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
璇玑殿东隅的云母窗刚透进卯时采撷的晨光,混沌珠已捧着填漆云龙纹供案转过十二曲游廊。案上汝窑三供瓶里斜插着带露的辛夷,蕉叶纹青铜簋中盛着新碾的玄稷,鎏金博山炉内沉水香尚未点燃,却已氤氲出《楚辞》"纫秋兰以为佩"的幽韵。
天命书正立在太极坛前校准日晷,玄色深衣的黼黻纹随他俯身的动作流淌成《禹贡》九州图。听得珠履轻响,他腕间悬着的青铜星仪忽然停转:"《礼记》载'春荐韭,夏荐麦',你这供的辛夷..."话未说完,混沌珠已将花枝往他襟前一晃:"屈子《九歌》早言'辛夷楣兮药房',东君岂会不喜?"
供案落在青玉雕螭首香几上时,殿顶悬垂的二十八宿铜铃无风自鸣。天命书执起犀角柄香匙,从秘色瓷罐中舀出三匙香粉——头匙建木灰合《豳风》蟋蟀露,二匙月桂屑浸过洞庭霜,末匙添了混沌珠前日私藏的凡间茉莉。香粉落入博山炉的刹那,炉身浮雕的蓬莱仙岛竟腾起雾气,隐约传来《列子》记载的渤海涛声。
"净手。"混沌珠忽从袖中抖出方冰蚕丝帕子。天命书接过时,帕角绣着的《诗经》"琴瑟在御"四字正映着晨光,他眼底闪过一丝笑意,却仍板着脸将帕子浸入翡翠匜。这尊螭龙纹银匜里的水非同寻常,是寅时收集的百花朝露,混着《山海经》记载的瑶草汁液,波纹荡漾间竟映出两人初掌祭祀时的青涩模样。
第一炷香点燃时,殿内七十二盏青铜龟鹤灯齐齐低首。天命书以三昧真火引燃香篆,青烟袅袅升至绘有《尧典》的藻井处,忽化作《楚辞》"灵偃蹇兮姣服"的仙女形态。混沌珠趁机将袖中藏的凡间饴糖投入香炉,糖粒遇热融化,在烟雾里凝成《古诗十九首》的"盈盈一水间"。
"胡闹。"天命书轻叱,手中却将祭文玉简往东侧偏移三寸。那简上镌刻的《洪范》九畴文字突然活过来般游走,恰好接住被糖浆扰动的香灰。本要四散的灰烬在玉简上拼出洛书"二四为肩"的卦象,而糖浆凝成的星点,恰缀成牛郎织女隔河相望。
第二炷香伴着殿角编钟的《承云》古乐燃起。天命书踏着禹步绕坛三匝,祭服广袖扫过之处,金砖阴刻的《水经注》江河图漾起微波。混沌珠忽然旋身起舞,十二幅月华裙摆上的《鲁颂》马图腾竟脱缰而出,在虚空踏出《周易》"地势坤"的卦象。当她仰面承接自神像掌心滴落的琅玕玉露时,那些露珠在她发间凝成《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的意象。
最后一炷香最为庄重。天命书将青铜圭置于案头,圭身镶嵌的二十八宿玉片逐一亮起。混沌珠敛了嬉色,捧出珍藏的昆仑雪芽——此茶需在立春那日采撷,以《庄子》"御风而行"之术焙制。当茶汤注入螭耳宣德炉时,烟气竟在虚空绘出《韩熙载夜宴图》的宴饮场景,惊得神像双眸流转的虹彩都滞了半息。
香灰落定时,朝阳恰好穿透殿顶的璇玑玉衡。混沌珠斜倚在《山海经》异兽图的砖面上,发间步摇垂落的珍珠串正巧摆出"三星在户"的吉兆。天命书执起湘妃竹笔记录祭祀日志时,忽然发现青铜圭投射的日影里,隐约显出三日后邺城的洛水走势图——原是香灰在砖缝自然形成的纹路。
“礼成。"他合上错金铜册,册页间夹着的辛夷花瓣突然飘落。混沌珠伸手接住,花瓣背面竟有她用指甲掐出的《诗经》小字:"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天命书背过身去整理供器,耳尖却泛起薄红,玄色深衣的领缘刺绣忽如活过来般,游走出《楚辞》"既含睇兮又宜笑"的缠绵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