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源村头那棵古老而繁茂的槐树下,村民们陆陆续续地赶来,大家围坐在一起,眼神中既有好奇又有疑惑。王建群站在一块稍高的大石头上,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自信而坚定的身影。“各位叔伯婶子们,大家好!”他洪亮的声音响起,“今天我想和大家说说一些新的农业技术,这些技术能让咱们的庄稼长得更好,收成更多。”
他先是拿起一株麦苗,举得高高的,“大家看这麦苗,咱们一直以来种麦子,很多时候都是凭经验。但现在有了更科学的方法。就拿选种来说,有一种新的小麦种子品种,是经过专家们多年研究培育出来的,这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更强,而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咱们以前用的种子要好。”
他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一粒新种子递给前排的张大爷,笑着说:“大爷,您摸摸这粒种子,是不是感觉更饱满、更有分量?”张大爷粗糙的大手接过种子,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眯着眼说:“嗯,是不太一样呢。”接着,王建群蹲下身子,用手在地上比划着种植间距,“咱们种地不能光图种得多,还得种得好。这种植间距可大有讲究。以前咱们可能种得比较密,觉得这样产量能高,但其实不是。如果种得太密,庄稼之间就会互相争抢阳光、水分和养分,最后每一株都长不好。就像咱们住房子,要是人太多太挤,住着也不舒服。按照新的科学间距来种,每一株小麦都能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水分和养分也能吸收得更充分,这样长出来的麦子自然就又壮又好。”
说到施肥,他从一旁的布袋里拿出几种不同的肥料样本,“咱们以前施肥,可能就是撒点尿素之类的,也不太清楚土地到底缺啥。现在有了精准施肥的方法。这是一种专门针对咱们这片土地土壤成分研制的肥料,它能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最需要的养分。而且施肥的量和时间也很关键,不是越多越好,得恰到好处,就像人吃饭一样。”当讲到病虫害防治时,他拿出几个小盒子,打开其中一个,里面有几只小虫子在爬动,一些妇女吓得尖叫起来,孩子们则好奇地围上去看。他笑着说:“大家别怕,这是害虫的天敌,比如赤眼蜂,它们能把害虫的卵吃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且这种方法对环境没有污染,种出来的粮食也更健康。”
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有村民提出疑问,有的甚至直接打断他,语气中带着怀疑,王建群始终保持着微笑和耐心,详细地解答,走到提问的村民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农业技术讲解得清清楚楚。村民们的表情如同多变的天气,有怀疑、有好奇、有惊讶,但渐渐地,他们眼中的怀疑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新方法的期待。
王建群在田间不停地穿梭,指导村民们尝试新技术。张大爷粗糙的双手紧握着新的小麦种子,嘴里念叨着:“这玩意儿真能有那么神?”一边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播撒进土里,每撒下一粒,眼神中都多了一丝期待。
旁边的几个年轻人,如充满朝气的李伟强和王明鑫,学着王建群教的方法,丈量种植间距,边量边讨论。李伟强兴奋地说:“感觉这方法真不错,说不定咱们的收成能翻番呢!”王明鑫也点头称是。
李婶和几个妇女负责施肥,李婶一边用瓢舀着肥料,一边大声说:“这东西能比咱以前用的化肥好?要是真行,可就省大事儿了。”虽然嘴上怀疑,但手上的动作却很认真。
果园里的王叔和赵叔等几位大叔正准备尝试生物防治病虫害,他们看着盒子里那些小小的赤眼蜂,满脸不可思议。王叔皱着眉头说:“这小虫子真能把那些害虫干掉?”但还是按照王建群的指导,把装着赤眼蜂的盒子打开,轻轻地放在苹果树下。
放完后,他还蹲在旁边观察了好一会儿,嘴里嘟囔着:“希望你们这些小家伙能管用啊。”
孩子们在田间跑来跑去帮忙传递工具,眼中闪烁着新奇的光芒,小男孩童童好奇地问父亲:“爹,这些新方法真能让我们家的苹果变得更大更甜吗?”他父亲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等过些日子就知道啦,要是成了,以后咱就不用愁收成了。”王建群忙碌而坚定的身影在田间穿梭,他鼓励着大家:“叔伯婶子们,兄弟们,咱们就按这个方法来,肯定能行,刚开始可能不太习惯,但这些新技术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然而,农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个夏日,桃源村遭遇了罕见的暴雨洪涝灾害。那雨如倾盆般倒下,天空仿佛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雨水肆虐着大地。河水迅速上涨,漫过了河岸,冲向田野。
大片的农田被淹,小麦倒伏在水中,像是被打败的士兵,苹果也被雨水打得掉落一地,树枝折断,一片狼藉。王建群看着受损的庄稼,心如刀绞,他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痛苦与失落。“难道就这样放弃吗?”他在心中问自己,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顺着脸颊流淌。“不行,不能被打倒。”他咬了咬牙,重新振作起来,心中燃起一股不屈的火焰。
他迅速组织村民,带领大家挖沟排水,在泥泞中艰难前行,裤腿上沾满了泥巴。他扶起倒伏的麦苗,手上被麦茬划破也浑然不觉,只是一心想着尽可能减少损失。同时,他也意识到传统种植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便开始研究农业保险和防灾减灾技术。
在艰难地度过这次灾害后,王建群更加坚定了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的决心。他深知传统农业依赖大量化肥和农药虽能在短期内提高产量,但长期下来,弊端重重。
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原本松软肥沃的土地变得坚硬,透气性变差,肥力逐渐下降。而且化肥的过度使用还会污染周边的水源,使河水不再清澈,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农药的频繁喷洒不仅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越来越难以防治,还会残留在农作物上,危害人们的健康。
而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比如使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虽前期投入成本较高,见效相对较慢,但从长远看,却有着诸多好处。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和疏松,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生物防治病虫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种出的农产品更健康、更受市场欢迎,价格也更高。
