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显化真人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玄幻武侠 

第146章 襄阳失陷

显化真人

在南宋末年,襄阳的形势愈发严峻,令人忧心忡忡。夏贵兵败之后,引咎辞职,而关于由谁来主持荆襄大局,朝堂之上却陷入了激烈的争执之中。御史李旺等人极力推荐在此前坚守襄阳八年的名将高达奔赴前线,认为他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坚定的抗敌决心,是主持荆襄大局的最佳人选。然而,奸相贾似道却出于私心,更倾向于“吕家军”系统的将领出任统帅,认为他们与自己关系密切,便于掌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角力之下,公元1269年冬,“中间派”李庭芝被调离两淮,出任京湖制置大使。

但京湖地区素来是吕氏集团的势力所在,吕文德的女婿范文虎第一时间便跳出来反对“外人”插手。他凭借自己与吕家的姻亲关系,四处奔走,说动贾似道,要亲自领兵解救襄阳。范文虎提出唯一的条件便是不受李庭芝的节制,他自信满满,认为自己能够凭借家族势力和人脉关系,扭转战局。

1270年六月,汉水再次暴涨,范文虎率领京湖以及从两淮支援的精锐部队十万人、战船一千余艘向襄樊挺进。然而,这个好大喜功的草包之人,毫无策略计谋,只知一味埋头硬闯。蒙军早已在汉水布下天罗地网,如瓮中之鳖的范文虎遭遇惨败,损失战船上百艘,救援襄阳的粮草、辎重更是尽落敌手。范文虎的失败,不仅让南宋朝廷的救援计划再次落空,也让京湖地区的军事形势更加复杂。

而李庭芝接任京湖制置使后,不仅屡遭掣肘,手持帅印,又几乎无兵可调。面对襄樊命悬一线的危局,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征召民兵救援。1272年五月,在武当山南面的丐帮民兵首领张顺、张贵的带领下,三千死士乘百余轻舟,趁夜由上游均州进援襄阳。是时恰逢汉水高涨,敢死队将小船分三艘为一组,以红灯为信,张贵突前、张顺殿后,冒蒙军箭矢弹雨,突破重重封锁,如蛟龙入海一般,连夜转战一百二十里,终于在黎明时分抵达襄阳城下。三千援军犹如神兵天降,这是1269年夏贵援襄以来,再次有南宋的部队抵达,对于深陷重围五年之久的襄阳军民,无异于莫大的鼓舞。但不幸的是,首领张顺却死于混战之中,张贵在回程途中也被蒙古人俘获,不屈被害。而更不幸的是,这也是襄阳最后一次接受到援助和物资。此后,就连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也要靠水性好的民兵将信件裹在油布内装入竹筒中以蜡封口悄悄地潜水泅渡来传递。可见元军封锁之严!

在1269年,宋蒙之间的战火愈演愈烈,襄樊地区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南宋深知襄阳战略意义重大,从这一年开始,朝廷先后十三次调集水师,共计十五万之众,浩浩荡荡奔赴襄阳进行救援。每一次水师出征,都是南宋朝廷对保住襄阳的殷切期望,战船在江面上扬起风帆,将士们怀揣着保卫家国的决心,然而,面对元军周密的部署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救援行动犹如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激起阵阵涟漪,却终究未能改变襄阳被困的战局走向。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到了1273年,襄阳已经在元军的围困下艰难地走过了六个年头。城中的粮食供应勉强能够维持百姓和将士们的基本生存,但食盐的储备却如沙漏中的细沙,所剩无几。更为严峻的是,炭薪、布帛等物资奇缺,这对于即将到来的严冬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当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席卷襄阳城,守城的将士们只能身着单薄的衣衫,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只能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苦苦支撑,每一个夜晚都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煎熬。

围困襄阳日久,元军却始终无法破城,这一状况让忽必烈陷入了沉思。他敏锐地意识到,襄樊城高墙坚,普通的攻城手段难以奏效,要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必须找到一件能够摧毁城墙的关键武器。经过深思熟虑,忽必烈将目光投向了同属蒙古的伊尔汗国,他相信那里定有能工巧匠可以打造出破城利器。于是,元朝派出使者,带着恳切的请求前往伊尔汗国。在多方努力下,元朝终于成功建成了威力惊人的重型攻城武器——回回炮。这门巨炮的诞生,如同阴霾中的一道闪电,预示着襄樊之战即将迎来新的变数。

