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我执:溺于己心
本书标签: 古代  古言  玄幻   

第五章

我执:溺于己心

寒来暑往,流年偷换,我于酆都与谢必安、范无救共处,竟已五载有余。自悟得上人间之法,便日游尘世,踏足山川湖海,遍历市井街巷。每至一处,皆为人间之奇妙所折服。

  人间有四时之变,曰春、夏、秋、冬。各处之地,皆以诠释独特之姿,绘就四季之景。我犹记得某岁冬日,天地间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我缓缓行至一湖畔,见那湖面冰封如镜,可冰下鱼儿往来翕忽,灵动非常。一面坚冰,竟将动静之态,分隔于咫尺之间。

  我亦曾涉足塞外大漠,黄沙漫天,广袤无垠。其地荒无人烟,寂静至极,唯有狂风呼啸,如鬼哭狼嚎,奏响一曲天地悲歌。我在沙海之中独行,日影西斜之时,忽见一行骆驼商队缓缓而来。商人们骑于驼上,歌声悠扬,在残阳的余晖中,人与影、歌与风,皆融入这茫茫大漠之中,别有一番沧桑韵味。

  草原之行,亦令我难忘。踏入草原,如入绿海,一望无垠。塞上人都性格豪爽奔放,身形魁梧壮硕。我虽为无形之体,然靠近他们时,仍心有忌惮,生怕被其无意之举所伤。他们的嗓音低沉而宽厚,唱起歌来,声震四野,闻之令人心生豪情。草原上的毡帐错落,奶茶飘香,有曾趁人不备时,轻尝那酥油茶,茶香浓郁,奶香醇厚,其味独特,别具风情。

  人间诸般,目睹过万人空巷之盛景,热闹非凡,人潮涌动,处处洋溢着烟火气息。也曾隐身于寻常百姓家,与他们同坐共食,感受那融融的天伦之乐。偶得机会于一日,信步至一所学堂,听得朗朗书声传入。屋内学子们正襟危坐,诵读经典,那浓郁的书香之气弥漫四周,竟令我心生熟悉又陌生之感。

  人生的悲欢离合更是转瞬之间,仰视新人红烛摇曳,喜结良缘;俯见老者寿终正寝,油灯枯尽,生命悄然落幕。年岁渐长之时见此种种,心中不禁思索:芸芸众生皆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演绎着独一无二的故事,而我,究竟是谁?又该往何处而去?

  岁月如流,见得犹多,却无从回答。心中的困惑与日俱增。我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形的迷局,千头万绪,无从解开。每日浑浑噩噩,无所适从,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世人皆历人间一段尘缘,就连酆都鬼差都有自己的一份职责。独我于此间迷茫徘徊,于是乎心中常被一大疑惑纠缠,令我辗转反侧,难以释怀——人活于世,究竟所为何事?

  记得初念及此的那个夜晚,我独坐于汴京的屋檐之上。月色如水,洒在青瓦;远处的楼阁在夜色中影影绰绰,城中偶有犬吠之声传来。我就那样静静地坐着,从月上柳梢坐到东方既白,试图从这寂静的夜色和沉睡的城市中寻得一丝启示,可终究是徒劳无功,满心的迷茫依旧如这夜色般浓稠。

  无奈之下,我前去寻谢必安。他身形高挑,面色苍白,一袭白袍在风中猎猎作响,透着几分阴森之气。我将心中困惑向他倾诉,他目光深邃,良久才缓缓开口,告诉我那句五年前范无救也同我说过的话:你年纪尚小,或许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就能顿悟。”

  “日漫漫,不急。”言罢,他便飘然而去,徒留我在原地细细思忖。

  此时不急,更待何时......

  为何如此小小的我,徒增这么多烦恼,却还无从下手去寻答案?

  本以为这些个问题会一直困扰我许久,却不想无常府来了个不速之客,一切似乎都将迎来转机,而我也预感,自己很快便能为那些困惑已久的问题都寻得一个满意的答案。

  难见无常府中如此热闹,才从睡梦中清醒,我便听闻府内一片忙碌之声。后院里,兄长们全权打理,大半之地已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更令我诧异的是,那扇向来紧闭的闺房,此刻也门户大开,里面被收拾得井然有序。

  “这是……”我心中满是疑惑,不禁喃喃自语。

  恰在此时,谢必安手持扫帚,正认真清扫着地面,见我醒来,便开口说道:“你醒了,今日尊者下顾,要在此处停留一年有余,故而正在清扫。”

  我环顾四周,却不见范无救的身影。谢必安似是看出我的心思,接着说道:“他出门购置一些新的衣物和家居用品去了。”

  我暗自思忖,这位贵客定是不一般。

  谢必安抬眸望向天空,说道:“尊者估计快到了。”言罢,他迅速将清扫的垃圾清理干净,而后带着我在无常府门口静候。

  不多时,只见范无救赶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匆匆归来,急忙将马车上的东西卸下,抱着物件快步走进闺房,迅速安置妥当。而后,他又立刻跑来,与我们一同等待贵客的到来。

