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二十二回:幻梦寻踪逢娇影,尘缘再启惹情思
且说那贾宝玉,随僧道云游四方,修行了些时日,心中却总有一抹执念如丝如缕,牵扯不断。这一日,他仿若受了冥冥感召,脚步不由自主地迈向了那阔别已久的京城。
僧道见状,微微摇头,却也未曾阻拦,只道:“宝玉,尘世羁绊,你既放不下,便去走上一遭,但愿莫要再度沉沦。”宝玉合十谢过,转身离去,那僧道的身影转瞬便隐没于云雾之中。
宝玉进了城,望着熟悉又陌生的街巷,往昔的繁华与如今的清冷交织,心中感慨万千。他一路向着贾府行去,往昔那高门大户的威严虽已褪去,可在他心中,仍是魂牵梦萦之地。
刚至府门前,便见那门扉半掩,门上的铜环锈迹斑斑,门口的石狮子也失了往日的精气神,孤寂地蹲守着。宝玉轻推大门,“吱呀”一声,似是唤醒了沉睡的旧梦。
院内,荒草丛生,残垣断壁间偶尔有几只雀鸟惊起。正走着,忽见一老妪的背影,身形佝偻,正于那昔日的回廊下缓缓清扫着落叶。宝玉心中一动,轻声唤道:“可是老祖宗?”
贾母闻声回首,刹那间,眼中泪光闪烁。她颤颤巍巍地伸出手:“宝玉,我的心肝儿,你可算回来了。”往昔的威严与凌厉在这一刻消散殆尽,只剩无尽的慈爱与温柔。
宝玉快步上前,跪地叩首:“老祖宗,孙儿不孝,让您担忧了。”贾母忙将他扶起,双手在他脸上摩挲:“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府里没了你,总像缺了魂儿似的。”
此时,王熙凤、李纨等众人听闻声响,也纷纷赶来。王熙凤眼眶泛红,却仍强撑着笑道:“宝兄弟,你这一走,可把大家伙儿急坏了,如今回来,可得好好聚聚。”李纨在旁,亦是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众人正说着,忽见一小丫鬟领着个七八岁模样的小女孩走来。那小女孩眉眼盈盈,身姿柔弱,一袭素色衣衫,莲步轻移间,竟有几分林黛玉的风姿神韵。宝玉乍见之下,如遭雷击,整个人呆立当场,喃喃道:“黛玉……可是你回来了?”
那小女孩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怯生生地躲到丫鬟身后,眼中满是惊恐。贾母见状,忙解释道:“宝玉,莫要吓着孩子。这是府里新进来的小丫鬟,名叫香菱,模样生得乖巧,我瞧着喜欢,便带在身边。你瞧瞧,可是吓着人家了。”
宝玉却仿若未闻,一步一步向着小女孩走去,眼神中满是痴迷与执着:“黛玉,我知道是你,你怎忍心抛下我这么久?”说罢,伸手欲拉那小女孩。
小女孩“哇”地一声哭了出来,丫鬟赶忙护住:“宝二爷,您这是做什么呀?香菱不过是个苦命的孩子,可不是您念叨的林姑娘。”
众人见此情形,心中皆是酸涩。王熙凤上前,拉着宝玉劝道:“宝兄弟,你醒醒,林姑娘已经去了,这世间哪有还魂之事。你瞧,这孩子都被你吓着了。”
宝玉仿若陷入魔怔,甩开王熙凤的手,自顾自地说道:“不,我知道是她,她定是怪我当日没能护她周全,才化作这般模样归来,我要与她好好说说话。”
贾母无奈地叹了口气,眼中满是疼惜:“宝玉啊,老祖宗知道你念着林姑娘,可生死有命,这孩子真不是她。你且冷静冷静,莫要再这般胡言乱语,伤了自己身子。”
宝玉却不听劝,径直在那小女孩面前蹲下,轻声道:“香菱,你莫怕,我不会伤你。你若是黛玉,便应我一声,好不好?”
