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向他咨询过读不懂《诗》怎么办的问题。陈劲想了想,却突然回忆起父亲在他小的时候带他摇头晃脑读诗经时说的话。
父亲说,诗词不需要每个字都理解,只需记住它,某一天、某个时刻、某个场景下,其义会自现。
他觉得很有道理,一直也是这么做的。他把这话原封不动告诉了罗琦琦。看着罗琦琦懵懂点头的模样,陈劲也不知道她到底懂没有。但他相信,这个本身其实很聪慧的姑娘一定会懂,而她从来不知道的,她就像一颗美丽但又未被开采的宝石,在岩石外壳之中静静绽放着她的光环,同又不同于“神童”陈劲的光环。
他知道她读得痛苦,肯定也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但开采工人陈劲怎会放弃自己挖掘出的、尚未磨去粗粝外表的宝石?于是他在他那无聊的生涯中,既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乐子又是为了锻炼罗琦琦,他决定考她。
各种各样的考核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上下句续接背诵、寻找新文章和她比赛看谁先背到……
他也不吝啬于告诉她新的学习方法,比如“一目十行”。
他当时的脸上带着不屑和鄙夷,却又向傻大姐一样盯着他的罗琦琦很耐心而细致地解释了什么是“十行俱下”,以及关于大脑的无限可能。只要你相信它,用心锻炼它,它就能做到。
那时,他是这么和罗琦琦说的。
罗琦琦还是一脸震惊似懂非懂,但陈劲就是无理由相信她会明白,就像他会明白一样。
潜意识里,陈劲已经将罗琦琦归为了“一类人”。
不是像“神童”的一类人,而是“被排斥在外”的一类人。都是被“正常人”排斥的人,陈劲相信在某些方面他们会心心相惜,懂得对方未点明却又想表达的事情。
罗琦琦的进步无疑是巨大的。不知不觉中,他们之间的局面已经从一边倒向他变成了罗琦琦也偶尔会赢。陈劲觉得自己没看错人。
但或许还是尚存的那点孩童心思,或许还是属于“神童光环”的小骄傲,每次被罗琦琦难倒时,陈劲的表情下意识变得十分丰富,而他自己都没察觉到,这和他平日带上的彬彬有礼的面具完全不一样。按后来罗琦琦的话,或许是更有“孩子气”了。已经成年的他笑着问罗琦琦什么是“孩子气”,罗琦琦想了半天终于很认真地回答,就是看上去更有活力了,不再像是冷冰冰的“小大人”。
——————
这种和谐友好又带有竞争性的有趣同桌关系一直持续到五年级上学期。父亲终于还是说不过母亲,带着他来到了一中。他做了一中的初中试题,初二数学满分,英语八十多点。父亲与校长在办公室商量了很久,陈劲觉得这是他做的最不开心的一套卷子——即使校长一直夸他成绩好,是个“好苗子”。
终于是谈妥了。陈劲办理了退学手续,但终究是忍不住。在最后一次上小学的某个自习课,他在纸上告诉了罗琦琦,他在这个班上,乃至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算他朋友的人,关于他要退学上初一这回事。
罗琦琦明显很惊讶,陈劲从她的目光中看到了一丝留恋与不舍,虽然并不怎么强烈,但还是使陈劲连日来一直不爽的心情突然好了起来,收回了纸和笔。
这里终究还是上了近五年学的地方。放学后,他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座位上打打闹闹的同学,神情中竟然流露出了与自己年龄并不符的深沉。
他选择将“傲慢”成为在“小学”这个社会中保护自己“神童”光环的面具,而现在,他也不得不摘下它,去面向一个更大的,名叫“中学”的社会。
“再见。”终于,他选择离开了。在经过自己和罗琦琦的座位时,他还是忍不住道了别。罗琦琦随意地朝他挥挥手。
陈劲在心里莫名苦笑着,一个人孤零零走在校园里。他走得很慢,像是能用这缓慢移动的时间,看遍这所小学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丛花草,每一个面容。
这时罗琦琦突然追跑到他身边,喘着气,单肩背着包,说要和他一起走。
陈劲眼睛一亮,但“神童光环”促使他时刻注意在公众场合的形象,于是脸上依旧是那般满不在乎的傲慢神情。
但他并没有拒绝。于是陈劲和罗琦琦并肩,安安静静走在并不冷清的校园内。
他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即使是走出了校门,来到了不得不分别的岔路口,二人还是沉默着。
终究是陈劲打破了僵局。即使他在路上还在希望时间能慢一点,再慢一点。但时间并不会因他一个人而驻足。