  没过多久,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停在了无常府前。望着这辆马车,我心中涌起一丝似曾相识之感,仿佛在何处见过,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

  马车停稳后,一名女子从车上轻盈而下。她身着一袭淡粉色的衣衫,身姿婀娜,衣袂飘飘,甫一下车,便有一缕荷香随之飘散开来,那香气轻薄淡雅,萦绕在四周。她头上戴着一支银簪,簪上雕刻着一朵极小却极为精致的纯白色荷花,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清涟仙子。”谢必安与范无救几乎同时轻声唤道,随后二人恭敬地鞠躬作揖。我见状,也赶忙跟着行礼。

  清涟仙子缓缓抬起头,我忍不住偷偷抬眸望向她。只见她正值碧玉年华,面容姣好,肌肤胜雪,眉眼间透着一股灵动之气,与我年纪相仿。

  只是,只是……为何在见到她的瞬间,我的心突然剧烈跳动起来,仿佛要跳出嗓子眼一般。这一眼,仿若穿越了万水千山,仿若历经了千年万年,让我再也无法将目光从她的身上移开。

  仅是那一眼,便匆匆低下头去。

  我暗自深吸一口气,极力克制内心如今小鹿乱撞的慌乱。

  “这段日子,就有劳二位师兄照顾了。”清涟仙子朱唇轻启,声音温婉,如潺潺溪流,字字清晰利落。那话语虽带着几分清冷之意,却又莫名让人觉得亲切,仿佛能直抵人心深处,令人心生敬意,仿若面对的是那遥不可及却又慈悲为怀的神圣存在。

  一切安置妥当后,谢必安神色关切地看向我,叮嘱道:“若是我与范无救有事外出,你便悉心照料清涟仙子。”我自是毫不犹豫地应下,只是这清涟仙子初来乍到,我对她的过往一无所知,遂向谢必安问道:“那清涟仙子是从何处而来?”

  时光匆匆,五年一晃而过,如今的我已长高许多,与谢必安对视时,目光几近平齐。

  谢必安微微颔首,缓缓说道:“清涟仙子乃玉清菩萨座下最为得意的弟子。此番下凡,是为寻觅她缺失的灵识。她修行精进,本已获得皈依佛门的资格,却因灵识残缺……若能寻回,还可获得机会,选择皈依。”

  听闻玉清菩萨之名,我心中无端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又是这玉清菩萨?这位清涟仙子可会知晓我的身世?

  未想太多,旋即回应谢必安:“我定会照料好清涟仙子。”

  才入府中无久,阿兄便行公务去了。只剩我与清涟仙子二人于府上。天色尚早,她正在房中歇息。我却有些手足无措。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暗自思忖

  怎的会是这样一种如同打结丝麻那般乱得发慌?

  罢了。若她不找我,不会有他事发生。

  我入那书房中去,寻了几卷典籍来看。

  确然有万般困惑难以理清,曾偶入学堂,闻其朗朗书声。置身其间,先生有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故而欲解其惑,不可操之过急。来日方长,读书不为一种解惑之良径。

  直至倒霉归来,而后兄长前后脚回府,才休息去。

  翌日,我如往常一般踏入书房,打算再去窥探人间百态。在书柜前徘徊往复,手指轻轻抚过一本又一本整理好的舆图,一时间不知要去往何处。

  难不成又进学堂?

  罢了,如此看来稍显矜高之状。

  忽然,一缕淡雅的荷香悠悠飘来,似有若无,却又瞬间萦绕在鼻尖。我下意识抬眸望去,只见清涟仙子亭亭玉立在书房门口。她身姿绰约,宛如一朵盛开于尘世白莲,散发着超凡脱俗的气息。

  这一次,我们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刹那间,我仿若跌入了一片深邃的海洋,在她的眼眸中,我看到了无尽的悲悯与温柔,那是对世间众生的慈爱——她是即被万人敬仰、供奉的神佛般的存在,光芒万丈。

  我看得失神,全然忘了向她行礼作揖。清涟仙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婉的笑容,轻声说道:“我之前从未在无常府上见过你,你是?”她的声音轻柔,仿若春日里的微风,拂过心田。我一时还沉浸在那恍惚的状态中,许久才回过神来,这才猛地想起自己的失礼,慌乱之中赶紧向她作揖,口中说道:“清涟仙子。”

  不想这一回神,抽回手时竟不小心将书柜上的舆图一同带了出来。刹那间,纸张簌簌飘落,散落在地。

  我满心窘迫,一时间思绪纷乱如麻。

  清涟仙子似是察觉到了我的紧张与不安,莲步轻盈,款然而来,口中说道:“你不必如此紧张拘谨。”

  随着她一步步靠近,我的心跳愈发急促。

  我暗自在心中破口大骂,所谓何事如此令人心中抓狂!!还不能按耐自己!!

  她玉手轻抬,将我扶起。四肢僵硬仿若木雕,在她的搀扶之下,堪比提线木偶机械。

  “你叫什么名字?”

