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人活杂事
本书标签: 现代 

一百一十四章:人性(1)

人活杂事

稻盛和夫说:“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相互为难,格局小的人,喜欢诋毁和嫉妒,因为我不好,我也不想让你好。格局大的人,就都懂得一个道理,强者互帮,弱者互撕。人生匆匆,自渡是一种能力,渡人就是一种格局。”

自古以来,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

真正格局大都懂得人帮人,互惠互利,诚信第一,合作共赢,才能走得更长久。

只有格局小的人,只看见眼前的三瓜两枣,就鼠目寸光,斤斤计较,人性的自私自利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他人好,人性最大的善就是不让他人为难。笑你无,恨你有,怕你富,嫌你穷,喜欢诋毁和嫉妒。

就如鲁迅先生说:“荒田无可耕,一耕有人争。肚里无食无人知,身上无衣受人欺。合伙租船船会漏,两家喂驴驴会瘦。”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私心杂念,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心理。

你也会看到人性的欺善怕恶,笑贫不笑娼,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你争我夺,互不退让。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道德经》有言:“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尽力照顾别人,自己反而充足,尽力给予别人,反而更丰富。

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你想要什么,就需要先付出什么。

你想要别人帮助你,你就需要先帮助他人,你想要收获更多的爱,你就需要付出爱。

只有格局小的人,只是一味的看着眼前的利益出发,而真正格局大的人早已经明白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个道理。

卡耐基有说:“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该怎样的对待别人。”

世界就犹如一面哈哈镜,你对着镜子是什么表情,镜子也会回馈你什么表情。

我们对待身旁的人也是如此,你对他人展现出自私自利,狭隘的心理,那么别人就会对你提防,也不愿意与你合作来往。

这个世界上,人性的骨子里是自私,诋毁,嫉妒,善变,但是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待,减少自私自利的心理。

在对的时空和空间达到合作共赢,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大家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呢?

强者互帮,弱者互撕。任何时候,要把自己的格局和胸怀提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自渡是一种能力,渡人是一种格局。

余华说:“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这就是人性中的恶——欺软怕硬。都想在弱小者身上找存在感,显摆。

你对他越好,他就越不拿你当回事,凶得很。你越是敢硬刚,发脾气释放攻击性,他反而怕了,对你毕恭毕敬。

所以,我们不能无原则地善良,你的善良要带点锋芒。

人比需有点攻击性,有边界感。当别人侵犯你时,不能怂得跟ta干,正面交锋,谁怕谁啊!该战斗时就要勇敢地迎接战斗,不示弱,展示出你的强硬:你来好了!打就打!

哪怕打不赢,也要让对方出点雪,不那么青松地赢,知道你的厉害,不会束手就擒,轻易低头。

社会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躲是躲不过的,每个人都在与人斗中求生存,这是常态。我们都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输有赢,遇上事了,只有硬碰硬,没别的退路,只能上,不要怕任合人和事,直接干上去,坚信“我比问题大”。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刚进监鱼时,被三个不怀好意的牢犯盯上,总是找他的茬,把他打得鼻青脸肿,伤痕累累。但安迪从来没退缩,每次都是勇敢地跟他们斗,一人对抗对方3个,虽然力量上落下风,但气势上从没输过,在没有帮手的情况下,这就是蕞艰难的日子。

每到一个新环境,我们都会面临一段艰难的日子,靠一己之力对抗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欺负你的人,想占你便宜的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面对侵犯,就得拿出点雪性,敢于亮剑,跟人斗,让他知道你的厉害,下次就得有所顾忌。

这时抱怨没用,求饶也没用,就得扛过去,为了生存。

安迪也是经历过了这段难熬的日子,受伤住院一个月,康服出院,这之后他才充分利用自己的银行知识,帮锦察长做事,借他人之手,除掉了敌人。如果没有安迪前面的孤身搏斗,他早就被3“姐妹”打残了甚至打s了,哪里还有后面越鱼的事。

所以面对欺负你的人,拿出你的勇气硬刚,在斗争中让自己变得墙大,才是处世之道。

人性的肮脏是个无底洞,颠倒是非的人沉迷于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沾沾自喜。从头到尾无非都是一己私欲,为了达到不为人知的血腥目的,种种不堪,恶人先告状,只有他们自己反觉无异。毫无底线可言,自编自导自演,颠倒是非黑白,抱团互呕,来不来就为你好的手段,在这非黑即白的世界里,佯装出一副连死都不怕的鬼样子,装深情,自我加赏。我就在不远处看着,自有天收,等结局。

“别人怎么看你,其实都是你教给他们的。”任何关系里,都是如此。

在爱人眼中,你是什么样子?决定权在你。

在朋友,陌生人,同事和同学眼中,你又是什么样子?决定权还是在你。

不同人的眼里,你是不一样的。

但本质上都是:别人如何看你,都取决于你自己。

当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跟你自身有关。

1.你越是讨好别人,越是被看不起

在社交关系中,将别人看得比你自己重要,是自卑的表现;

将你看得比别人都重要,是自私的表现。

你知道,什么时候别人会看不起你吗?

