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的风暴,终于渐渐平息。
京都的空气里,那浓郁的血腥味,被刻意地压制了下去。
然而,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它又会从地砖的缝隙中,丝丝缕缕地渗出,提醒着人们不久前发生的一切。
龙椅上的帝王,依旧是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暴君。
只是,那份深入骨髓的暴戾之下,似乎沉淀了更多幽暗难明的东西。
他独自枯坐御书房的时间,愈发漫长。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愈发孤戾的身影,仿佛要将自己彻底融入那无边的暗夜。
窗外偶有疏影摇晃,都能让他深邃的眼底,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警惕。
姜宁的【共情心弦】清晰感知到,那场“大义灭亲”的抉择,在他心底划开的伤口,远未曾愈合。
那伤口,反而像一株深植于骨血的毒藤。
在每一个无人窥见的暗夜里,缓慢而坚韧地蔓延,贪婪地吸食着他仅存的最后一丝温度。
她曾以为,太后与安阳王的伏诛,便是这场惊天逆谋的最终章。
可是,【共情心弦】从那些落满尘埃的卷宗中,捕捉到的,属于底层禁军与宫人记忆深处那细微的困惑与茫然,如同一根根尖锐的芒刺,始终梗在她的心头,挥之不去。
那些被刻意忽略的异常,那些不合常理的指令,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一个更为庞大、更为隐秘的阴影,依旧潜伏在视野之外,伺机而动。
这份莫名的隐忧,如同即将席卷天地的阴雨。
让凤仪宫内缭绕的暖香,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潮湿与凝重。
平静,终究只是短暂的幻象,一触即碎。
仿佛是为了印证姜宁心中那份日益深重的不安。
急促而凄厉的号角声,毫无预兆地,撕裂了京都上空刚刚凝聚起来的些许安宁。
“八百里加急——!边关急报——!”
嘶哑的呼喊声,裹挟着烽火硝烟的灼热与血腥,由远及近,狠狠撞入皇城深处。
一名盔甲染血、满身风尘的信使,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入宫门。
他身后,是渐次响起的、象征最高警讯的钟鸣,一声声,沉重如山,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御书房内,暴君猛然抬首。
他眼中那片死寂的幽深,瞬间被一点刺目的猩红点燃,仿佛有烈焰在其中燃烧。
摊开在御案上的奏折,墨迹未干。
边疆的军报,如同雪片般,源源不断地涌入。
这一次,来犯的,不再是他们所熟悉的北狄。
一个名唤“沙蝎”的游牧部落,如幽灵般,从广袤无垠的大漠深处悄然崛起。
他们比草原上的豺狼更加凶狠。
他们比密林中的狐狸更为狡诈。
他们的铁蹄所至,城池陷落,生灵涂炭,遍地哀鸿。
军报中,字字泣血,声声椎心。
“沙蝎部落骑兵悍勇无匹,战法诡谲多变,远非北狄蛮夷可比……”
“……月内,已连陷我朝三座边城,守将皆力战殉国,无一生还……”
“……其兵锋已直指雁门关,雁门关危在旦夕!恳请陛下速发援兵!速发援兵!”
朝堂之上,刚刚经历过一场血腥清洗的文武百官,脸上的惊惧之色尚未完全褪尽,又被新的、更为深重的恐慌迅速覆盖。
龙椅之下,一片死寂。
压抑得几乎令人窒息。
没有人敢轻易开口。
暴君的震怒,如同实质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头顶,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废物!”
一声压抑到极致的怒吼,终于从暴君紧咬的齿缝间迸发出来。
他霍然起身,明黄的龙袍之下,肌肉瞬间贲张虬结,仿佛一头即将择人而噬的受伤猛兽。
“兵部!”
兵部尚书闻声,一个激灵,几乎是手脚并用地跪行着出列,额头死死抵着冰冷坚硬的金砖,不敢抬头。
“臣……臣在!”
“朕给你三日时间!”暴君的声音,如同腊月的寒风,刮得人生疼。
“调集京畿所有可用之兵,即刻!马上!驰援雁门关!”
“若雁门关有失……”
暴君的声音陡然阴沉下来,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决断,以及血腥的铁腕。
“提你的人头来见朕!”
“遵……遵旨!”
兵部尚书的声音带着无法掩饰的哭腔,连滚带爬地退了下去,狼狈不堪。
所谓的朝堂争论,主战或是主和,在绝对的皇权与迫在眉睫的亡国危机面前,都显得那般苍白无力,可笑至极。
恐惧,是此刻金銮殿上唯一的主旋律。
凤仪宫内。
姜宁听着宫人带回的边疆军情,以及朝堂之上的动荡不安,眉心紧紧蹙起。
【共情心弦】清晰地感知到暴君此刻那几乎要焚毁一切的滔天怒火。
以及,在那怒火之下,一丝被他极力掩饰的疲惫与焦躁。
连番的重创,几乎要将这个年轻的帝王彻底压垮。
沙蝎部落……
这个陌生的名字,透着一股令人心悸不安的诡异。
他们的崛起,太过突然。
他们的战力,太过强大。
这背后,是否与那场看似已经尘埃落定,实则迷雾重重的宫变阴谋,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隐秘关联?
一个大胆至极的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
她深吸一口气,肩胛处尚未痊愈的伤口,传来一阵细密的刺痛。
这点痛楚,却让她纷乱的思绪,瞬间变得更加清醒。
“陛下。”
当暴君带着一身风霜与凛冽杀气,踏入凤仪宫时,姜宁迎了上去。
她的声音,带着伤后特有的几分轻柔,却又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坚定与沉稳。
“臣妾,请旨前往雁门关。”
暴君骤然停下脚步,那双猩红的眼眸,死死地锁住她清丽的面容。
“你说什么?”
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错愕。
“宁儿,你可知边疆是何等凶险之地?”
“臣妾知道。”
姜宁抬起眼眸,毫不畏惧地直视着他眼中翻涌的惊涛骇浪。
“但臣妾更知道,若雁门关一旦失守,大凌将面临何等危局。”
“臣妾愿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为陛下分忧,为大凌退敌。”
她的话语清晰而沉稳,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掷地有声。
殿内的空气,在这一瞬间,彻底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