  我与她近在咫尺,几乎能捕捉到她若有若无的芬芳气息。

  “十……十里……”我艰难地挤出这两个字,只觉得口干舌燥,却是本能。

  她听闻后,秀眉微微一蹙,那瞬间神态与她平日里的端庄形象截然不同,竟然透着几分俏皮灵动。

  “怎的是这样一个名字?听着随意。”她那言语平静如水。

  “正是,阿兄将我救回之时,我被困于一处方圆十里的荷塘之中,故而阿兄为我取名十里。”

  言罢,我忙不迭地咽了咽口水,暗自懊恼怎会说得这般急促,难不成是急着说完话便去投胎转世不成?

  她闻言,不禁以手帕轻掩容颜,发出一阵如银铃般的轻笑。“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她笑意盈盈地说道,“名姓不单是一人称谓,实则蕴含深意。有时,是为影响人生轨迹也未可知。”

  我静静听着,并未答她。

  “我曾认识一人,名曰知奕。”她顿了一顿,似是想我回应,我便“嗯”了一声。

  “罢了。”

  我抬眸看她,不知她寓意何为。心中已然平静一些,于是乎想要从她神色中得到一些示意——她正望向别处,眼中空洞,如同回忆往昔,人魂也去。

  顿时她便收起刚才神色,“刚刚为何如此紧张?莫不是看我可怖?”

  “不不不,绝非如此……我,我……”我顿感窘迫万分,只觉双耳瞬间滚烫起来,恨不能即刻寻个地洞钻进去,永不再出来。

  “我方才不过是逗逗你。”

  “好。”我不假思索,急忙应和道。此刻,我分明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滚烫如烧。清涟仙子见此,又以手帕遮面,轻声浅笑。

  “唤我清涟便好。”她目光温和地说道。我默默无言,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以示回应。

  “你在这书房中,可是研学?”清涟仙子美目流转,环顾书房一周后开口问道。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终于稍稍平复了自己慌乱的心情,答道:“我正欲往人间。”

  她双眸可见地明亮如星,静静地凝视着我,似是并无开口之意。于是我接着说道:“阿兄即是借助此处,传至人间执行公务。我初来无常府时,年纪尚小,他们便传授我传送之法。只怕我整日困于酆都,孤寂无聊。自那以后,每日我都会于此随机选一处人间之地,去领略别样景色。”

  “好生有趣!”清涟仙子听闻,双眸之中那明亮的光彩愈发夺目,恰似两汪清泉映着熠熠星光,轻启朱唇问道:“那今日你欲往何处?”

  彼时正值人间秋季,料想枫林定如烈火。“早有听闻人间走客提及,秋日山壁红似烈火,行于山峦之间,仿若置身于斑斓色彩之中。今日便想去那枫林一探究竟。”

  “我能否与你一同前去?”她仰起头,眼中满是期待之色,娇俏动人。

  我低头看向她,心中不禁一动,旋即微笑着回应:“自然。”

  大致确定方位后,我于书柜中细细舆图。凭借图上注释,终于寻得那回忆中的山峦——刚才说想去一探究竟,属实慈伪之语。

  五载春秋,自是诸多景致深铭于心。暑来寒往,那些钟意之地,我亦是屡屡前往。

  我取出符纸,默念咒语,欲驱动符咒之力。还未及向清涟仙子说明,让她抓紧我,她却已主动伸出,轻牵我手。这一举动,似乎于礼不合……

  但我佯装镇定,若无其事......但若此刻突然提及,反倒显得太过突兀。像是我......过于介怀。即使明了自己心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翻涌不息。

  “经纬乾坤,八方凝聚,神形合一,移。”在符咒即将生效的刹那,我心念一转,想到她或许会受到传送的冲击力影响,来不及多想,迅速将她拥入怀中。

  一阵强光闪过,待光芒消散,我与清涟仙子稳稳地站在了一片火红如焰的山头之上。

  我缓缓睁开双眼,瞬间回过神来,慌乱地松开了抱着她的手,往后退了两步,与她保持些许距离。

  如此尴尬时候,我常轻咳一声。

  只是她牵着我的那只手还未放下,就那样悬在我们两人之间,一时间气氛有些微妙。我下意识地看向我们相握的手,她顺着我的目光瞧去,这才如梦初醒般,急忙松开了手。

  “刚刚……”我试图为自己方才将她拥入怀中的举动作出解释。

  “我知道……”她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应道。

  ......

  她知道什么?知道我为何抱她?还是知道我的手被她牵住?

  ......

  难道她也会在这般尴尬、紧张窘迫之时,不经思考便脱口而出吗?

  “方才将清涟仙子拥入怀中,是因传送之际冲击力颇大,我实在担心仙子站不稳。”我还是详细解释了一番,又补充道,“此前我就因这传送的冲击力,闹过不少笑话……”

  清涟仙子在我身旁微微调整了一下仪态,旋即又恢复了温婉端庄的模样,静静地站在我身侧,轻声说道:“无碍,我自是信得过你。”

  我微微垂眸,与她目光交汇,只见她对着我展颜一笑,那笑容如春日暖阳般温暖。随后,她转身望向那绵延无尽的山林,由衷感叹道:“枫林接叶红于花,此景当真是妙墨渲染。”

上一章 第四章 我执:溺于己心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