那就是:你跟别人相处时,总是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甚至有些“谄媚”。尊重与讨好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

互相尊重的关系:你与对方是平等的,公平的,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

你不比他差,他也不比你强,你们的人格是平等的。

而讨好者呢?

他总是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习惯用讨好的方式跟他人相处,以此来获得认同、赞美。

或者说,只有自己讨好别人,才不会被别人讨厌。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在社交中,有一个残酷的真相:

你越是讨好,自降身份,卑躬屈膝,自我价值感极低,别人越是看不起你。

人性的弱点本就如此。

别人看到你老实,就觉得你好欺负,于是会对你颐指气使。

而当你表现出“强势”的一面,他们又瞬间换了一副嘴脸对待你。

在爱情中,更是如此。

为什么“舔狗”总是被人瞧不起,被人奚落嘲讽?

即使舔狗为喜欢的人,付出了所有,可他还是不被代价。

本质的原因是:舔狗在喜欢的人面前,变成了“价值感超低”,卑微到尘埃里的,没有自尊的人。这种人格和想法就是“讨好型人格”。而这类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我价值感低。

也就是“低自尊人格”。

2.别人看不起你,也是在“嫉妒你”

看不起,源于嫉妒。一个人越是嫉妒你,就越是看不起你。看上去矛盾吗?一点儿也不矛盾。

“一个人不愿意接受现实时,潜意识做出的自我强化,是自我防御的一种表现。”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有嫉妒心。

有些人的嫉妒,藏在心里面;

有些人嫉妒你,就会做出一些小事,在背后影响你;

有些人嫉妒你,就表现在“看不起你”的清高上。

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内心不知道多么羡慕你。

被人看不起时,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是你越是讨好别人,别人就越看不起你

第二是有一种看不起,源于对你的嫉妒

那么你有没有被人看不起的经历?

杨绛说:“你知道人生最大的烂牌是什么吗?不是家里有多穷,也不是家外欠了多少债,而是父母给予一个人的悲观,自私,冷漠和自我嫌弃,儿时的环境所造成的性格和心理问题,有可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他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父母的时候,你的内心充满力量,感受到温暖。”

.

每个人都有一副生命的牌,有的富饶,有的贫瘠。

.

但是,在我们眼中,最烂的一副牌并不是家境贫寒,也不是外债累累,而是父母传递给我们的悲观、自私、冷漠和自我嫌弃。

.

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烂牌,它的影响有可能决定我们的一生。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就是我们的天空。

.

他们的言行举止,无论大小,都会深深影响到我们的成长。

.

或许他们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或许他们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却让我们对生活有了固定的认知。

.

父母的存在,并不仅仅是给我们提供物质上的支持。他们的存在,更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

.

每当我们感到无助和失落的时候,只要想到他们,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感受到温暖。

.

然而,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给予我们力量和温暖。有些父母,他们的悲观、自私、冷漠和自我嫌弃,就像一把尖锐的刀,深深地刺入我们的心中。

.

他们的行为和言语,让我们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深深地影响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这种影响,往往会决定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

.

即使我们不能改变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

.

我们可以选择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训,而不是他们的悲观、自私、冷漠和自我嫌弃。

.

我们可以选择从他们那里学习爱和理解,而不是伤害和怀疑。

.

