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未来家苑”的成功模式获得市场与官方的高度认可,第六代住宅的理念被证明是可行且深受欢迎的。
国家相关部门迅速出台政策,将“智能化、适老化、资源集约化”作为新建住宅的硬性标准,并启动了对存量老旧小区的“第六代化”全面升级改造计划,旨在全面提升国民生活品质。
拥有成功项目经验的杨阳、林暖、刘宇、马雪团队,再次被集团委以重任,负责牵头制定全国范围内的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方案。这一次,他们的任务更为艰巨,也更具社会意义。
在项目启动会上,马雪首先分析了技术核心:
马雪对于这些已经建成多年的老小区,地下空间改造虽然复杂,但通过模块化、装配式技术,将原有的闲置地下室或停车场区域改造成智能生活中心,问题不大。
马雪真正的难点在于‘食梯’系统的垂直贯通。在既有建筑结构上大规模打洞,不仅工程量大,影响居民日常生活,更涉及复杂的结构安全评估,成本和时间都难以控制。
马雪的话点明了最大的瓶颈。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思考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这时,林暖凝视着屏幕上老小区密密麻麻的楼栋,目光扫过透明阳台,一个灵感闪现。
她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光芒:
林暖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楼板内部设置食梯呢?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将传菜通道食梯‘外挂’!
她走到白板前,一边画一边阐述:
林暖我们可以在每家每户的厨房窗外,设计一条专用的、透明的垂直传菜通道。这条通道由高强度复合玻璃构成,内部是智能送餐舱。
林暖它就像依附在楼体外部的‘景观电梯’,但只运送食物。这样,我们完全无需破坏楼板结构,只需把每家厨房的外窗改造一下。
刘宇立刻兴奋地补充道:
刘宇这个主意太棒了!这不仅解决了结构安全问题,这些遍布楼宇、日夜穿梭着送餐舱的透明光轨,本身就能成为小区一道极具未来感的动态景观!
刘宇白天,它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夜晚,送餐舱亮起柔和的指示灯,如同在城市楼宇间流动的星河,这本身就是对第六代生活方式最直观的宣传!
杨阳综合了大家的想法,总结道:
杨阳那么,我们的核心方案就是‘外部垂直食轨系统’+‘地下模块化智能生活中心’+‘户内智能终端’的组合。地下中心负责集中烹饪、清洗和物流调度;外部食轨负责精准投送;户内终端实现个性化点餐和交互。形成一个完整且对原有建筑结构干扰最小的闭环。
这个充满创意且切实可行的思路,让团队迅速明确了方向。
他们结合在“未来家苑”积累的经验,很快撰写出一份详尽的《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整体解决方案》。
集团老总这份《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团队看得很细致——不仅把“外部垂直食轨”这些核心技术路径讲得透彻,还考虑到了施工时的便民措施、居民动迁的安抚办法,连改造后的社区运营模式都提前规划好了,这份周全很见功夫。
集团老总方案的论证逻辑清晰,设计上既突破了老小区改造的结构瓶颈,又能落地推进,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都抓得很准。
集团老总我们和专家组一致认可,就按这个方案作为全国老旧小区“第六代化”改造的范本,尽快启动推广!
改造浪潮由此席卷全国。数以万计的老旧小区开始了“蝶变”之旅。
曾经斑驳的外墙上,架设起一道道流畅的透明光轨;昏暗的地下室被改造得明亮整洁,充满了科技感的烹饪机器人和自动化清洗设备日夜运转。
居民们从最初的观望、好奇,到后来的欣喜、依赖,生活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六代住宅的理念,通过这场声势浩大的旧城改造运动,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一个从家务劳动中彻底解放,家庭关系更为紧密,社区服务高度集成的全面智能化时代,就此来临。
杨阳、林暖、刘宇、马雪四人,作为这一伟大变革的核心推动者与见证者,他们的名字也被铭刻在了这场居住革命的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