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和外婆都是相对自私的人。睡不着不管几点都会吵醒家母、心情不好时不管场合说骂就骂、但往往她们最平安无事,承受的人心力交瘁。这样的人懂得如何将情绪外泄,乍看他们并没有那么快乐,但其实情绪整体内核是平静的,不会像善于换位思考的人,会更长时间的陷入情绪中无法自拔。他们只负责自己当下的情绪宣泄和内心平静,丝毫不在乎倾听者的感受。高中时期的我时常思考为什么我会存在,现今我仍是这样的想法,我想如果没有我,家母应该会很早就果断选择离婚吧?家母和他的婚姻,是外婆的一手包办婚姻,理由是外婆希望把这个二女儿留在身边,所谓养儿防老,但她的想法是儿子和孙子是最心肝,将来怎可做这些照顾老人之事?自然是要留一个小女儿在家附近,以便自己老了可以使唤,但她可曾真正考察过对付为人与性格,可曾真正考虑过女儿的感受和未来是否幸福?从未
女性对女性的苛责,从未停止,周而复始,我也因母亲的苦难,而苛责外婆,她有罪,我在这位老人身上也不例外
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谁也做不到感同身受,谁也做不到换位思考。所以你想过的,别人也有可能想过,只是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答案不一样罢了,每个人顾及的都是自己,一切都是逢场作戏罢了,所以不要奢望别人理解你,毕竟很多时候你只有自己,劝人的话都会说,在现实面前,当你静下心来想想,其实并没有人为你考虑,更多的是挑剔和指责,冷暖自知,悲喜自渡!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过觉了,我很困,但是我睡不着,如果我是那个薄情寡义的人,那凌晨睡不着的人就不会是我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在熬什么。每到夜里,我总是会胡思乱想,想一些有的没的,又或者感叹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就感觉很迷茫。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貌似也碌碌无为的,过得很普通,很平淡,但又不甘平凡。过去一年又一年,把我熬的没了样子,只剩下满身的疲惫和心事重重,双眼充满了故事,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我已不再是从前的我了。我相信终有一天会静下心来,像个局外人一样,回顾着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浮生不过梦一场。这世间什么都是假的,而你却认真了一辈子。把尘世看轻一些,把人际看浅一些。把得失看谈一些,把成败看开一些。所以能够治愈人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内心的那份释然和明白。
杨绛先生说:“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不够自私啊!这个世界上,往往自私的人最快乐,你事事都为别人考虑,结果就是惯坏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你若乐观,生活皆是美好;你若微笑,每天都是晴天;生活需要你认真,好运需要你努力,好好享受沿途的风景,在人生路上自在前行。
生活每天都是限量版,努力使每天开心有意义,不为别人,只为自己,一定要活得热气腾腾。
你顾及了所有人的感受,却没有人顾及你;你在意了所有人,却没有人在意你的感受;你体谅包容了所有人,却唯独没有人包容你。别人的屋檐再好,都不如你自己有把伞。
你处处顾及别人,可谁有真正在意过你,你就是好得不纯粹,坏得不够彻底。不敢拒绝别人,总是太考虑别人的感受,过度的友善就是廉价的示好。
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最终都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客,没有谁会一直陪着谁,这个世界没有谁离不开谁,只有谁不珍惜谁。
你把爱意、善意给了全世界,独独忘记了留一点温暖给自己。你之所以不快乐,是你不够自私,不够心硬,你体谅了别人的苦,原谅别人的错,却把伤害留给了自己。
生活,没有固定的模式,只需心灯一盏,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绪,余下的余下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做人,不要太天真,做事,不要太较真。有些人,遇见就好,有些事,笑笑就好,你来人间一趟,不只是为交朋友的,有则惊喜,无则依旧风华。
快乐是自己创造的,自己就是快乐的源泉,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好心态,是治愈一切的良药,看淡世间事,修得平常心,对自己好一点,因为没有人会把你当全世界。
王志文在《天道》里说:“烧香的不一定是善人,乞讨的不一定是穷人,顺着你的不一定是好人,穿着衣服的不一定是人,凡事不要只看外表,家财万贯也买不了太阳下山,身无分文不代表日后就没有江山,水不试不知道深浅,人不交不知道好坏,人人都有好皮囊,但未必有好心肠!”