当我们选择了这样的道路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力量和温暖。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生命并不是一副烂牌。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很大原因是围绕在身边的全是恶人。什么是恶人?只要不能给你带来滋养,只能消耗自己的就是恶人。自己的精力、情绪全被垃圾人、垃圾事糟践,自己的生命能量都成了供别人消遣的玩物,不死也得蜕层皮。有一种愚蠢,就是对恶人没有防备。初中生霸凌同学杀人埋尸案件,家长发觉了孩子老实听话却不愿意上学,并没有在意,以为孩子偷懒,却从没有细究背后的原因,直到惨案发生后,后悔不及。家长低估了人性的恶,对霸凌者没有防备,只能让别人一步步试探底线,然后一点点骑在自己孩子头上,让他不能翻身。看似校园霸凌,不过是小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但恰恰霸凌者才是欺负人最真实、最聪明的群体。他们深刻知道哪一个小孩儿最老实,最好欺负,就算揍他,也没有人关心,也不会有多大代价,一点点放大了人性中的兽性。一个不会反抗的牛马,自然就成了群体霸凌的出气筒。人性之恶,恶到令人发指。不要让任何人嗅到你的软弱,更不要去挑战人性。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只魔鬼,当你的软弱激发了人性的恶,就是悲剧的开始。莫泊桑曾经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叫《羊脂球》,其中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普鲁士军官拦住一行人的马车,看上了羊脂球,让她陪他过夜,虽然羊脂球是妓女,但面对这种屈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坚定拒绝了。于是和她同行的所有人都被扣下了,马车上接受过羊脂球帮助的所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开始联合劝羊脂球,用道德绑架逼她就范。有人洗脑她说,只要用意是好的,做任何事都不会触犯天主。羊脂球被打动了,为了所有人的安全和利益,牺牲了自己。但是马车上被羊脂球帮助过的所有人,却并没有感谢她,反而是加倍鄙视和唾弃她。牺牲自己的利益?绝对不行。牺牲别人?举双手赞同,简直太好了。人性永远都是自私自利的,最可怕的并不是他们本质自私,而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用各种高尚的行为包装自己、掩饰自己,牺牲别人。所有人的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只为满足自己的需求。生存的本质就是残忍,要么对自己残忍,要么对别人残忍。对自己残忍,就是阉割自己成全别人,日复一日陷入抑郁、痛苦、内耗折磨;对别人残忍,就是在合法的范围内不择手段让自己变强,不再对所有人抱有幻想,想尽办法抢夺别人的资源。看透人性本自私,能避开很多弯路,减少很多麻烦,只有你自己真的变强变好,你才会相信世界很美好。没有实力和防范,一厢情愿地相信世界很美好,最后只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那就是家庭中“爸爸”的缺失,这个缺失不是说他不在家,而且他是否有承担爸爸这个责任,他的责任心是否强,他是否顾家,一个好的爸爸,他不仅承担家庭的经济,还会作为妻子的支撑,更加会作为孩子的榜样。但往往令人窒息的是,在我们这个还没有完全从重男轻女的环境中摆脱出来,所以有担当的爸爸少之又少。大部分男生当爸前不懂爸爸的责任。当爸后,依然不懂当爸的责任。我行我素,非常自私。

爸爸一旦自私,没有把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那这份压力势必就会落在妈妈的肩上,妈妈自己一个人不一定能消化,就会把这种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比如从小跟孩子说家里没钱。比如从小跟孩子贬低孩子爸爸等等。

那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女生,就很容易陷入对于父亲又爱又恨的角色中。从理智来讲,因为妈妈长年的输入,她会觉得爸爸很没用,她恨她的爸爸。但另一方面,由于孩子对于父母天然的爱,所以她又爱爸爸,但她会觉得爱爸爸是对妈妈的背叛,所以自己陷入两难。这样导致她在找对象的时候,其实会不由自主的朝像自己爸爸那边去靠,变成了,不是找男朋友,而是找爸

所以啊,女孩子们,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最脆弱、最最渴望的地方,然后自己把自己这个地方锻炼的更加强大,然后再去好好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尽量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不经一事,不懂一人

都说时间识人,落难知心,可现实往往是,你真心相待的人,并不一定能同样真心待你。

不经一事,不懂一人,时间总是在沉淀很多事情,同时也验证了很多人心。

看过这样一段话:

“当你饿的时候,有的人会把馒头分给你一半,这是友情。

有的人会把馒头让给你先吃,这是爱情。

有的人会把馒头全都给你吃,这是亲情。

有的人会把馒头藏起来,对你说他也很饿,这是社会。”

我们都希望只跟合得来的人相处,希望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都能够更顺遂一点,但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经历什么样的事,我们都无法提前预知。

我们都希望只跟合得来的人相处,希望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都能够更顺遂一点,但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会经历什么样的事,我们都无法提前预知。

如果不能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那么再多真心,也有可能注定错付。

很多关系都是同甘易,共苦难;嘘寒问暖易,雪中送炭难。

怪不得谁,这本来就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每个人都匆匆忙忙,心里盘算着自己的考量。

