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我执:溺于己心
本书标签: 古代  古言  玄幻   

第六章

我执:溺于己心

“吾自幼长于菩灵山,彼处仙气氤氲,仙树常青,故而四季皆翠。”清涟仙子美目流盼,轻声感叹道,“碧云红树静依依,此地之景,当真别具一格,与菩灵山大不相同。”

  见清涟仙子寥寥数语,便将这枫林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心中不禁暗自赞叹。反观自己,虽沉醉于这如画景致,却拙于言辞,难以将心中所感述诸。思忖间,忽而想起她提及的菩灵山,遂开口问道:“清涟仙子难道不喜爱菩灵山的景色?”

  “非也。只是岁月漫长,日日面对同样的景致,难免心生倦怠。”清涟仙子微微蹙眉,语气中略带一丝怅惘,“倒是你,每日皆能云游四方,这般生活,才称得上有趣。”

  我深以为然,点头称是。只是心中暗自思忖,像清涟仙子这般端庄稳重、心怀苍生且即将成就大业之人,竟也会为有趣无趣之事萦怀?

  我原以为,这样的琐事不应是其所关注的焦点,可她却流露出对于平凡生活的向往。这倒是使我对她多了几分好奇。

  念及此处,骤然想起自己从未听闻过菩灵山之名,仔细回想,在那些记载天下山川的舆图之上,亦未曾见过它的踪迹。我不禁疑惑道:“我每日都会在舆图中寻觅一处人间之地前去观赏,却从未在见过菩灵山,不知此山究竟在何处?”

  清涟仙子闻言,眸光流转,若有所思:“菩灵山乃一座由仙气孕育滋养的灵山,唯有心怀苍生,或有缘之人,方能得见。”

  “如此看来,清涟仙子与这菩灵山定是缘分深厚!”我由衷地说道。

  清涟仙子转过头来,目光盈盈地看向我,“善缘孽缘,我未可知。”嘴角微微上扬,打趣道:“这世间,有缘之事数不胜数。譬如你我之间,说不定也有着奇妙的缘分,你可相信?”

  ......何来笔锋一转便是你我之事?!

  我一时之间竟怔在原地,先是惊诧,后是千言万语梗在喉间。

  满山枫叶随风旋舞。

  我的思绪在这不经意间,如离弦之箭般,被猛地拉回到了那片魂牵梦绕的十里荷塘。

  ......

  冥冥之中,像是自茧作缚,困隅一方,感觉诸般事有着千丝万缕、难以言说的联系。像是命运悄然编织的一张锦网,将我生命中不同的片段悄然串联。

  “我信。”我凝视着她的双眸,语气坚定地回答道。

  不想她听闻此言,不禁以袖掩面,发出一阵清脆悦耳的轻笑,“不过是打趣,你怎的如此认真?”她的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满是俏皮之意。

  我并未作答,只是心中愈发笃定,这一切皆是天意。

  看着她此刻笑意盈盈的模样,与我初次见到她时,判若两人。那时的她,周身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犹如明月高悬,清冷得不可方物;如今,才不过一时辰,那层疏离之感却慢慢淡去。

  眼前的她,分明就是一位朝气少女。

  我们在这幽静的林间信步而行,秋日的芬芳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一路上,我习惯性地向清涟仙子行礼,她见状,温婉说道,她并不喜他人对她如此多礼。而后如同打开话匣子般,向我谈及自身。

  她言称自己乃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白莲化身。然而,这般特殊的身份却如无形枷锁,将她困于菩灵山中。她对那处并无太多眷恋,反倒对人间充满了向往。她渴望能如平凡女子一般,过着平淡安稳的日子,而非肩负着普度众生的重任。她常暗自思忖,自己不过是一名平凡女子,为何一出生便注定要踏上皈依之路?

  我静静聆听,心中满是无奈,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只能默默陪伴在侧。

  “诸般问题,缠绕心头,剪不断,理还乱。”她说。

  原以为世间众人皆能潇洒度日,不曾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我轻笑一声,原来过去那般纠结,也不过是寻常而已。

  “嗯?”她目光流转,敏锐察觉到了我的神色,“何事高兴?”

  “无事。或许是‘力有不逮’,才让人陷入无力解决之困境,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是啊,宛如狂风巨浪中的一叶小舟,若是不懂驾驭之术,即便着急靠岸,也只能望洋兴叹。如此一来,谁知命由天定,还是人定胜天。”

  她神色间略带几分落寞,自顾自地娓娓道来:“其实此番前来寻觅灵识,我心中还藏着个念想,便是能多瞧瞧这人间的模样......往后余生......或许都再难踏出菩灵山半步了。”

  恰在此时,我手中的天仪骤然作响。情况紧急,我来不及回应她,只能匆匆告知她,我们必须即刻返回。

  清涟仙子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却并未多问,只是轻轻冲我点了点头,而后极为自然地牵起了我的手。

  我迅速驱动符纸,低喝一声:“回。”刹那间,周遭景象变幻,我们便已稳稳站在了书房之中。

  刚刚所经历的一切,如梦似幻,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我正欲回应她先前的话语,她却抢先一步问道:“为何才过了短短一个时辰,我们就得回来?”