世人所争不过,人间一碗烟火,偏偏这碗人间烟火,燎尽世人千般惆怅,万般沧桑。
笑脸相迎的人,未必就是大善人。不苟言笑的人,未必不是好人,你帮过的人不一定会帮你,但帮过你的人他还会再帮你。
洛克菲勒曾说:“不要羡慕别人比你成熟,那是因为他遇到的坏人比你多。”
很多时候,世界本不黑暗,只是人心太难测,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里,你不算计别人,别人也不会放过你。
每个人的结局,都藏在认知里。低层次的认知,不知人心叵测,吃亏是必然的,缺乏洞察轻率行事,注定要为莽撞买单。
不要人云亦云,遇事要学会独立思考,透过表面
人生路上,把眼睛擦亮一点,哪怕遇到了,也就 当是生命中的劫,坦荡一点,豁达一点。
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心。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做自己就好,众口难调,坦坦荡荡,无愧于心。
世界很美好,乱的是人心难测,识人要看清,不要被表面的花言巧语蒙骗。善良要有度,真心要留给对的人,付出的真心才值得。
遇人不交全心意,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莫言说:“一个男人最大的不幸,绝不是年轻时的穷困潦倒,而是年老之后妻的离子散,孤独终老。
许多女人离开男人,并非因为经济问题,而是因为男人的自私、愚孝、背叛,谎话连篇,缺乏责任感,毫无担当。
男人的收入,只能证明其能力,而男人对待家人的态度,他和家里人的关系,则能反映出其人品。”
灯火辉煌,不及家人安康;宾朋迎门,不及知己在旁;夜夜笙歌,不及良人相伴。高级的情商,是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仍然保持尊重和耐心。
对待外人和陌生人的彬彬有礼,有可能只是一种处世的圆滑与世故;而将好情绪留给身边最亲近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养。对待家人的态度,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我们的灵魂归处便是家,中年后见惯了世态炎凉,才明白,人生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家庭幸福。
正如王小波所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比如阳光、空气、情亲。免费的都是无价的,也是最不被珍惜的。
家是一个饱含温度的字眼,家是一处栖息心灵的角落。它不该成为我们宣泄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垃圾场;家人更不该成为我们转嫁焦虑的替罪羊。
《处世悬镜》有言:“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
家有和气,则畅;家有戾气,必衰。不和父母争论对错,父母老了要孝敬。不和爱人计较长短,爱人很累,要包容。不和孩子发泄情绪孩子还小,要教育。
我们都有缺点,所以彼此包容一点。我们都有优点,所以彼此欣赏一点。我们都有个性,所以彼此谦让一点。
我们都有差异,所以彼此接纳一点。我们都有伤心,所以彼此安慰一点。我们都有快乐,所以彼此分享一点。
什么是幸福?有家就是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少责怪,多包容,少讲理,多讲爱,少埋怨,多感恩。不管青丝缕缕,还是白发苍苍,都不要忘了: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家人。因为,他们最值得。
说得自私一点
我不想麻烦别人 也不想被别人麻烦
从小到大,耳边常回荡着长辈、领导的教诲:“要懂人情世故,要察言观色。”
逢年过节要做客送礼
饭桌要主动倒茶敬酒
要察言观色主动讨好
稍有不周,还会被贴上“不会做”的标签
在这些无形的条条框框背后
是各种形式化的应酬和无意义的寒暄
但到头来 不仅心力交瘁
还染上敏感纠结、内耗 、 “患得患失”的毛病
在跑过那一场场“讨好” 赛后
我才终于明白
“活在别人期待的自己,拥有不会真正的快乐”
所以 后来
我只想做个自私的人
我只想自己过得快乐
我不想再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不想因倦怠的社交而丧失精力
不想参与那些不感兴趣的聚会,不想强颜欢笑掩饰内心的厌烦
更不想与那些不相关的人谈论没有共鸣的话题
那些委曲求全得来的全是自己的困顿与应激
而那些强装热熟络的关系,终究也不会长久
现在我只想专注于自己,不再纠结于别人的看法
允许自己在安静的时光里独处,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
不再为迎合谁而感到内耗
也不再为了维持某个人一些关系而失去了自我
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因为
我只想自私一点 想过得快乐一点
果然狗不能喂太饱,人不能对太好,狗太饱不咬人,人太好不当人[微笑R]
善良大度久了,就觉得人心都是红的,其实有些人黑了心的伤害你,还在劝你善良大度[笑哭R]
自私的人的人总有一套歪理!要符合他所有利益点,要符合他所有的心情!但凡有一点不符合那都是你的不对!他也会把自己的不幸归纳于别人的身上,总以为是你让他变得不幸。
要记住让你内耗的人和事,都不是好人好事。并不是所有的退一步就让你海阔天空的,所以自己开心最重要。
因为自私的人,只会选择性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完之后,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把别人折磨的遍体鳞伤,别人指出来的时候,当然会觉得很委屈
自私的人,做事的出发原点是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要求别人跟自己一起被感动。
我会自动翻译成:
你愿不愿意牺牲一下自己成全他人呢?
可是,我为什么要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别人好呢
.
我理解的自私是为了自己获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可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取悦自己而已,没伤害到谁吧
你看,学点语文还是有用的。尽管如此
.
