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远道、瓜尔佳·鄂敏帮助下和果郡王的里应外合。年羹尧贪污受贿的证据确凿,年羹尧被搁职打入死牢秋后问斩,顺便清除年羹尧的党羽。
年羹尧的倒台,让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曾经依附于他的官员们纷纷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皇上亲自下令严查,一时间,朝廷上下风声鹤唳。
甄嬛在宫中听闻此消息,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想起曾经年羹尧的跋扈,以及他对自己家族的威胁,如今终于得以清除这一祸患。
眉庄来到甄嬛宫中,两人相视一笑。
眉庄说道:“年羹尧这一倒,华妃在宫中也没了往日的威风。”
甄嬛点头应道:“只是这宫中的争斗从未停歇,我们仍需小心谨慎。”
华妃得知年羹尧的下场,在翊坤宫中大闹。
她冲着前来传旨的太监喊道:“本宫的哥哥绝不会贪污受贿,这定是有人诬陷!”
然而,此时的她已无力回天。
皇后趁机在皇上面前进言,称应借此机会整顿后宫,以防年羹尧的余党暗中生事。皇上应允,皇后便开始对宫中与年羹尧有关的嫔妃进行打压。
陵容因与甄嬛交好,在这场风波中得以安然无恙。
她对甄嬛说道:“多亏了姐姐庇佑,妹妹才能在这宫中平安无事。”
与此同时,朝廷中的势力重新洗牌。
甄远道和瓜尔佳·鄂敏因立下大功,受到皇上的重用。果郡王也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皇上的赞赏。
然而,新的危机也在悄然酝酿。
瓜尔佳·鄂敏见甄远道受宠,心生嫉妒,开始暗中谋划对付甄家。
陵容记得上一世所有事情的经过,深知其中利害,便提点甄嬛道:“万不可让甄伯父处在风口浪尖之上。”甄嬛听后心中一凛,连忙吩咐侍女取来信鸽,亲手写下书信,匆匆给父亲发出飞鸽传信。这一举动中满是对父亲的关切与担忧,笔下的字迹也因心急而略显凌乱。
收到甄嬛的书信后,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家族兴衰的考量与对他的深切担忧,甄远道将这番心意默默揣度。
待到上朝之时,他依照嬛儿所言,挺身而出,面对君王与文武百官的目光,他沉稳开口,将这一桩桩功绩悉数归于瓜尔佳·鄂敏。“皇上,此番能有如此战果,皆因瓜尔佳大人运筹帷幄,臣不过奉命行事罢了。”话语之中,带着几分谦逊,又透着些许决然。
而后,他又缓缓言道,“臣已年事已高,恐难再为朝廷效力,恳请陛下恩准臣告老还乡。”那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每一声都像是敲在他的心上,既有对往昔荣耀的告别,也有对未来安逸生活的期许,而更多的,则是对甄嬛智慧的钦佩与信任。
望着甄远道那执着的眼神,皇上心中虽认定他目光短浅,放弃大好前程而执意告老还乡,但念及他多年为朝廷鞠躬尽瘁,且此举对自己的地位毫无威胁,便另有一番考量。
于是,皇上封甄远道为殿阁大学士,此职位尊崇无比,乃是正一品官员。此时的殿阁大学士,在朝堂之上依旧享有较高的地位与威望,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沉淀的老树,虽在清朝中后期军机处设立之后,实际权力渐有削弱之势,不再承担特别繁重的具体事务,却也恰似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更多地象征着一种荣耀与尊严。
除了正常的俸禄之外,甄远道亦能享受到各种赏赐所带来的额外收入,整体待遇可谓优厚至极,这也算是皇上对他多年功绩的一种慰藉与认可。
瓜尔佳·鄂敏见甄远道并无威胁自己前程之意,便悄然放弃了暗中谋划对付甄家的念头。那一瞬间,他望着甄远道的眼神中复杂的情绪渐渐淡去,心中那份蠢蠢欲动的算计也随之烟消云散。
下朝的喧嚣渐渐散去,鄂敏的心中却泛起一丝不安的涟漪。为了做到绝对的万无一失,他决定再次对甄远道展开试探。
甄兄竟舍弃了眼前的大好前程,那殿阁大学士之位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闲职,又怎能承载甄兄胸中那份远大的志向与抱负?此言一出,仿佛能看到甄远道眉宇间流露出的不甘与对未来的迷茫,以及那颗渴望在更广阔天地间大展宏图的雄心。
甄远道听出试探质疑,随便搪塞过去鄂大人过誉了,甄某向来胸无大志,只求在这朝堂之上,恪守本分,无愧于君,无愧于百姓。这殿阁大学士虽无太多实权,但能时常揣摩圣意,也算是为朝廷出一份力。
当甄远道这番话悠悠传入鄂敏耳中时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鄂敏心中还盘桓着一个念头——欲将甄远道这大逆不道之言禀报给皇上,彰显自己的忠心。
然而,在这一刻,他的目光不经意间与甄远道那平淡无奇、毫无野心的眼神交汇,那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一泓平静的湖水,深邃却不起波澜。鄂敏的心思悄然转变,之前的打算如同泡影般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