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大臣们见状,只得纷纷闭嘴,退下朝堂。
退朝后,年羹尧独自一人走在宫中的长廊上,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与皇帝之间的信任已经出现了裂痕,想要修复,谈何容易。
而在后宫之中,甄嬛和年世兰也在密切关注着朝堂上的局势。她们知道,虽然已经找到了皇后陷害年家的证据,但这还远远不够,想要彻底为年家洗刷冤屈,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年世兰嬛儿,如今该怎么办?皇上似乎还在犹豫。
年世兰焦急地问道。
甄嬛沉思片刻,缓缓说道:
甄嬛娘娘,皇上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担心处置年家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稳住局势,让皇上看到年家的忠心,同时揭露皇后及其党羽的更多罪行,让皇上不再有后顾之忧。
年世兰点了点头,无奈地叹了口气:
年世兰也只能如此了。只希望哥哥能够平安无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甄嬛和年世兰一方面继续在后宫中搜集皇后的罪证,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向皇帝表明年家的忠心。而年羹尧在朝堂上也小心翼翼,不再有任何僭越之举。
然而,局势的发展却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艰难。皇后一党见皇帝迟迟没有处置年羹尧,便开始暗中策划更加阴险的阴谋,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向他们逼近……
紫禁城的太和殿,庄严肃穆,琉璃瓦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冽光芒。今日的朝堂,气氛却异常凝重,仿佛有一层无形的阴霾,压得众人喘不过气。
“皇上,年羹尧拥兵自重,结党营私,其心可诛!臣等恳请皇上,速速将其治罪,以正国法!”一位身形清瘦、面容冷峻的大臣出列,言辞激烈,声震朝堂。此人乃礼部侍郎周奎,素与皇后一党往来密切。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又有几位大臣纷纷附和,一时之间,弹劾年羹尧的声音此起彼伏。皇帝胤禛高坐龙椅之上,脸色阴沉,目光在众大臣之间来回扫视,却不发一言。
此时,年羹尧的挚友、吏部尚书李清风站了出来,拱手说道:“皇上,年大将军对朝廷忠心耿耿,屡立战功,这些所谓的罪名,皆是有人蓄意编造,望皇上明察啊!”
“哼,李大人,空口无凭,你可有证据证明年羹尧的清白?”周奎立刻反驳道,眼神中满是挑衅。
李清风一时语塞,只能焦急地看向皇帝:“皇上……”
退朝之后,皇帝回到养心殿,心中烦闷不已。年羹尧的事,犹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深知年羹尧功高震主,势力已然威胁到皇权,可年羹尧在边疆的威望,又让他投鼠忌器。
翊坤宫内,年世兰听闻朝堂上的消息,心急如焚。她在殿内来回踱步,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甘。
年世兰颂芝,这可如何是好?难道哥哥真的要被这些奸人陷害不成?
年世兰停下脚步,看向颂芝,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颂芝也是一脸焦急,却强自镇定道:
颂芝娘娘,您先别慌,莞嫔娘娘不是说会想办法吗?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