当我一而再,再而三听到这种贬义的评价
甚至无力反驳时,我开始质疑自己:
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到底做错了什么会招此待见
.
而当我顺着她的心意思考时,
如果做个“无私”的人会怎样?最终受益者又是谁?
好像突然都明白了:
.
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给弟弟,表面是分享
实则是满足她自己对儿子的偏爱与溺爱~
因为是妈妈让你给的,记的也是妈妈的好
.
如果你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别人
最终受益的是上车晚,有年龄“优势”的人
如果你累死累活地帮室友拿快递
最终受益的是跷二郎腿吃零食刷剧的她们
毕竟只要动动嘴皮说你“自私”就可以获得好处,
为什么还要自己付出呢
他们只是不想,不是不能
而你的好心刚好替他们承担了本该自己承担的义务
.
不分享不帮忙不倒贴,把自己放在首位
做一个方块“口”才是正常的
如果有人说你自私,在他们眼里你应该是“凹”,
你必须付出才是正常的
自己是“口”还意图从别人身上挖取利益才是真正的自私
而掏空自己讨好别人的“凹”也要远离,你没有像她一样付出就跟欠债一样
.
自爱者不是自私
自私往往是因为不够自爱
不要一味付出,造成自己的匮乏
企图别人帮你补回来,除了自己很难办到
.
所以,请继续,好好的爱自己
自私的人,都有一套属于他的歪理。任何事情都要符合他的所有利益点,还要符合他的所有心情,只要有一点不符,那就是别人做的不对。实际上是极度自私的,他们通过所谓的“道德”,强迫别人来奉献,来满足他的需求,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到让他付出的时候,就会立马露出真实的一面,翻脸不认人。自私的男人通常是没有责任感的,他们非常自私,习惯推卸责任,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遇到了突发事件,他们想的肯定是怎么让自己撇清关系。极度自私的人,往往都很多疑,会不断地去猜疑别人,缺乏安全感让他们很难相信别人,因此会攻于心计,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保护自我,进一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
“做软绵绵的老好人免不了要吃亏,做冷冰冰的坏人又过不了良心这一关,所以,你要当好一个功利的成年人,有以“不损人”为前提的自私自利,有以“不亏待自己”为原则的漠不关心。”
我是很烂的一个人,我是阴沟里长出来的野草,色泽暗淡,叶边发黄。
我对自己和世界都有认知障碍,我的体内永远在发生宇宙爆炸,我没有核心,我的灵魂漂浮无力。
我无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我的示好和厌恶都很笨拙,我藏藏掖掖我对别人的好感,视之为羞耻,我毫不保留我对别人的恶意,称之为坦率。
生硬、冷漠、麻木、自私、懦弱、暴躁、自大、叛逆、卑劣、愚蠢、无能、虚伪,我的性格千疮百孔,我的过往也支离破碎。所以我对自己和世界都抱有最大的悲观失望。
我不喜欢“救赎”这个字眼,背后是过剩的自我意识。所有人都被厄命纠缠,没有人值得单独特殊照顾。
当别人大步向前探索世界的时候,我还在检查身上到底是哪个零件出了问题导致我站不起来。
最近很喜欢的一段话:“我承担不起家庭的责任,我也懒,我不想一天做三顿饭,也不想一直说话,不想频繁的洗衣服拖地干家务,吵架就更不想了。”
—
“我不再年轻,我不想终日围着他人转,我很自私,我想让自己快乐,我想赚钱,想买房,想多陪伴家人,想和朋友逛街,旅游,看电影,尝美食,想永远精致的活着。”
—
《皮囊》里蕞有哲理的一句话:“常常熬不住的时候,也想找个靠山靠一下,可怎么找都会发现,有的山长满荆棘,有的山全是野兽,所以,我应该是自己的那座山。”
—
“我坚信凡事发生,皆与我相关。一切变故,皆为我谋利。身无痛苦,福祉难臻。心无辛酸,智慧难启。那些彻悟深刻的人,亦曾身陷逆境和绝境,而正是在这蕞艰难的时刻,成就了他们后来的光芒万丈。”
他们只会想着自己难不难过,永远不会换位思考……
他们的细心、敏感、多虑永远不会考虑到别人,只为自己而敏感
反而,如果其他人影响到了他,就会大发雷霆
同样的事情她对别人做,却觉得一点都没问题
“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谁也做不到感同身受,谁也不会事事换位思考,所以你想过的,别人也有可能想过,只是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答案不一样罢了。每个人顾得都是自己,都是逢场作戏罢了,所以不要奢望别人会理解你,毕竟好多时候你只有你自己,劝人的话都会说,在现实面前,当你静下心来想想,其实并没有人为你考虑,更多的是挑剔跟指责,冷暖自知,悲喜自渡…”
以前一直觉得,身边人过得不好,自己过得好会对不起他们,所以一直负担着别人的命运,希望让别人好了,自己才敢过好自己的生活。
可是别人没有求着我对他们好。如果对别人好会给我带来负担,会让我压力大情绪不好,我也是可以拒绝的,我可以不用对他们好的。一直被莫须有的压力压着我,指导我做一个“对”的人,可是为了做这个“对”的人,我都把自己栽种到要枯萎了。今天才发现,原来我自私点也没有关系。别人并不会因为我的自私诋毁我攻击我,原来自私是正常的,只管好自己也是正常的。以前道德绑架我的是我自己。
突然感觉好轻松啊。以后量力而行,随心而动,再也不勉强自己做任何事了,不勉强自己一定要赠予别人什么,不勉强自己一定不能接受别人的赠予,不勉强自己做一个不亏欠的人,不勉强自己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我可以自私,可以不对别人好,可以只管好自己,可以接受他人的赠予,可以亏欠别人,可以不帮助别人。
只要我不愿意,我就不做。只要我力所不能及,我也不做。而但凡我做的事,都必须是我愿意的,也都必须是我做得到的。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过好自己呀,如果帮助别人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那不是帮助,而是牺牲。牺牲是会伤害自己的。一个伤害自己的人怎么会快乐呢?