“再见。”他朝罗琦琦挥手,随即头也不回往家的方向跑去,尽力忽略耳边罗琦琦大声道别的那两个字。似乎不奋力跑动,就甩不开连日来那些苦闷的心情,就会忍不住回头,就会舍不得自己从小到大第一个内心认定的朋友。
他永远不会忘记那段仅剩的美好时光,或许也不会忘记生命中曾有过那么一个叫“罗琦琦”的有趣同桌。
那便就此别过吧,缘分会让我们再见的。
他想。
——————
只不过这一见,又是多年。
陈劲一直觉得罗琦琦很聪明,这点和他惊人地相似。他对外人称赞他“神童”“天才”的话语早已麻木,甚至有些不耐烦,不就是脑袋比别人转得快么?世上这种人一抓一大把。家教和偶像包袱让他依旧只能微笑着接受赞美,但他早已不是小学的陈劲。小学的陈劲或许还会因为这些好话而在心里暗自得意,初中的陈劲则完全不会。
他自动放弃了成为“天才”的机会,在转到初一班上时就显露他的“平凡”:上课下课不算认真,但也从不捣蛋;成绩不上不下,不好不坏,永远稳定在班级第十;因着年龄小个子矮被班里同学嫌弃不带他玩,他也不恼,自己研究着乒乓球,看上去似乎可以玩。反正父亲背着母亲,在他入学前悄悄告诉他的初中可以适当放松,高中必须认认真真,他也有在好好执行。
闲暇之余,他偶尔也会听听班里同学的对话。比如全市中小学生数学竞赛,他又一次得到了罗琦琦的消息。那时陈劲的前桌同学正在和他同桌讲着自己的弟弟是多么凶险地得到了一等奖,与获得二等奖的那个来自四小的罗琦琦分差是多么接近——只有两分。
陈劲却觉得这是罗琦琦能干出来的事。他一点也不意外,毕竟她脑子从来就不笨,又有敢钻的劲儿,能把数学学好是迟早的事。
班外班内终于还是有了热爱乒乓球的同学来找他一起玩。他并没有拒绝。褪去了“神童”光环的陈劲快快乐乐地做着一个普通人,每日过得悠闲自在,比有着偶像包袱的神童生活不知道舒服了多少。这样舒坦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初三。
罗琦琦考上了一中,成了他的小学妹。
或许有很多人会感到惊讶,但陈劲就是觉得这很平常。潜意识里他相信她一定可以,所以他并不觉得这有多大事。他也经常在打乒乓球之余,看见她和另一个长得还算漂亮的女孩一起混在操场人群中,看来她也有了很好的朋友。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若有若无地在打听他的事。陈劲没理会,也不知道这件事跟刚入学一个星期的罗琦琦有没有关。比较他现在的成绩是如此“平凡”,没有神童光环的吸引,一般人是不会对他这种普通“好学生”有什么兴趣的。
除非是之前的老熟人。
知道他曾辉煌过的老熟人。
那天,像往常一样,学生跑完早操准备回班,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惊呼。是一个女孩子,穿着红色大衣,爬上了乒乓球台站在最中间。其他同学都在认为她是开玩笑,也都笑着看。发现打了上课铃她都没动时,全体学生都傻了。
那天下课后,辉煌到整个初中部大楼的窗户都趴着密密麻麻的黑脑袋,各方办公室的老师也来一探究竟,甚至是高中部的学生也跑过来凑热闹。
陈劲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但当同学说出那个女生的名字是“罗琦琦”时,心里还是不免一震。
不愧是她能干出的事。他想,像牛一样倔的脾气还是没变。估计也就只有她敢和老师对着呛了。
第一天,乒乓球台静悄悄,除了站着的罗琦琦,没有一个人上前。
陈劲看得出她有一丝的紧张窘迫。但或许是为了刻意证明些什么,罚站时脸上总是带着笑,显得她很云淡风轻的样子。
还是傻傻的。陈劲心想。
但对她被罚站乒乓球台一事还是有些愤怒,又或许是觉得她有些惨,陈劲决定去帮帮她。
才不是因为可怜她,他想,我自己本来就要练发球,帮她只是顺带。
后来还是宋翊,说他这样子别扭来别扭去,用“傲娇”形容最合适不过。”
于是第二天,他拿着乒乓球拍,站在罗琦琦旁边看了她许久,尽力不让她在他眼中看到任何熟稔的感觉,在她旁边的乒乓球台练起发球。
冷静。陈劲心想,就把她当水泥柱行了。
于是安静的乒乓球场响起了很有规律的乒乓球弹动声。又是一阵尴尬。
但因为他的行为,终于还是有了来玩乒乓球的同学。
乒乓球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没有太多的同学去刻意关注罗琦琦了。
但罗琦琦似乎有点生气。一次他在路过她身边时,听到了她那刻意压低声音又很咬牙切齿的那句“谢谢”。陈劲无意之间在脸上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容。当他意识到什么后,罗琦琦早已闭紧了嘴。