小女孩抽泣着,哽咽道:“二爷,我不是林姑娘,我叫香菱……”声音软糯,却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刺入宝玉心间。
宝玉缓缓站起身,眼神空洞,仿若失了魂一般。李纨在旁,轻声劝道:“宝兄弟,逝者已矣,林姑娘在天之灵,想必也不愿见你如此消沉。你既回来了,便好生过日子,莫要再执念于此。”
宝玉仿若未闻,默默转身,向着那潇湘馆走去。众人欲阻拦,贾母却抬手制止:“罢了,让他去吧,这心结,总得他自己去解。”
宝玉踏入潇湘馆,只见那翠竹依旧摇曳,却多了几分凄凉。屋内,书卷、器物皆蒙了尘,仿若岁月尘封的记忆。他轻抚着黛玉曾用过的桌椅,往昔二人共读《西厢记》、吟诗作画的场景历历在目,泪水夺眶而出:“黛玉,你走了,这世间再无懂我之人。我虽遁入空门,却仍割舍不下对你的思念,你为何如此狠心……”
正说着,一阵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似是黛玉的轻声回应。宝玉精神一振,大声道:“黛玉,我知道你在,你若有灵,便现身与我相见,莫要再躲着我。”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风声。宝玉痴痴地站在原地,良久,缓缓坐下,仿若要将自己融入这熟悉的环境之中。
府中的另一边,贾母等人聚在一起,皆是忧心忡忡。王熙凤皱眉道:“老祖宗,宝兄弟这般模样,可如何是好?他若一直执念于林姑娘,怕是要伤了身子。”
贾母闭眼,揉了揉太阳穴:“唉,这都是命啊。宝玉与黛玉的情分,咱们旁人如何能懂。只盼着他能早日看透,莫要再这般折磨自己。”
李纨也点头道:“老祖宗说得是,或许过些时日,宝兄弟心境平复,便能好了。咱们且多留意着他,莫让他做出什么傻事。”
且说那贾宝玉在潇湘馆一坐便是一夜,直到晨光熹微,才缓缓起身。他眼神虽仍透着落寞,却多了几分坚定:“黛玉,你既已去,我便带着你的期许好好活下去,普度众生,也算不负你我相知一场。”
说罢,他整了整衣衫,踏出潇湘馆。迎面碰上前来寻他的小厮,小厮焦急道:“二爷,您可算出来了,老祖宗他们担心了一夜,正寻您呢。”
宝玉微微点头:“我知道了,这就去见老祖宗。”回到正厅,见贾母等人一脸关切,心中一暖:“老祖宗,孙儿让您操心了,往后不会了。”
贾母眼中含泪欣慰道:“宝玉,你能想开便好。这府里虽说如今不比往昔,可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总能熬过去。”
众人正说着,忽闻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贾兰高中进士,衣锦还乡。一时间,府里仿若注入了新的生机,众人纷纷出门相迎。
贾兰下马,跪地叩首:“祖母,母亲,孩儿回来了。”贾母喜极而泣:“好,好,我的兰儿有出息了,贾府有望重振了。”
李纨亦是泪流满面,拉着儿子的手:“兰儿,你可算给娘争气了,你父亲在天之灵,想必也能安息了。”
贾兰起身,环顾四周,见府中破败模样,心中一酸:“祖母,母亲,孩儿日后定当竭尽所能,重振贾府荣光,让咱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宝玉在旁,看着这一幕,心中亦觉欣慰。他深知,贾府的兴衰荣辱,恰似一场大梦,而如今,或许是新的开始。
此后,宝玉虽仍会偶尔想起黛玉,却不再执念。他跟着贾兰,或与僧道交流佛理,或为百姓做些善事,日子渐渐平静下来。
那似黛玉的小女孩香菱,也在府中渐渐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有时,宝玉望着她,仿若能看到黛玉当年的影子,却只是微微一笑,将那抹思念深藏心底。
岁月悠悠,贾府在贾兰的努力下,慢慢有了起色。而宝玉,也在这尘世的磨砺中,愈发通透,他知道,人生无常,唯有心怀善念,方能在这如梦的世间寻得一丝安宁。
这正是:幻梦终醒情难断,尘世纷纭续新篇。贾府兴衰多少事,且付笑谈岁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