越是这样,就越该明白,所有温柔和包容都是难得的礼物。

经过一些事,如果彼此还是分开了,不要遗憾,既然早晚是不同路的人,散场早晚也没有什么分别。

重要的是一直都该是那些历经风雪,还一直在你身边的人。

时间验证一切,一切自在人心。

跌到谷底的时候,记住那些看着你狼狈毫无帮扶之心甚至还要冷嘲热讽的人,远离他们,记住那些安慰你、为你焦急为你奔走为你出谋划策的人,珍惜他们。

生活不会总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事不出不知谁远谁近,每一次磨砺,其实也是帮你看清了人心的真假好坏。

时间不会说谎,它沉淀的,都是真相。

不经事,不知人,经历事,阅真心。

我们总要在人情冷暖中学会成长,所以不必强求拥有。

不要轻易交心,也不要轻易辜负,看清了,该放手的就及时放手,看懂了,该珍惜的就好好珍惜。

往后余生,事情要说给懂得的人,真心要付给值得的人。

余华说透人性:“人都是一样的,手伸进别人口袋里掏钱时,那个眉开眼笑,轮到自己给钱了,一个个都跟哭丧一样。”

人性的丑陋就在于明明自己怀揣着私心,却苛求别人无私大度。可谓水不试不知深浅,人不交不知好坏。

可一旦怀着这样的心,就很难再快乐起来了,因为你觉得,最好吃的饭永远在别人碗里,最好看的人永远不是身边人。

这辈子,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人活着就要清醒的认识到,生活是属于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用筷子吃面,用勺子喝汤,用筷子喝不了汤,用勺子吃不了面,凡事不能强求所求,并非所愿。

把生活调到你的节奏上,别人的建议都是参考,不开心就走自己的路。这个社会,真正骄傲的不是在你辉煌的时候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落难时有多少人陪着你。

不看辉煌时敬的酒,只看落难时陪的友,有时候想不通了,就想想人性,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这件事,突然就会释怀。

想通了,也不要觉得遗憾,向前走,我们都在变,又何必感慨从前呢。

这世界总是这样,当我们快乐时,总是很善良,当我们善良时,却从未快乐,劣人拿我们的善良蹂躏,所以每个带着伤的人心中都留有一丝冷漠。

小孩子的世界才有对错,成年人的世界只讲利弊。

所以,无论如何,成年人受伤都会选择一声不吭,因为我们懂得,人心本就薄凉,凡事都要自己扛,人都会变,至于变好或变坏,就看他人生路上经历了什么。

我们不能去苛求别人要活成什么样,遭遇不同,境遇不同,未经他人苦,就莫劝他人善。

这一生啊,好听的话,别当真,难听的话,不较真,人生就像一群人在斗地主,刚才还是一伙,一转眼就成了敌人。人生活在社会上和动物,生活在丛林中,没有本质的区别。

看透了人性,就不要钻牛角尖,要懂释怀,世人皆如此,放过也是一种善良,也当放下自己的心魔。该看透的看透,该清醒的清醒,该放下时放下。人生路啊,才能一直走下去。

小时候的我们听不懂话中有话,不懂人情世故,长大后才懂得人原来如此复杂。

其实复杂的是人性。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好人坏人没有明确的区分点,只是所在的环境不同,角度不同。

相信人性本恶,所以也不怕人心险恶。关于两面三刀、表里不一的人,你心里知晓就好了,防止他来伤害你。

人性的阴暗面一直都在,不再纠结它,被它内耗。你要学着处理面对人性之恶的情绪,与它共存在。

真正的强大,不是与之对抗,而是允许发生。允许遗憾、愚蠢、丑陋、虚伪、自私、厌恶,允许不求回报。允许并不是一昧的忍耐,而是看清事物/人性之恶后,经历过痛苦和挣扎后,修练而成的包容和格局。

任何事、任何局面的僵硬都有破局的方法,只是智慧和格局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结果。

30岁前不懂王阳明,30岁后遗憾高中时期教科书为何不普及王阳明。王阳明的思想就像清理灰尘一般扫去我心灵的尘土,从我迷失的森林中开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这世上所困扰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看事情的观点,不是外界的环境。当你把内心调成清静平和的状态时,你的外在表象也清净平和了。这就是阳明先生说的:心无外物。一切都是自己内心情绪情感的投射。

王阳明心法也是我在愤怒、难过、伤心时重新活过来的救命稻草。不期待别人性本善,不要求自己性本善。因为邪恶中也会有善意,微笑中也会有邪恶。真真假假,此心光明就好!

上一章 一百一十三章:自私(2) 人活杂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一百一十五章:人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