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杨阳开始给大家讲第三卷《股市选股》
第一课的内容是网上找到的文章 《选股先“选国家”?这步走对了,赚钱才稳当》:
你有没有想过,买股票就像给植物选花盆——再娇贵的花,要是栽在一个天天漏水、偶尔还会被打翻的盆里,再用心浇水施肥,也难长好;可要是选个结实耐用、土壤肥沃的盆,就算偶尔忘了照料,它也能稳稳扎根、慢慢开花。
选股的道理其实一样,很多人盯着K线图、财报数据扒来扒去,却忘了最关键的一步:先看看这家公司“扎根”的国家,是不是个能长期稳定发展的“好花盆”。
就说咱们身边的故事吧。十年前,邻居老张跟风买了某小国的矿业股,听人说那边矿产资源多,股价肯定涨。结果呢?没两年,那国家政策说变就变,一会儿加税、一会儿限制出口,后来甚至因为政局动荡,矿山直接停了工。老张手里的股票从“潜力股”变成“废纸”,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账户里的钱打了水漂。他后来叹气说:“早知道那地方这么不稳定,给我再多好处也不买啊!”
反观咱们自己国家,这些年就像个稳稳当当的“大花盆”。基建越修越密,高铁能通到偏远县城;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从“能吃饱”到“要吃好”,再到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科技也一步步往上赶,5G、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咱们的公司慢慢从跟跑到领跑。你看那些做家电的、搞新能源汽车的、做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为啥能从小作坊做到全球知名?不是它们天生“命好”,而是踩对了国家发展的“大节奏”——大环境稳,政策有延续性,大家有消费能力,产业链能顺畅运转,公司才能一门心思搞研发、扩市场,股价也才能跟着慢慢涨。
再看国外那些让人眼馋的“长牛股”,比如苹果、微软,它们能几十年稳坐行业龙头,背后也离不开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长期投入和稳定的市场环境。要是换个天天停电、供应链说断就断的国家,就算乔布斯再厉害,也难把苹果做成全球巨头。
有人可能会说:“我买的是跨国公司,跟单一国家没关系吧?”其实不然。跨国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枝叶可能伸到全世界,但树根多半还扎在某几个核心国家。比如某汽车品牌,全球都有工厂,但它的研发中心、核心零部件供应链,都集中在经济稳定的国家。要是这些“根”所在的地方出了问题,比如能源断供、政策突变,全球的生产销售都会受影响,股价自然会跌。
所以说,选股先“选国家”,不是绕远路,而是走捷径。一个能长期稳定发展的国家,就像给公司铺了一条“康庄大道”:政策不会朝令夕改,公司不用怕“今天能做的生意,明天就不让做了”;经济持续增长,老百姓有消费力,公司的产品才有销路;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源、网络都有保障,公司运转起来才顺畅。在这样的国家里,就算你偶尔选到一家不算顶尖的公司,只要它踏实做事,也能跟着大环境慢慢成长;可要是选了一个动荡不安、经济忽冷忽热的国家,就算你挖到“潜力股”,也可能被突如其来的风险砸得血本无归。
下次再打开炒股软件,别着急点“买入”。先停下来想想:这家公司所在的国家,未来几年会不会还像现在这样稳?老百姓的日子会不会越过越好?产业会不会一步步往上走?把这个“大前提”搞清楚,就像给选股装了个“安全锁”,后面不管是看财报还是分析行业,心里都有底,也才能真正找到那些能稳稳拿住、慢慢赚钱的好股票。毕竟,只有“大花盆”稳了,公司这棵“小苗”才能长成能遮风挡雨的“大树”,咱们手里的股票,才能跟着结出“甜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