家还算什么官家?
前有嫡母的纲常孝道压着,后有曹家军中之势迫着,本来就不是亲母子,岂有不生嫌隙的?官家抬了章容、章京纶父子出来,应当便是要他们和曹家打擂台的意思。
可惜章容实在是太过滑头,章京纶又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太子一边,不肯顺官家的心意为他冲锋陷阵。
这也恰恰会将官家对曹太后、曹家的不满,引渡到太子身上。
那么福宁殿中官家斥退太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过继的嫡母不贴心,怎会不思念起亲生的父母?太子倒把曹太后当成正经的祖母侍奉,浑然忘记了自己是濮王一系的血脉,更坐实了和曹家勾连、忤逆君父的罪名,哪个做父亲、做君主的可以容他?
太子的储位不稳,桓王就不是毫无机会。
他不能着急站队。
贰臣不是那么好做的,每一步都要慎之再慎。
更何况,他现在有了第三个选择,那就是官家。
如今他仕途刚有起色,更需要有用的助力。
顾廷烨想到这儿,越发坚定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