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扬州惨败而归,还未等他从伤痛中缓过神来,北方边境又传来噩耗。鲜卑族的首领檀石槐,趁魏国元气大伤,率领十万鲜卑铁骑南下,烧杀抢掠,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曹丕顿时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在南方,曹丕不得不收缩防线,加强对扬州方向的戒备,以防岳飞再次率军北伐;在北方,他匆忙调集兵马,抵抗鲜卑的入侵。然而,由于此前在扬州的大败,魏国兵力损耗严重,一时间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
诸葛亮在成都得知曹丕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后,与刘备商议,认为这是北伐的绝佳时机。刘备思索片刻后,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此时不北伐,更待何时?”于是,诸葛亮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北伐事宜。
他再次任命姜维、马岱、魏延、赵云等为大将,率领三十万蜀军,兵分三路,向魏国进发。诸葛亮亲自坐镇中军,指挥全局。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很快便逼近了魏国的边境。
魏国边境的守军,面对来势汹汹的蜀军,惊慌失措,纷纷向曹丕告急。曹丕此时正忙于应对鲜卑的入侵,分身乏术,只能勉强抽调一些兵力,前往边境抵挡蜀军。
诸葛亮得知魏国边境兵力空虚后,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他先命赵云、马岱率领一支军队,佯装进攻魏国的重镇长安,吸引魏军主力;而自己则亲率大军,悄悄向祁山方向进发。
赵云、马岱按照诸葛亮的计策,在长安城外虚张声势,制造出大军即将攻城的假象。魏国守将果然中计,急忙调集周边的兵力,前来增援长安。
此时,诸葛亮率领的主力部队已经抵达祁山。祁山地势险要,是魏国的重要防线。诸葛亮命姜维、魏延率领精锐部队,迅速攻占了祁山的各个据点,切断了魏军的退路。
魏国守将得知祁山被蜀军攻占后,大惊失色,想要回援祁山,但此时已经被赵云、马岱的军队缠住,无法脱身。诸葛亮趁机指挥大军,对祁山的魏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在蜀军的强大攻势下,祁山的魏军节节败退,最终被蜀军全部歼灭。诸葛亮成功占领了祁山,打开了北伐的大门。
而在北方,鲜卑族的檀石槐率领铁骑,不断侵扰魏国的边境。曹丕虽然调集了兵力进行抵抗,但由于兵力不足,始终无法击退鲜卑。双方在北方边境陷入了僵持状态。
曹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他在两线作战中疲于奔命,国力也在不断消耗。而诸葛亮则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北伐中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天下局势依旧动荡不安,各方势力在这乱世中继续角逐。曹丕将如何应对两线作战的困境?诸葛亮的北伐又能否顺利推进?且听下回分解。
赞诗
鲜卑南下扰北疆,曹丕两面作战忙。
诸葛挥师谋北伐,妙计频出破敌强。
祁山烽火连天起,蜀魏交锋战鼓扬。
且看风云多变幻,再观豪杰斗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