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阳光洒在了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气氛庄严肃穆。
沈慧照怀揣着精心撰写的奏折,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殿前,恭敬地将其呈递给高高在上的官家。
展开奏折,他用洪亮而清晰的声音,将厚嫁之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逐一陈述于官家及满朝文武官员面前。
众人闻听此言,先是一阵沉默,随后便如炸开锅一般议论纷纷起来。
有的大臣眉头紧锁,忧心忡忡;有的则连连点头称是,深表认同。其中不少人更是迫不及待地站出来附和沈慧照的观点,表示自己家中的亲朋好友亦深受此风困扰已久。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声鼎沸,群情激愤。
官家端坐在朝堂之上,手托着下巴,微微眯起双眸,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整个朝堂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终于,经过漫长的思考,官家缓缓睁开眼睛,眼神坚定地点了点头,表示准许了沈慧照所上奏之事。他威严地下令道:“众爱卿务必尽快拟定规约,以正此风!”声音回荡在朝堂之上,久久不散。
退朝之后,皇帝迈着沉稳的步伐离开了朝堂,径直前往皇后所在之处。
见到皇后,皇帝将汴京厚嫁一事详细地道来。
皇后静静地聆听着,不时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待皇帝讲完,皇后轻轻皱起眉头,若有所思。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宫殿的地面上。
皇后早早地起身,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后,传旨召见那些贵妇入宫。
待到一众贵妇齐聚一堂,聊了一些家常后。
皇后仪态端庄地坐在上方,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诸位夫人,今日召你们前来,乃是要说说这汴京厚嫁之事。婚姻本应是结两姓之好,而非相互攀比嫁妆。我们应当根据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置办嫁妆,切不可盲目跟风、铺张浪费。”在座的贵妇们纷纷垂首倾听,脸上露出或深思或认同的表情。
下朝后的沈慧照步履匆匆地找到了正在休假的郦道元。
两人见面后,沈慧照迫不及待地将官家准许此事以及皇后召集贵妇谈话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郦道元。
郦道元听后不禁喜笑颜开,拱手向沈慧照道贺:“恭喜沈兄啊!此次能够成功推动此事,全赖沈兄之力。相信用不了多久,这汴京厚嫁之风定然能够得到改善。”
沈慧照连忙摆手谦逊道:“郦弟过奖了,其实是郦弟率先发现此事,我也只是顺应时势罢了。若没有郦弟的提醒和支持,此事恐难成矣。”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间的默契不言而喻。
往后一段时间里,京城之中,大街小巷都在热议着两件事。
一是皇帝有感于当下厚嫁之风盛行,奢靡成灾,遂下旨令官员全力整顿这一不良风气。旨意一下,官员们纷纷行动起来,严抓落实。
而是皇后娘娘也心系此事,在宫中设宴,将京城中有头有脸的贵妇们召集进宫。
传言宴席间,皇后言辞恳切地谈及厚嫁之风的弊端,倡导大家以身作则,从简操办婚嫁之事。贵妇们听后,纷纷点头称是。
这些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民间传开。
那些家中有女儿的平民百姓,听闻之后,无不交口称赞。
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议论。一位老妇人拉着邻居的手,满脸笑意地说道:“官家这做法可真是英明神武啊!如今厚嫁之风太盛,多少普通人家为了嫁女儿,倾家荡产。这下好了,有官家出面整治,以后咱这些小老百姓的日子能轻松不少。”
旁边的年轻媳妇也忙附和:“是啊是啊,皇后娘娘也贤德,这宫里宫外一起发力,往后嫁女儿不用再那么大负担了,真好!”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官家的举措满是赞誉。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对未来婚嫁新风气的期待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