  她此刻歪着头,满脸好奇的俏皮模样,在我心中彻底与那活泼开朗的少女形象重叠。我轻声解释道:“我自诞生起便是一缕孤魂,并无实体肉身,故而不能在人间久留,最多只能停留一个时辰。”

  “竟是这般……”清涟仙子闻言,缓缓垂下眼眸,神情间似有一丝难以掩饰的疑惑。

  我见状,嘴角微微上扬。

  往昔平淡或难忘的经历,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一一浮现,“我已深感知足了。”

  “从未听闻竟有仅有魂魄而无肉身者。”清涟仙子并不相信,继续说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当真自诞生之始便如此吗?”

  我的脸上不禁泛起一抹愁色,“初醒时,脑海中一片空白。曾无数次暗自揣度,也想通过典籍寻找。可过往究竟如何,依旧无果。”

  她那愁容,眉似春山蹙,眼含秋水忧,我暗自思忖,她定是知晓些什么。可是待我开口相向,她却缄口不语。

  “身子有些乏了。”

  说罢便款步回她的闺房去。

  独留我一人在书房之中,怅然不已。

  只是她这般,更是坚定了我心中所想。

  阿兄们才归,便见清涟仙子寻谢必安去了书房,说是议事。心中好奇地很,想要跟上前去窃听一二。刚欲举步,却被范无救一把拉住,径直拽往疱房。

  “仙子乃肉体凡身,须食五谷才行。与我一同做些膳食,以尽地主之谊。”说罢,挽起袖子推开那房门。

  这疱房可是无人进过,才一踏进便灰尘飞扬......四壁蛛网横七竖八,层层叠叠......灶台上的锅碗瓢盆更是杂乱堆砌......

  我与范无救面面相觑......

  “先不说食五谷,这尘雾我已食罢。”

  “唉......事已至此,先将这乱象收拾规整罢。”范无救无奈应之。

  于是我俩便开始忙碌起来。只是手上虽是忙着,心思却不在此处。满脑子皆是谢必安与清涟仙子所议之事。

  倒是议为何事?冥冥以为与我有关.......

  终于,我还是寻了个借口,称要出去拿扫帚,便匆匆离开疱房。刚一出门,便见清涟仙子从书房中走出来;只见她蛾眉紧蹙,一脸愁容。脚步略显沉重,缓缓回了闺房。我见状,心中一惊,本欲上前询问,又觉得不妥。只能讪讪回了疱房去。

  往昔去人间,有偷偷坐在团圆饭前共食共饮,甚至偷师学艺,学了些疱艺。不过仅有学问之道,倒是还未践于行。想到此,倒不如问问清涟仙子喜欢何种吃食,以观其色,猜测她在琢磨何事。

  走进后院,便看见她正端坐在石凳之上,如同一株静立的幽兰。她手持竹简,双眸专注,眉头轻皱,似是被竹简上的内容深深吸引。

  我悄然走近,在她身旁缓缓坐下,轻声说道:“方才在疱房里收拾,眼瞧着天色渐晚,特来问问你可有什么偏爱的吃食?”

  她闻声抬眸看我,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神色也柔和了几分。浅笑道:“我皆可,清淡素食就好。”语罢,又将目光落回竹简之上。

  瞧她那副模样,专注得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我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开始不确定她之前所愁之事究竟是否与我相关了。

  罢了,此事暂且搁下,我还是先回疱房,准备晚饭要紧。

  今日与阿兄共进一餐。众所周知,酆都鬼差皆无须饮食,而我亦非肉身凡胎,即使今日桌上虽皆素食,我的心中却有团圆饭之感。

  先前在庖厨之中,范无救仅在旁为我打下手。他满面得意,笑道:“不想十里竟也会烹调之术!”我回道:“皆是在人间学得。”

  能让阿兄们尝到我亲手烹制之物,心中亦甚为欢喜。

  范无救又道:“既如此,往后每晚你便做晚饭罢,待我们归来一同进餐。”

  闻之,我心中一惊,“真的?”

  范无救又道忙道:“虽我们无需进食,但品尝美食亦是快事!”

  听闻此言,我心中大喜,遂应允下来。

  那一晚,饭菜果然甚美,纵是人间珍馐,亦难及与家人共食之味。谢必安与清涟亦赞不绝口。

  饭毕,清涟仙子欲邀我出府漫步。

  穿梭于人流之间,清涟仙子感慨道:“我已阔别酆都五年,未曾想此地竟有如此翻天覆地之变。”

  我微微颔首,应道:“确实,与我初来之时相较,大不相同。”

  行至摊贩林立之处,清涟如灵动彩蝶,在摊位间穿梭,时而轻触这件小物,时而轻抚那件摆件。最终,她在一个摆满典籍的摊位前驻足。

  摊主是一位身着长衫,颇具儒雅气质,仿若教书先生模样之人,见状,忙热情问道:“小娘子,可有入得您眼的竹简?”

