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给淑妃娘娘请安。"
“妾身请淑妃娘娘安。”
寿王与福晋躬身行礼请安。
那寿王见幽娘梳着简约大方的头发样式,只斜斜簪了-支珍珠粉翠玉钗,穿-件石青色银鼠裘衣,外面罩一件大红猩猩毡,越发衬得风姿绰约。
虽系后妃,眉间却别出心裁点了一朵梅花,更增添几分英气傲骨。
幽娘也在打量寿王。
这寿王不过二十来岁,生得一双炯炯有神的鹰眼,横着双眉,身披玄色鹤氅。
幽娘客气地命小宫女:"快沏一壶新进贡的奶茶给王爷福晋尝尝。"又吩咐墨竹取来两个绣墩请寿王与福晋二人在下首坐下。
幽娘满面含笑寒暄道:“王爷怎么得空来宫里逛逛?"
"小王带着福晋给圣上请安,顺道也来见过宫里的主子娘娘们。"
福晋含羞带怯,抚摸尚未显怀的肚子:“实不相瞒,妾身已一个多月的身孕了,圣上和皇后娘娘高兴,赏赐了不少礼物。”
幽娘听闻此言,招招手,宫女呈上托盘,上面尽是奇珍异宝。
幽娘笑道:“本宫也为你欣喜,一会儿我亲手抄录佛经百遍,送入佛堂焚烧,就当为未出世的小世子积累福分功德,表表心意。”
福晋忙称谢不已,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奉承道:"这奶茶唯娘娘宫里独有,可见圣上待娘娘情意深厚。娘娘承宠多年,无子封妃,着实叫人艳羡。
可圣上近来忙于朝政,几日都未去娘娘宫中。
谁不知在后宫中不能生儿育女便难以固宠?可见圣意难测啊。
因此,妾身在宫外寻了生子良方,特意献给娘娘。
圣上子嗣微薄,中宫没有嫡子,娘娘如果生下个小皇子,那……”
她掩住口不再多说,点到即止。
香炉中的烟袅袅升起,蜜合香的气味熏得令人眼皮沉重,心里压抑。
幽娘柳眉微蹙。
她只暗恨自己非男儿之身,无法出去闯荡建功立业。
不过,她虽是闺阁女儿,依附仰仗圣上,可这绝非爱。
自入宫以来,她凭一身本事,费心博取欢心,扶持母族与沈家步步高升。她的筹谋都是为权利。
所以她语气和缓,却拒绝的干脆:"不必。生儿育女乃是天意,强求不得。圣上待后宫姐妹极好,本宫只愿平安一生。”
寿王察言观色,知道不妥,于是岔开话题,说起另一件事。
"圣上连日在御书房议事,急召驻漠北将领上官羽笙回京。
上官羽笙是我大梁最年轻的将军,出生习武世家,祖上为大梁南征北战。
可恨这无知小儿手握重兵,竟敢勾连外敌,蓄意谋反!"
"此事还未有定论,王爷莫要心急。"
幽娘把玩着腕上的玉镯。玉镯成色极好,上头镶嵌黄豆大小的猫眼石,幽绿光芒闪烁不定。
寿王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嗤。
"圣上震怒,下令彻查,漠北羌尔族自知理亏,希望与我大梁重归于好,意欲求娶嫡出公主,亲上加亲。
羌尔族王酋甘愿向大齐俯首称臣,年年上贡。
圣上仁厚,为安社稷,不愿擅动兵戈,已允准了。"
幽娘明知故问:“公主年纪如此年幼,皇后娘娘如何舍得?”
“皇后作为一国之母,必定先要以国事为重。
圣上如今加封公主为娴敏柔安公主,特许三年后五月完婚。
小王与礼部大臣体恤皇后爱女之心,定会好好操办婚事,择一良婿,令公主风光出嫁。”
"说来,皇后嫁女忧思过度不能理事,引荐娘娘协理六宫。
贵妃不及娘娘得宠,独孤大人又是朝中旧臣,效忠圣上,颇受器重,又与礼部侍郎陈寂枫大人世代交好。
这后宫啊,以后谁还敢不来承奉,敢不以娘娘马首是瞻!”
福晋见缝插针,拱火道。
她扷着腰起身,盈盈下拜:“妾身在此,提前恭贺娘娘。”
好啊,打算将自己往火坑里推。
幽娘双眸微眯,命宫女搀住福晋重新坐下。
"皇后母仪天下,行事气度都令宫人皆赞不绝口。本宫从不曾忘记妾妃之责,不敢僭越。
寿王更进一步,帮腔道:"娘娘未出阁时曾亲自教养沈公子,如今长大成人,天资聪颖。
正巧这段时间府里忙,娘娘不嫌弃,何不让沈公子来小王府中做一幕僚历练历练,日后参加科举,得个一官半职,岂不便宜。"
"王爷言重了。我这表弟成日里不着家,广交朋友,云游四海。
偏他身体孱弱,否则姑丈姑妈恨不能请来祖宗家法罚上几顿才好,怎敢轻易叨扰王府。"
寿王还要再说,就见福著的宫女附在福晋耳旁悄声回:"主子,喝安胎药的时辰到了,太医还要来请平安脉呢。"
福晋点头,冲寿王使个眼色,二人行礼告退。
他们的小动作没能逃过幽娘的眼睛,她也不甚留:"王爷好走!墨竹,送王爷出宫!"
此时,日落西山。
幽娘命另一贴身宫女紫岚:"铺纸,研墨。"
她在花筏上写下几行字,仔细密封,交于紫岚:"务必妥善送于沈府。"
随后,细毛笔飞快移动,案上的经文逐渐垒起厚厚一摞。
朝中因和亲一事议论纷纷,皇后更是茶饭不思,缠绵病榻。
贵妃与皇后亲厚,不满幽娘宠冠后宫,且闻得礼部陈大人和沈家乃世交。
如此心中更增嫌隙,不知幽娘作何挽回之举,上官将军-事如何了结,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