1273年初,元军经过精心筹备,决定兵分五路对相对薄弱的樊城发起总攻。在开战之前,元军更是狠下决断,砍断了汉江上连接襄、樊二城的浮桥。随着浮桥轰然断裂,襄、樊二城之间的联系被彻底切断,曾经相互依存、互为犄角的两座城池,至此成为了孤立无援的孤城,再也无法相互援助。紧接着,元军架起回回炮,巨大的石块在轰鸣声中划破长空,朝着樊城城墙呼啸而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樊城城墙在回回炮的轰击下顷刻便被砸开巨大的豁口,烟尘弥漫,砖石纷飞。刘整见状,立即指挥水军从西南方发起猛烈进攻,元军的喊杀声震耳欲聋,如潮水般涌向樊城。

而樊城的军民在这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城垣残缺,他们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防线;城池被破,他们便在街巷中与元军展开顽强的巷战。在长达十四个昼夜的鏖战中,樊城军民早已弹尽粮绝,他们口渴了就饮血水止渴,饥饿了就食生肉充饥,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每一场战斗都充满了悲壮。然而,面对元军如狼似虎的进攻,樊城军民终因寡不敌众,在正月十二日,这座坚守了许久的城池沦陷了,元军的旗帜插上了樊城城头,宣告着这场惨烈战斗的结束。

二月,元军稍作休整,便将矛头指向了襄阳城。在回回炮的巨大威力之下,襄阳城看似宽厚坚固的城墙同样瞬间遭遇重创,巨大的石块不断砸向城墙,城墙出现了一道道裂痕,仿佛一位垂暮的老人,再也无力承受这般打击。大厦将倾之际,襄阳城内人心惶惶,不少守城将士开始外逃降敌,曾经众志成城的守城队伍逐渐分崩离析。

此时的襄阳城,外无援兵,内无斗志,沦陷只在旦夕之间。守将吕文焕站在城头,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元军,心中满是无奈与绝望。他深知,继续抵抗下去,襄阳百姓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在得到忽必烈投降后不伤襄阳百姓的承诺之后,1273年二月二十四日,吕文焕身着素衣,神情落寞地立于道旁,下令开城投降。曾经固若金汤的襄阳城,就这样落入了元军之手。

襄樊的陷落,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标志着南宋被灭正式走上了日程。在这长达六年的围点打援过程中,南宋的军力被消耗得极为严重,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付之东流,一时之间难以补充。更为致命的是,南宋原本强大的水师在一次次救援和战斗中被严重削弱,而刘整为元朝训练的水师,却在不断发展壮大,反而强过了南宋水师。此消彼长之下,南宋曾经倚为天险的长江防线,如今已不再安全,想要依靠长江天险来实施有效防御变得难如登天。

南宋朝廷得知襄樊失陷的消息后,陷入到了极度恐慌之中。面对元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朝廷乱作一团,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派金科状元文天祥出使元朝乞和。文天祥才华横溢,心怀天下,在南宋朝廷中素有威望,朝廷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然而,此时的忽必烈早已胸有成竹,一统天下的野心让他根本不会答应南宋的求和请求。一方面,元军在京湖地区加紧了渡江作战的准备,铁蹄踏破长江防线的意图昭然若揭;另一方面,全面启动蒙哥时期制定的由四川、云贵齐头东进包抄进攻南宋的战略计划,对南宋形成了全方位的包围之势。不仅如此,忽必烈还扣押了文天祥,企图逼其投降,将这位南宋的杰出人才收为己用。

在神话传说的视角中,文天祥乃是天界东圣界所选之人,文曲星下凡。他来到人间,本是希望能够辅佐南宋北上收复失地,实现一个太平治世。然而,现实却与东圣界的期望大相径庭。北帝星界派下众多“杀神”,使得蒙古军事实力异常强大,战场上所向披靡。更让东圣界失望的是,南宋朝廷奸臣辈出,他们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使得南宋的军事人才死的死,叛的叛,投降的投降,大好局面被破坏殆尽。在这众叛亲离的艰难局面下,即便文天祥有经天纬地之才,也终究是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南宋一步步走向灭亡,空留千古遗憾。

不过文曲星终究还是非同一般,被忽必烈羁押在北方时倒反作出了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之作《正气歌》。

这也算是他对东圣界的交待吧!

上一章 第145章 元军围困襄阳 显化真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47章 张三丰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