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策本来就有着数不清的雄心壮志,登基以后更是想大展宏图,如新政改革,收复燕云十六州,提高武将地位……但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老派勋贵既得利益者多番阻挠。
自从开国以来,就是重文轻武的现象很是严重,尤其是仁宗时期,文官的地位高的离谱,都可以干涉官家的言行和后宫。赵英策对于那些御史大夫一言不合就要撞柱死谏,真是烦的要死,刚刚登基也不能直说想死就去死。
晚上,曼娘和往常一样等着和赵英策一起用晚膳,一直等到夜深才有内侍来报,官家政务繁忙,要在福宁殿用膳安寝,让娘娘先行用晚膳。
曼娘觉得有些意外,感觉应该是出了什么事,就吩咐了侍女去打探原因。得知前朝官家和大臣又因推行新政问题发生了争执,思索了一下,让侍女炖了降火的汤羹准备去探望赵英策。
来到皇帝的福宁殿外,侍候在门外的小内侍正准备行礼,曼娘便示意内侍不要出声,自己提着食盒悄悄进殿来到了深夜还在看奏折的赵英策旁边。
听到细微的脚步声,赵英策以为是内侍,便头也不抬的出言训斥:不是都说了,不许打扰,都出去。
轻柔的声音传来回应着赵英策道:官家,是让我也出去吗?
赵英策闻言惊喜抬头,看着对着他笑的温柔的曼娘,起身拉着曼娘的手坐在了一旁的软榻上。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开心,但是语气还是有些心疼的说道:夜晚更深露珠,你身子娇柔要多注意,有事吩咐侍女来告知我就可以,怎么还自己来了,看着手凉的。
嗔怪的看了一眼眼前絮絮叨叨的男人,曼娘语气有些撒娇道:想见官家,一刻都不想等待,这是别人没有办法替代,官家难道不想见曼娘?
赵英策一扫之前的不开心,对着曼娘笑的温柔深情道:想,最想我的曼娘,这些日子政务繁忙,冷落了你,等再过两三个月下雪了,我们一起围炉煮茶,踏雪寻梅,好好弥补你。
曼娘依靠在赵英策的怀里,仰头看着道:好,我都记在心里,您到时候可不能忘了!
烛光下,两人像普通夫妻一样,相拥着讨论着未来,孩子……
可惜没有等到深冬,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改变了预想的一切。
有人击鼓鸣冤,状告当朝皇后是冒名顶替的勾栏瓦舍卖唱的歌女,欺瞒官家和百姓。一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以英国公为首的大批官员纷纷上奏要求彻查此事,声称一国之母,不能是如此品行低劣之人。
击鼓上告的就是朱曼娘那个消失已久的哥哥,提供出了准备齐全的证据,经京兆尹查为属实。
曼娘听闻消息,脱簪请罪,跪于福宁殿殿外,声称:皆我一人所为,于旁人无关,请官家降罪于我一人。
发生击鼓上告之事后,曼娘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迅速想好了对策。但多次求见赵英策,都被其避而不见的回绝了。
证据属实因不得已而为之,赵英策把曼娘幽禁在自己宫中静思己过。
一直以来曼娘独得官家恩宠,朝臣想充盈后宫提议被一压再压,这次曼娘的幽禁仿佛让不少家中有女儿或孙女官员看到了希望。
继皇后幽禁之事后,朝臣又一次向官家施压,皆是皇后德不配位,理应废其后位,有官员更是要撞柱以死明志。
就在官家和朝臣剑拔弩张之时,突然有内侍跌跌撞撞的跑进大殿,撞到了大臣也不在意,匍匐地跪在官家脚边颤声道:官家,娘娘自缢了,皇后娘娘自缢了!
一时之间,朝堂寂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灵魂体般的笨笨和曼娘一起来到了大殿,其他人都是看不到的,听着自己的死讯,曼娘想着一切都结束了。
突然笨笨发现了人群中一身朝服的顾廷烨,面沉如水的站着,眼神狠厉,双手隐于衣袖之中,指甲划破了手心已经鲜血淋漓。
笨笨凑近曼娘好奇问道:曼娘,要是当初顾廷烨坦白了白府留下的财富,带着你做一对闲云野鹤的平凡夫妻,你是否愿意跟他走?
曼娘白了一眼笨笨没有回答,只说没有如果,但是笨笨认为曼娘应该是愿意的。
赵英策对曼娘也是极好的,万千宠爱于一身,自己是皇后,儿子是太子,很多人可望不可以的一切都唾手可得。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虽然很短暂,曼娘也是知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