经过几年努力,桃源村的农业发展蒸蒸日上。终于,村民们迎来了收获的时刻。麦田里,原本绿油油的麦苗变成了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翻滚,发出沙沙声响,像是丰收的乐章。
张大爷站在田埂上,望着饱满的麦穗,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粗糙的大手颤抖地抚摸着麦穗,嘴里念叨着:“真是神了,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麦子。”
年轻人手持镰刀收割麦子,动作轻快有力,汗水滚落,脸上洋溢着喜悦,兴奋地喊着:“这新技术就是厉害,产量高,颗粒饱满,今年能卖个好价钱!”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
李婶和妇女们忙着采摘苹果,李婶咬了一口刚摘下的苹果,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笑着说:“这苹果真甜呐!以前可没种出过这么好吃的。”
孩子们嬉笑打闹着帮忙搬运苹果。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的庄稼也长势喜人,王大叔感叹道:“真没想到,那些小虫子把害虫治住了,庄稼长得好,还不用打农药,吃着放心。”村民们纷纷点头,对新技术更加信服。
这时,村民们私下里也在热议,刘婶笑着对周围人说:“多亏了建群这娃啊,咱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王大妈也附和道:“是啊,以前真没敢想能有这么好的收成,这娃有本事。”
王建群走在田间,看着这丰收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他听到村民们的夸奖,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对大家说道:“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咱们以后还要继续加油呢!”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王建群开始计划引进一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他把这个想法和村民们一说,大家又开始议论起来。年轻的李伟强兴奋地说:“那敢情好啊!有了机器,咱们干活就更省力了,效率也能提高不少。”但一些老人却有些担忧,张大爷皱着眉头说:“这些铁疙瘩能行吗?咱可从来没用过,别到时候把庄稼弄坏了。”王建群耐心地解释道:“大爷,您放心。这些机器都是经过严格测试的,能精准地完成播种、施肥、收割这些活儿,而且操作也不难,我会教大家怎么用的。”
在引进机械设备的过程中,王建群亲自去挑选合适的设备,和供应商讨价还价,争取最优惠的价格。设备运到村里后,他组织村民们进行培训。他站在一台崭新的播种机前,详细地讲解着操作步骤:“大家看,这个按钮是控制播种量的,这个是调节播种深度的。咱们在操作的时候,要先检查机器有没有故障,然后按照设定好的数据进行播种。”村民们围在四周,认真地听着,眼神中既有好奇又有期待。
随着机械设备在田间投入使用,桃源村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播种和收割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质量也更有保障。村民们对王建群更加佩服了。在一次劳作休息时,赵叔笑着对王建群说:“建群啊,你这脑子就是好使,这机器真是个好东西,省了咱们不少力气呢!”王建群笑着回应:“叔,这只是咱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部分,以后还有更多的好东西等着咱们呢。”
除了农业生产,王建群还关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展。他联系了一些电商平台,希望能把桃源村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电商平台对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包装、物流等都有严格要求。王建群和村民们一起努力,按照要求对农产品进行分拣、包装,还在村里建立了一个简易的物流中转站。
有一次,因为物流运输中的一个小失误,部分苹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轻微损伤。一些顾客在收到货后提出了投诉。王建群得知后,立刻亲自给顾客打电话道歉,并承诺赔偿。他对村民们说:“咱们一定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不能砸了咱们桃源村的招牌。”在解决了这次危机后,桃源村的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逐渐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订单越来越多。
村里的经济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村民盖起了新房,有的买了新的家电。孩子们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村里的学校新添了不少教学设备。在一次村民大会上,张村长感慨地说:“咱们村能有今天,全靠建群啊!他不仅让咱们地里的收成多了,还让咱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民们纷纷鼓掌,王建群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咱们还要继续发展,让桃源村变得更美、更富。”
为了让村里的环境也能跟上发展的步伐,王建群又提出了建设生态乡村的计划。他带领村民们在村里种植了更多的树木和花草,修建了沼气池,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修建沼气池的时候,王建群和村民们一起搬运材料、挖池坑。李婶一边擦汗一边说:“建群,这沼气池修好了,咱以后做饭可就方便了,还能保护环境呢。”王建群笑着说:“是啊,婶子,这以后咱们村就是绿色环保的生态村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桃源村变成了一个风景如画、富裕和谐的地方。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村里也顺势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王建群看着热闹的村庄,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自己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而桃源村的未来也将更加美好。
《桃源赞》
桃源风光好,青山绿水长。
建群归梓里,农梦启新章。
灾患何曾惧,丰收喜欲狂。
乡村生态美,富路韵悠扬。
——南离夫子(2024-11-18周一 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