  清涟眉眼带笑,温声说道:“嗯……就看看。”

  我凝视清涟,只见她神色恍惚,似是陷入了遥远的回忆之中,面上交织着欣喜、快乐,却又隐隐透着一丝悲伤。我正暗自揣测,她却突然转头看向我,嘴角上扬,绽出一抹笑容,那笑容里,似乎藏着几分庆幸。

  我无暇细究,只见摊主整理出几卷竹简,说道:“这里有几卷关于诗词的,小娘子不妨看看?”

  清涟逐一审视,最终拿起那卷《诗经》,笃定道:“就要这个了。”

  随后,我们行至孟婆桥边。清涟缓缓翻开那卷《诗经》,瞬间沉浸其中,久久未曾言语。我在一旁静静相伴,不忍打破这份宁静,只是默默看着她专注的侧颜。

  良久,清涟轻声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追忆:“往昔,有一人常在我睡梦中,于我身旁诵读《诗经》。初时,我懵懂未觉,只嫌其聒噪。待后来清醒时认真聆听,方知《诗经》中所蕴含的妙处,从此便爱上诗词。”

  “那时,我尚未化形,他所诵读的诗词,让我对世间万象展开无尽遐想。人间竟是如此丰富多彩!以至于师傅将我带回菩灵山后,我仍对这百态人间满心向往,渴望亲身游历。”

  听她这般讲述,仿若那些过往之事已历经漫长岁月。我不禁问道:“清涟在菩灵山可是待了许久?”

  清涟微微点头,回忆道:“自我被师傅带回菩灵山后,曾来过酆都一次。那次是师傅与谢必安有要事相商,我也借此机会逛了一回酆都。”

  她话音刚落,我的思绪瞬间飘远,一段尘封的记忆涌上心头——那时我初来酆都,范无救带我逛完一圈后,停在了一处能望见八热地狱之处。我回眸之际,一位与我年纪相仿的女子匆匆而过,她的衣袖轻轻拂过我的脸颊,而后急切地登上一辆马车。如今想来,那辆马车竟与昨日清涟来时乘坐的一模一样。

  未曾想,我与清涟仙子竟还有这般奇妙的缘分……念及此处,我的心中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欣喜,那是一种隐秘而又热烈的情绪。思索片刻,我还是决定将这段过往告知于她。

  出乎我意料的是,清涟并未露出惊讶之色,反而神色间带着几分得意,说道:“人生何处不相逢。”说罢,她微微低头,嘴角忍不住上扬,忙用手帕轻轻遮掩,可那藏不住的欢喜还是从眉眼间流露出来。

  我接道:“相逢何必曾相识。”

  本是无心之语,却引得清涟仙子一阵惆怅。

  她眸光幽幽,恰似一泓深不见底的幽潭,直直地望向我。那目光仿若带着实质的力量,似是欲穿透我的眼眸,直抵灵魂深处。须臾,她朱唇轻启,声音袅袅,仿若裹挟着丝丝缕缕的愁绪,问道:“君当真认可‘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么?”

  我被问得哑语。不知其为何意。

  我们都静默,无人再说话。

  忽而,我想起谢必安嘱托我的正事,神色一正,问道:“关于寻找灵识之事,你可有何打算?”

  只见清涟神色更重。

  ......似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那般。

  她眉头轻蹙,面露难色开口道:“这寻找灵识之事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凭我一人之力,决然难以成事。再者,师兄他们每日公务缠身,忙得不见踪影,我尚且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

  我还沉浸在她前一句话的思绪中,尚未反应过来,她竟已然宽心:“寻找灵识之事枯燥乏味,倒是你所说的一日人间游,让我心生向往。十里日后不若先带我去见识见识?”说罢,满含期盼地望着我,眼神里闪烁着灵动的光芒。

  “自然是不介意的。”我见她起身,也赶忙站起身,有些局促地挠了挠头,“只是这寻找灵识之事干系重大,是不是得一同协商些对策才好?”

  清涟仙子眼中毫无波澜,说道:“凡事皆需一个契机。眼下这寻找灵识之事毫无头绪,连一丝线索都未曾寻到,索性将它抛诸脑后,先不去管。”

  ......竟如此不上心吗?

  罢了,眼下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如此。我无奈地点了点头,心想晚些时候再静下心来思考相关对策。

  随后,我们在酆都的街巷中漫步许久,街上的商贩们都陆陆续续地开始收摊,将货物一一整理归置。

  清涟仙子抬眸看了看天色,率先开口道:“天色已然不早,我们还是回去罢。”说罢,她轻轻拍了拍我的衣袖,示意我一同返程。

上一章 第五章 我执:溺于己心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