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后,当第六代住宅“未来家苑”圆满落成并正式投入运营时,其革命性的理念和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
作为项目的核心功臣,杨阳和林暖、刘宇和马雪四人,被公司特别奖励了小区中心位置、一栋视野最佳的楼王的三套互联大平层。这三套房子经过精心设计,专为杨阳和林暖这样需要与双方父母同住的“祖孙三代同堂”家庭量身打造。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
杨阳和林暖带着双方的父母,以及他们刚上小学的儿子乐乐,第一次踏入了这个属于他们的新家。
“哇!这里好大啊!”乐乐兴奋地跑来跑去。
三套大平层呈“品”字形分布,中间是杨阳、林暖和乐乐的核心家庭套房,左右两侧则分别是杨阳父母和林暖父母的套房。
因为电梯是三家人的专属电梯,出了电梯便是宽敞的共用大客厅,是一个近百平米的家庭公共区域,足够祖孙三代人一起看电视、聊天,或者举办家庭聚会。
每套房都拥有完全独立的入户门、宽敞的客厅、舒适的卧室、干湿分离的卫生间以及一个精致的家庭餐厅。
这个餐厅里的备餐区,没有传统厨房的燃气灶和抽油烟机,取而代之的是直饮冷热水龙头,以及一个连接地下中央厨房的智能传菜口。
墙壁上是一块触摸屏,可以随时查看中央厨房的菜单、下单或定制个性化营养方案,也可以通过手机查看。
林暖笑着说:
妈妈,你看传菜口旁边这个备餐台,特别让人惊喜!
它能自己把食物摆得整整齐齐,之后还会慢慢挪到餐厅中央,眨眼间就变成一张特别时尚的餐桌!
而且等咱们吃完饭后,它还能自动收拾食物残渣和碗碟,送回传菜口后,再通过食梯运到地下的中央大厨房,那边会统一处理残渣、清洗碗碟,全程都不用咱们动手,太省心啦!”
“这设计太贴心了,”林暖的妈妈摸着光滑的门边框,感慨道,“而且我们住在一起,既可以随时聚会,又互不干扰,比我们以前的老房子强太多了!”
入住后的第一个周末早晨,全新的生活模式正式开启。
早上七点半,林暖在中间单元的备餐间触摸屏上,选择了AI根据全家人体检数据推荐的“春日养生套餐”:
给父母的是山药小米粥和菌菇蒸饺,给乐乐的是牛奶、太阳蛋和卡通包,给他们夫妻的是全麦三明治和鲜榨果蔬汁。
订单下达几分钟后,智能传菜口传来轻柔的提示音。
食梯门打开,里面是分格放置、热气腾腾的早餐。餐具都是统一的、带有芯片的环保材质,便于中央厨房追踪和清洗。
中午,乐乐在姥姥家的客厅里玩积木,林暖的妈妈想给孙子削个苹果。
她不用跑去中间的单元,只需在自己家的备餐间,通过App下单“水果切盘”。
不一会儿,一盒新鲜洗净、切好的苹果、梨和橙子就从传菜口送了上来。
傍晚,是“未来家苑”的送餐高峰。
但地下中央厨房的几十台大型烹饪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同时处理数百份订单。
杨阳林暖一家七口人,点了十菜一汤。
仅仅十五分钟后,所有的菜品几乎同时送达,并且保持了刚出锅的最佳口感。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一家人吃饭,众口难调,光买菜做饭就得折腾好几个小时。
现在好了,想吃什么点什么,吃完还不用收拾,太方便了!”
林暖看着围坐在一起享受晚餐的家人,由衷地感到欣慰。
科技的终极目的,从来都不是炫技,而是为人服务。
自从搬进这个新家,杨阳和林暖再也不用忙于繁重琐碎的家务,下班后的时间变得纯粹而宝贵。
他们可以陪乐乐在大客厅里搭乐高,可以陪双方父母看看电视、聊聊家常。
被解放出来的,不仅仅是双手,更是疲惫的心力和宝贵的时间。
双方的父母也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
他们不用再被“家务”束缚,有了更多时间参加社区为老年人组织的兴趣班,在楼下花园散步,或者和邻居们下棋聊天。
独立的居住空间让他们保有习惯和尊严,而一墙之隔的儿女,又给了他们随时可见的安心。
一天晚上,乐乐在日记里写道:
“我的新家很神奇,像有看不见的田螺姑娘。奶奶不用弯腰做饭了,妈妈不用皱着眉头洗碗了,爸爸下班后陪我玩的时间变多了。
我们和爷爷姥姥家,好像隔着一道‘魔法门’,我想他们了,门一开,就能扑到他们怀里。”
窗外,华灯初上,“未来家苑”的点点灯火,每一盏背后都是一个从家务中彻底解放的家庭。
而在顶层那三套互联的大平层里,科技正以最温暖的方式,默默支撑着一段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的天伦之乐。
第六代住宅所描绘的“人、机、居”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得到了最圆满的诠释。
它不仅仅是建筑的革新,更是对家庭关系与生活品质的一次深情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