先允许自己不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好的人。
所以,做一个自私的人吧!
有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是一个极其自私的姐姐,每当家里发生争吵,两方人各执一词争得满脸赤红的时候,我都想摁住我弟弟让他站在一边,然后对他说,你看,这就是家,你听听谁对谁错,你看看大家都是什么面孔什么样子。他有时并不会驻足,只会悠然走过,与凝滞在门外的我形成鲜明对比。我迫切想知道家中的隐秘,家人的丑陋,以此来淡化我有时因想逃离家庭而产生的愧#疚与懦弱。
当争吵声能够穿透空间,穿过厨房,穿过一楼,直至传到我的耳朵,我便开始了沉默,开始了漫长的思考和记忆的杂糅。有的时候我弟弟会淡然经过事发地,转头笑着对我说:“发生了什么?”每到这个时候我便会回之以严肃的神情,他立马会收起微笑,像做错事一样也跟我凝神听着。但是突然那一刻,我觉得我刚才的嘴脸是多么丑恶,这对于弟弟来说又是多么不公平。
为什么要要求他跟我一同驻足,一同体验家庭的另一面,或许是我觉得作为童年的我早已经历,他也不该缺失这方面的记忆,更或许这是一个歹毒的心思,我盼望着用这种方式让他成熟,好能与我一同分享家庭缝隙里见不到光的地方。
作为姐姐,一个除了自我以外新的身份,一个我得到已久却越来越讨厌的身份,我不知不觉也利用着家庭这套体制去约束和要求我弟弟。但显然,他比我好很多,至少他是那种可以坦然接受珍贵的两个鸡腿的小孩儿,我是那种两只给我一只我都会忐忑半天的小孩儿。
说起来,我最讨厌自怜,但我在家里的大多数时刻都在自怜。
人就是有这重能力,一直与自己斗争,一直战胜不了自己。
不要为了不值得的人和事 就消耗自己的情绪和心情 就浪费自己的生命 多么不划算的一件事情!也不要碰到一点压力 就把自己变成不堪重负的样子 不要碰到一点不确定性 就觉得自己前途黯淡无光 不要碰到一点挫折 就搞得自己一蹶不振 生活嘛 不用太严肃 怎么开心怎么来 怎么舒服怎么来 一切要以自己的心情和身体为要 不要为了成全别人 而委屈了自己 要想得开 不较真 懂分寸 爱自己 拎得清就好!女人啊 要多为自己考虑一点 要学会自私一点 别总是圣母心 别人说句好话 就处处为别人着想 你看看身边那些活得一本正经的女人 有几个活得比较开心舒展的?她们不都是干了一辈子的活 操了一辈子的心 最后身心疲惫的?
莫言先生在《蛙》中曾说:
“当一碗水端不平的时候,只有牺牲那个最善良的,才能风平浪静。一旦那个善良的不愿意再牺牲了,就会被扣上一个破坏和睦的帽子。”
人性的丑陋之处就在于,明明自己揣着私心,却苛求别人大度,有些谎言杀人不见血,有些伤害足以诛心。
善良的人总是在反省自己,质疑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
自私的人从不觉得哪里错了,因为他们心里,只装着自己。
那就是:没心没肺,快乐百倍。
.
她们眼里心里脑里只装着自己,时刻将自己的感受置顶,任何一段关系,但凡让她们有一点点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