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被称为南宋的军神,不只是因为他消灭了垂危的金国,更因为他是南宋乃至整个世界上少有的屡次挫败蒙古大军的人。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蒙古军队正值巅峰,不论是昔日里强大的金国,还是中亚的花剌子模帝国,都败在了蒙古人的手上。可是蒙古人唯独在孟珙的手上连吃大亏。
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军队向川蜀、荆襄一带发起猛攻,强大的蒙古军团连战连捷,将南宋的防线打得千疮百孔。可是孟珙一到,蒙古大军立刻就撤了,因为主帅塔察儿深知自己这位结拜兄弟的本事,不愿与他过多纠缠,准备攻打江陵。而江陵一战,孟珙连克蒙古24营,并向北逐三百余里,完全收复了失地。相关内容,后面章节有表。
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蒙古王子亲率主力再次攻打黄州。黄州是孟珙苦心经营多年的重镇,十分坚固,两军在这个城下展开殊死搏斗,最终蒙军死伤“十之七八”,被迫撤军。趁着胜势,孟珙发动北伐,于荆襄一带连续三次击败蒙军,成功收复襄樊两座城池,这个战略要地终于重新回到南宋的手上。孟珙向朝廷要了十万大军,驻守在襄樊,并将这两座城池打造成坚固的堡垒。孟珙善用屯田,重视生产,他并非穷兵黩武之人,所到之处,广造书院,安定流民,社会生产力迅速恢复。孟珙一人几乎是兼任了宰相和将军,他不争权夺利,一心一意想让南宋富国强兵。他的治国理政和军事才能,让南宋在金国灭亡后顶住了蒙古人的进攻,并屡次打败蒙古大军,连沦陷区的将领们都纷纷投降南宋。
可是,南宋君主的忌讳武将的毛病在理宗的身上又犯了,他担心孟珙势大。又惧怕招降纳叛会给蒙古借口,拒绝孟珙接收投降的将领。孟珙心灰意冷,他感受到了岳家军先祖岳飞的痛苦和绝望。愤懑之下,孟珙一病不起,主动上表请辞,理宗马上批准。不久后,孟珙逝世。据传,孟珙死的那天,天下有一颗流星坠落,人们都说是大宋的将星陨落了。孟珙死后,他留下的军事财产仍给南宋续了数十年的命,他无愧于南宋军神的赞誉。
本来这武当山对于襄阳守卫而言也算个战略支撑点。虽然离得有两百来里,但若在此长驻一军,策应北面正面进攻,又南下打劫,断襄阳与西南汉江方面的联系,也会足够人烦心的。所以,孟珙也乘闲遐,名为来武当一游,实则来勘察下地形,想能否有可能留一军驻守武当。同时也想看看武当山的民情及治安状况。当然,若能得遇剑仙就更好了!
所以,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孟大将军便带了几个随从,携了酒肉来游武当。他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心中对武当山的战略地位充满了思考。
上了金顶,俯看山川,孟珙得出的结论是此地可作进攻的跳板,但不宜固守。因为给养和水源难以满足军队驻扎要求。不过他心里始终有点儿不放心。因为此处虽看似不重要,实则不乏有可能成为襄阳与汉阳之间潜在的联系通道。大兵团运作的可能性不大,但小股部队是可以通行的。当然,前提是襄阳没被围死的情况下秘密行动才行!孟珙对武当山的地形和战略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心中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孟珙此次考察,犹如曹操在汉中手持鸡肋一般,真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怀着这样的心情,他带着亲兵又下了金顶回了太子坡,准备就在太子坡憩下将就吃个午餐。
正席地摆开酒菜,恰遇张三丰采购回来。孟珙原本没太在意,但想着传闻中剑仙及武当派的事,便想顺便问下张三丰。毕竟张三丰算此处长住之人嘛!于是孟大将军便邀张三丰入席,好作下访谈。
结果问及剑仙,张三丰称“哪里有嘛!”又问武当派,张三丰却含笑说就在眼前!孟珙不信,张三丰便说了自己一个人号称武当派的事,孟珙听后也难免会心一笑!他没想到传说中的剑仙和武当派竟然就是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道士。
喝酒之间,孟珙乘酒意把自己所虑与张三丰说了。他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对武当山战略地位的分析和担忧,希望张三丰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张三丰自是不愿山上有驻军的,又不好明的驳孟珙面子,便说道:“此山哪是用兵之处嘛!但我一人守之,千军万马何用?”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仿佛在告诉孟珙,武当山在他的守护下,是坚不可摧的。
孟珙虽有不信,但也想发动群众帮忙守山,便说道:“山径虽陡窄,若遇精兵突袭,恐也难守啊!”他试图说服张三丰,让他认识到武当山可能面临的危险。
张三丰却道:“但持盾牌,辅以石垒,何人能克?”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防御方法。
孟珙深以为然。但他哪里放心得下张三丰所言,便说道:“道长若在山上尚好,若贼兵先据山上,道长奈何?”他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张三丰的实力和应对能力。
张三丰拍着胸脯说道:“我一人可上山来,尽数抛将下去!”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豪迈和自信,仿佛在向孟珙展示自己的实力。
孟珙不信,半开玩笑道:“道长话说满了!可否一试?”他想要通过实际的测试来验证张三丰的能力。
张三丰自然不惧,便赌一试。于是孟珙令四位亲兵守住上山路口,张三丰自山下向上攻。张三丰从山下提着未出鞘的剑拾级而上。那山路口窄,只勉强容得下两人把守施展。那前面两个亲兵怎是张三丰对手,只两下尽被张三丰带鞘之剑刺倒。另两人还未来得及补上,张三丰已突了上来,还不是一合解决。孟珙见张三丰武艺如此高强,自忖自己远远做不到,心想:原来他就是传闻中的剑仙啊!不由拜伏!
张三丰也不敢倨傲,便说道:“此山后无退路,取此据守也无甚意义。但将军若有所虑,贫道必竭力助将军守之!若有敌来犯,上下夹击,贼人岂可得全!”他展现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愿意为了守护武当山和襄阳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珙连忙行礼称道:“若有道长如此高手镇守,何异千军万马驻守于此耶?一切都要仰仗道长了!”他对张三丰充满了感激和敬佩,希望他能够成为襄阳和武当山的守护者。
张三丰答道:“将军但可放心!战事若起,贫道必竭力以助将军!”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让孟珙更加放心。
孟珙大喜,遂连连向张三丰敬酒称谢!二人皆是岳家军后裔,也有如此一番际遇,可惜互相都没提起这方面的渊源,都不晓得有此缘分。孟珙主持政务时,倒是对张仲廉有所提拔,但那主要也是论功行赏。
自此,算张三丰与襄阳守军有了个口头盟约。后几十年的襄阳保卫战,张三丰始终坚守武当。其时,武当派人数已众,还于山下屯田安置了近万难民。武当派一时义举,当时深受汉人称颂,也震撼了元世祖忽必烈,竟予以武当派相当于国中之国般的待遇。当然,其中也不乏全真教丘处机与马钰的功劳。此是多年后的事了,暂不细说!而张三丰在武当山的修行和守护,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宗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名字和事迹,也将铭刻在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