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周身那股足以冻裂金石的寒气,骤然一滞。
姜宁平静却坚定的声音,在他坚冰般的外壳上,造成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动。
他猩红的眼眸深处,那翻涌的惊涛骇浪,竟奇迹般地开始平息。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更为幽深、更为复杂难辨的漩涡。
“你……”
他的喉结剧烈滚动了一下。
吐出的字音,艰涩无比。
仿佛每一个音节,都裹挟着千钧重负,压得他喘不过气。
“你要去雁门关?”
凤仪宫内,原本缭绕的暖香,似乎在这一刻也凝固了。
空气沉闷得让人窒息。
姜宁没有退缩。
她迎着他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眼眸,再次清晰地,一字一顿地重复。
“臣妾,请旨前往雁门关。”
她的声音依旧带着伤后特有的轻柔。
却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如同春日细雨,无声无息,却能穿透最坚硬的磐石,撼动人心。
暴君藏在龙袍袖口下的指节,无声地攥紧。
骨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寸寸泛白。
【共情心弦】清晰无比地捕捉到,他胸腔内那颗帝王之心的剧烈震颤。
那不是愤怒。
是恐惧。
一种比愤怒更为汹涌、更为深沉的恐惧。
一种几乎要将他彻底吞噬的、对失去她的恐惧。
“胡闹!”
他终于低吼出声。
声音里,却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无法掩饰的颤抖。
“边疆何等凶险!刀剑无眼!”
“你肩上的伤势尚未痊愈,如何能……”
他的目光,不受控制地落在她依旧略显单薄的肩头。
那里的伤,是他心中一道永远无法磨灭的痛楚烙印。
姜宁轻轻摇头,打断了他的话。
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
“陛下,臣妾的伤,已无大碍。”
“臣妾比任何人都清楚,沙场是何等可怕的修罗之地。”
“但臣妾也比任何人都清楚,若雁门关一旦失守,我大凌的万里河山,亿万百姓,将面临何等凄惨的境地!”
她微微一顿。
眸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出鞘的利剑,直刺他内心最深处的那份隐忧。
“陛下,如今朝中,人心浮动。”
“除了臣妾,还有谁能让您真正放心,将数十万将士的性命,将我大凌的国运,毫无保留地托付于他?”
暴君的身躯,猛然一震。
是啊。
除了她,还有谁?
这场突如其来的沙蝎之乱,背后是否牵扯着宫变未尽的余孽,他尚且无法断言。
此刻的朝堂,在经历血洗之后,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人心惶惶。
他能真正信任的人,寥寥无几。
而姜宁,这个女人,用她的智慧与忠诚,一次又一次地向他证明了。
她,是他唯一可以全然托付后背的人。
【共情心弦】赋予她洞悉战场先机的能力。
她的指挥才能,在平定宫变之时,早已显露无遗,令人惊艳。
他知道,她说的是事实。
每一个字,都敲击在他最脆弱的地方。
理智,如同冰冷的铁索,告诉他,放她去,是眼下唯一可能挽回危局的选择。
可情感上,那翻江倒海的不舍与恐惧,又如何能轻易割舍?