不过罗琦琦似乎是真的把站乒乓球台站得“悠然自得”。陈劲看见她还在吃着那个和她玩得很好的女生递来的羊肉串,不过在她班主任看到并大叫时,她一抹嘴,将羊肉串塞回那女生手里,笔笔直直站好。
罗琦琦一共被罚站了七天,陈劲觉得她的脸皮也被她班主任锻炼到了一种近乎大成的地步。
不过后面陈劲就没怎么关注这些了。即将中考,虽然父亲说着没事,只要进得了一中高中部就行,但紧张复习样子还是得做,至少是做给他那母亲看的。也不知母亲有没有过后悔,后悔将他早早地跳级送入初中。
中考成绩下来那天,陈劲也不着急去看。大概能猜出自己的大致排名,上一中绝对没问题。于是他悠悠闲闲,刻意等到一个热闹人群已经消退的时间才慢慢溜达到红榜。
他又看到了熟人。罗琦琦和那个女生。女生哭得如此伤心,不知名的还以为她落榜了。但陈劲知道她是初一学生,但好像隐隐约约和隔壁班那个“不良少年”王征有点关系,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反正陈劲觉得与自己无关。
结果那女生风风火火骑自行车走了,罗琦琦可能闲着没事顾自看着一中录取名单。
陈劲刚要上前,却听见她旁边两个女子低声议论着关于他的事。他停住了脚步,却也看见罗琦琦肉眼可见地愣在原地,眼睛一直盯向红榜的某一方向——陈劲突然觉得,罗琦琦盯着的,是他的名字。
上了一中啊,那就没事了。
陈劲转身离开,却在骑上自行车那刻,看见罗琦琦依旧站在红榜前,双眼直直盯着名字,就像被定在哪里一样一动不动。
陈劲叹了口气,骑上自行车头也不回离开了。
——————
暑假,陈劲报了个素描绘画班。聪明的脑子是无法被埋没的,一个假期下来,老师都对他的画技赞不绝口。父亲本想继续让他学下去,但陈劲拒绝了。
“我自己可以继续练习。”他说。
不过哪怕是开学后,陈劲还是经常听到关于罗琦琦的消息。什么演讲比赛又得奖了,辩论赛又得了第一名……种种这般,同学们从最开始的不可置信到后来的慢慢习惯,最后竟然成了最平常的事情。有人在班上提起,班上只会有人说,噢,又是她啊,然后各自干各自的事。
陈劲虽然面上也和同学们一样满不在乎,但心里的骄傲自豪还是藏不住。但他还是要点面子,不至于在别人面前得意地说,罗琦琦啊,我曾经的同桌呢。
——————
期中考前,陈劲再一次遇到罗琦琦。
那时她正从一家歌舞厅的阳台外面翻出来,顺着排水管慢慢滑下来。可能还是不太熟练,在她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已经一屁股坐在地上。
路边看着的陈劲实在忍不住,冲着她边按自行车铃边笑。罗琦琦却冷冷看着他,装作不认识就要走。陈劲连忙推着自行车追上去。“罗琦琦,你还记得我吗?”
罗琦琦故意装糊涂,迷茫地看他。陈劲泄气,语气中都带了几丝愤愤然。“我是陈劲,小学和你坐过同桌。”
罗琦琦仍然不理他。陈劲不相信罗琦琦真的记不得他,想要开口提醒却又怕沦为自己最反感最不屑的自我吹嘘,于是他只能闷闷地推着自行车,不说话,却又不离去。
但罗琦琦却突然扭头问他,“为什么?”
陈劲下意识反问:“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你不是陈劲了?”
陈劲领会到了罗琦琦的意思,嘴边慢慢地沁出笑意。
“做陈劲太没劲,我爸允许我偷几年懒,要不然,谁知道我妈还会有什么花招?保不准让我去当少年大学生,制造轰动新闻,她倒是风光了,我却要和一堆老头老太做同学,别说篮球足球,就连打乒乓球的朋友恐怕都没有了。”
罗琦琦像是明白了,“那你又要是陈劲了。 ”
他叹气,语气中竟是他自己都有些察觉不到的低落。“是啊,上高中了,要努力考大学,再不好好表现,我爸都要不满了。”
罗琦琦微笑着,语气却是有点疏离。“那祝你旗开得胜! ”
陈劲像是听不出来她话里的客套,也笑:“你呢?你打算什么时候全力以赴?”
罗琦琦不免皱眉: “什么意思? ”
陈劲笑着,尽力找回自己的声音: “我听说你在小学生数学竞赛中拿奖了,班里的同学应该都挺惊讶,我可一点没觉得奇怪,我和你坐同桌的时候,就发现你其实很聪明。 ”
罗琦琦却不以为然: “我和你不是一路人,再见!神童。”说完,就飞快地跑远了。
陈劲僵在原地,良久未动。
——————
期中考试成绩下来,陈劲从入学时的年级两百多名,一跃而成年级第一名。才知道自己创了一中建校有史以来最大奇迹的陈劲,此刻又被众星捧月上了。班里的同学对他敬佩不已,甚至好几个同学想和他打好关系。校内又涌现出他是“天才”的说法,神童光环又一次回到了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