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的第八课《三种工作》的第三部分是 《普通人的财富路径:从打工攒底气,到炒股拓收益》
常听人说“工作分三六九等”,其实换个角度看,世界上的“赚钱活计”本质就三种:当老板、做买卖、打工。
第一种工作是当老板,可以持有长线优质股票并享受分红,便是无需亲力操持的“轻量型老板”;
第二种工作是做买卖,可以针对短线好股票低吸高抛、赚取差价,本质就是一场精准的“优质资产买卖”;
第三种工作则是打工赚钱,这份收入稳定可靠,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要知道,当老板、做买卖都离不开本金支撑,而打工赚到的钱,正是普通人开启这两条路的“底气”。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先踏实打工、认真攒钱,再用闲置资金挑选好股票,灵活搭配长线持有与短线操作,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先聊聊第一种工作“当老板”。
提到当老板,很多人会想到租店面、管员工的辛苦,但买一只长线好股票吃分红,就是最省心的“老板模式”。
你买了优质公司的股票,就成了它的股东,不用盯门店、谈客户,只要公司经营得好、每年有盈利,就会按持股比例给你分“红利”。
就像买了一套位置好的商铺,不用自己经营,坐着收租金就行;
好股票的分红也是如此,比如那些常年稳定分红的消费龙头、公用事业股,每年能拿到的收益比活期存款高不少,还能跟着公司成长享受股价上涨的收益。
这种“老板”不用担太大风险,却能慢慢积累被动收入,特别适合想“躺赚”又没精力管实业的普通人。
再聊聊第二种工作“做买卖”。短线炒好股票,本质就是一场“选好货、算差价”的买卖。
你把股票当成菜市场的新鲜蔬菜、超市里的热门商品,在它价格低、性价比高的时候“进货”(低吸),等它价格涨起来、有利润空间的时候“出货”(高抛),中间的差价就是赚的钱。
但做这种“买卖”有个前提,得挑对“好货”——要选业绩有支撑、股价波动有规律的好股票,就像卖水果要挑新鲜的、卖衣服要选款式好的,不然很容易“砸手里”。
而且做短线买卖不能贪心,不用追求“买在最低、卖在最高”,只要有合理利润就知足,就像摆摊卖东西,能赚够预期就出手,总想着“多赚一点”,反而可能把到手的利润亏回去。
最后聊聊第三种工作“打工赚钱”。不管是当老板还是做买卖,都得有本金打底——没有钱,再好的股票也买不了,再划算的买卖也做不成。
而打工赚钱,就是普通人最稳的“本金来源”:每个月有固定工资,只要好好干活,就能稳定攒下钱;
而且打工不用担“亏本风险”,不像当老板可能赔本、做买卖可能被套,是旱涝保收的“安全垫”。
很多人觉得“打工赚得少”,却忘了它的核心作用——攒下第一笔闲钱。
有了这笔钱,才能去股市里试水当“小老板”、做“小买卖”;
就算股市暂时没赚到钱,还有工资收入托底,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最优的财富路径其实很清晰:
先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好好打工赚钱、认真攒钱,把“底气”攒足;
等手里有了闲钱(一定是不急用的钱),再挑几只优质股票——
想当老板就做长线吃分红,当“甩手掌柜老板”;
想做买卖就做短线低吸高抛,当“精明买卖人”。
不用羡慕别人在股市里“赚快钱”,也不用急着辞掉工作去“全职炒股”,毕竟打工是“稳赚不赔的地基”,炒股是“锦上添花的机会”,地基打牢了,机会来了才能接得住。
说到底,普通人的财富积累没有“捷径”,就是“先稳后进”:
靠打工攒本金,靠炒股拓收益,不贪多、不冒进,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慢慢折腾。
这样既不会因为打工的“稳”错失机会,也不会因为炒股的“险”影响生活,才是能长久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