那份早已深入骨髓的依赖与爱重,已将她视作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甚至重于自身性命的一部分。
让她再次身陷险境,无异于将他的心,再一次放到烈火之上,反复炙烤。
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只有烛火偶尔爆裂的轻微声响,与两人沉重压抑的呼吸声,在空旷的宫殿中交织回荡。
良久。
良久。
暴君缓缓闭上了布满血丝的双眼。
再睁开时,眼底的猩红已褪去些许,只余下深不见底的疲惫与剧烈的挣扎。
“朕……”
他声音沙哑,艰涩。
带着一丝近乎认命般的无力与绝望。
“准了。”
这两个字,轻飘飘的,却仿佛耗尽了他全身所有的力气。
姜宁的心,在听到这两个字的瞬间,微微一松。
随即,又被一股更为沉重复杂的情绪攫住。
她能清晰感知到他此刻内心的煎熬与痛苦。
那份浓烈到几乎要将他淹没的不舍与担忧,通过【共情心弦】源源不断地传来。
“陛下放心。”
她上前一步,伸出自己带着一丝微凉的指尖,轻轻覆上他因用力而骨节突出的拳头。
“臣妾,定会凯旋。”
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安抚人心的力量。
三日后。
京都城门,訇然大开。
一身曜日般璀璨的银甲,将姜宁衬托得英姿飒爽。
她身姿挺拔,稳稳立于神骏的战马之上。
清晨的阳光,为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肩胛处那曾让她命悬一线的伤,似乎已在她此刻坚毅如铁的意志中,消弭无形。
她的身后,是整装待发的精锐大军。
旌旗猎猎,如林如海。
一股肃杀凛然之气,直冲云霄。
暴君没有出现在城楼之上,为她送行。
他只是独自一人,站在凤仪宫最高的露台上。
任凭晨风吹拂着他略显凌乱的龙袍,遥遥望着那抹即将远去的、耀眼的银色身影,直至其消失在天际线的尽头。
【共情心弦】跨越了遥远的距离。
将他眼底那份深藏的不舍、孤寂与无声的祈祷,清晰无比地传递给马背上的姜宁。
她没有回头。
只是在心中,默默道了一声珍重。
京都的百姓,自发地涌上了街头。
人潮汹涌,绵延十里。
他们没有哭喊,没有喧哗。
只是用最虔诚、最炽热的目光,目送着这位曾数次拯救他们于危难之中的皇后娘娘。
无数自发设立的长生牌位前,香烟袅袅,青烟直上。
寄托着万民最真挚的期盼与祝福。
后宫之中,自然是另一番景象。
有些嫔妃,在听闻皇后再次领兵出征的消息后,嘴角勾起一抹幸灾乐祸的、隐秘的笑意。
她们巴不得她此去,马革裹尸,再无归期。
亦有一些曾受过姜宁恩惠,或单纯敬佩其胆识与魄力的妃嫔。
她们在各自的佛堂前,默默焚香,虔诚祈祷她能平安归来,再创奇迹。
这些,姜宁皆不在意。
一路风尘仆仆,大军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姜宁率领的援军终于抵达雁门关时,关外已是烽火连天,杀声震野。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刺鼻的血腥与焦臭,令人作呕。
城墙之上,遍布刀痕箭孔,残破不堪。
守城的将士个个面带疲惫,衣甲染血,眼神中却依旧闪烁着不屈的坚毅。
见到皇后娘娘亲率援军抵达的帅旗,这些早已在绝望边缘徘徊的将士们,才堪堪爆发出劫后余生般的欢呼,士气为之一振。
姜宁顾不上片刻歇息,立刻召集守关将领,询问敌情。
“沙蝎部落……其战法,与北狄那些蛮子,截然不同。”
一名断了一臂,须发皆白的老将军,声音嘶哑地禀报。
他的眼中,充满了血丝与深深的忧虑。
“他们从不与我军正面硬撼。”
“而是化整为零,利用沙漠的复杂地形,如同鬼魅般出没。”
“时而突袭我军粮道,时而趁夜偷袭营寨。”
“行踪飘忽不定,让我军防不胜防。”
“其麾下骑兵,速度快如闪电,箭术精准狠辣,尤为擅长在高速运动中袭扰我军。”
“我军数次组织反击,皆被其轻易化解,反而损兵折将,苦不堪言。”
另一名年轻将领补充道,脸上带着深深的挫败与不甘。
“更诡异的是,他们的斥候,简直如同能够未卜先知一般。”
“我军的任何部署调动,似乎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姜宁静静地听着,黛眉越蹙越紧。
她走到巨大的沙盘前,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上面标注的敌我双方态势。
【共情心弦】如同无形的潮水,悄无声息地向着关外铺展开来。
她试图捕捉沙蝎部落的蛛丝马迹,感知他们的真实意图。
然而,这一次,她感知到的,却是一片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混乱与暴戾。
在那片混乱之中,又夹杂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悍不畏死的决绝。
以及……一种让她感到极为陌生的、冰冷而高效的组织纪律。
这绝非寻常的游牧部落所能拥有!
姜宁的心,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这次的敌人,比她预想中更为强大,也更为狡猾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