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轻柔地洒在紫禁城的宫墙内,永熙公主身着一袭淡雅的月白色锦缎长裙,莲步轻移,朝着皇后的宫殿走去。今日,她心中满是对皇额娘和永基哥哥的思念,特意前来探望。
踏入皇后的宫殿,一股熟悉的檀香味扑面而来。皇后正坐在榻上,手持一本佛经,面容祥和,只是岁月在她眼角留下了几缕细纹,增添了几分沧桑。见永熙进来,皇后放下佛经,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熙儿,你来了。”皇后的声音温和而亲切。
永熙快步走到皇后面前,屈膝行礼:“皇额娘,熙儿好想您。”
皇后轻轻拉起永熙的手,让她坐在身边:“傻孩子,皇额娘也惦记着你。你最近过得可好?”
永熙依偎在皇后身旁,笑着说:“熙儿过得挺好的。只是许久未见皇额娘和永基哥哥,心中甚是挂念。”
正说着,十二阿哥永基从内室走了出来。他身着一袭蓝色的锦袍,身姿挺拔,面容英俊,只是眼神中透着一丝内敛与沉静。
“永基哥哥!”永熙看到永基,兴奋地起身行礼。
永基微笑着回应:“熙儿妹妹,今日怎么有空来看望我们?”
永熙调皮地眨眨眼:“熙儿想念哥哥和皇额娘了,自然要来。哥哥,你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永基在永熙对面坐下,说道:“我每日跟着师傅诵读诗书,学习治国之道,倒也充实。妹妹呢?”
永熙兴致勃勃地说起了自己的生活:“熙儿近日在学习女红和礼仪,还跟着额娘参与了一些宫中的慈善之事。对了,哥哥,我给你带了些小礼物。”说着,永熙从宫女手中接过一个精致的盒子,递给永基。
永基打开盒子,看到里面是一把精美的折扇,扇面上绘着一幅山水图,笔触细腻,意境深远。“这把扇子好精致,多谢妹妹。”
皇后在一旁看着兄妹俩互动,心中满是欣慰:“你们兄妹感情真好。熙儿,你如今已被封为和硕和熙公主,更要以身作则,为宫中众人表率。”
永熙乖巧地点头:“皇额娘,熙儿明白。熙儿会努力的。”
随后,永熙又说起了宫中的趣事:“皇额娘,哥哥,前几日宫中来了一位戏班子,唱了好多精彩的戏。熙儿看了,觉得有趣极了。尤其是那出《牡丹亭》,杜丽娘的扮相美极了,唱腔也婉转动人。”
永基笑道:“妹妹喜欢看戏,改日我寻些好的戏本子,咱们一起赏玩。”
皇后也笑着说:“你们年轻人有这些雅兴是好事,但也莫要忘了正事。永基,你身为阿哥,要多关注朝中之事,积累经验。”
永基恭敬地回答:“皇额娘,儿臣记下了。”
这时,宫女端上了茶点。永熙拿起一块梅花糕,轻轻咬了一口:“皇额娘,这梅花糕还是那么好吃。是御膳房新做的吗?”
皇后点头:“这是按照老方子做的,你若是喜欢,可让御膳房多做些,带回去给燕皇贵妃尝尝。”
永熙眼睛一亮:“好呀,额娘也一定会喜欢的。”
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时间悄然流逝。永熙又陪着皇后和永基聊了许久,从诗词歌赋到宫廷琐事,无话不谈。
然而,宫廷之中,平静的表象下总是暗潮涌动。一些妃嫔听闻永熙公主前来探望皇后和十二阿哥,心中不禁泛起嫉妒的涟漪。她们担心皇后和永熙公主母女会因此而重新得势,对自己在宫中的地位构成威胁。
“哼,那永熙公主如今这般风光,还不忘去讨好皇后。”一位妃嫔在自己的宫中,对着宫女发泄着不满。
宫女轻声劝慰:“娘娘莫要生气,您在宫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但这些嫉妒与纷争并未影响到永熙公主此刻的好心情。她只珍惜与皇额娘和永基哥哥相处的时光,在这充满权力斗争的宫廷中,这份亲情显得尤为珍贵。
夕阳渐渐西下,永熙公主不得不起身告辞:“皇额娘,永基哥哥,天色已晚,熙儿该回去了。改日再来探望你们。”
皇后和永基起身相送。皇后叮嘱道:“熙儿,回去路上小心。有空常来。”
永熙点头:“皇额娘,哥哥,你们也保重。”
永熙公主离去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渐行渐远,而皇后和永基站在宫殿门口,望着她远去的方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宫廷的岁月里,这样的温情时刻虽然不多,但却足以慰藉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这复杂的宫廷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