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你还在忙。"宁芷抖落雨伞上的水珠,怀里抱着一个保温桶,"批完卷子了,给你带了宵夜。"
严浩翔看了看时间:"这么晚你还出来?"
"饿着肚子怎么工作?"宁芷打开保温桶,香气立刻充满了书店,"张阿姨家的馄饨,最后一碗了。"
他们并肩坐在吧台前吃宵夜。宁芷检查着设计稿,不时发出赞叹:"严律师,你真是个天才!这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按你的指示做的。"严浩翔咬了一口馄饨,鲜美的汤汁在口中爆开,"你怎么说服张阿姨这么晚还卖吃的给你?"
宁芷笑了:"我帮她孙子补习历史,免费的。"她凑近屏幕,"这里,如果把字体调大一点会更醒目......"
他们肩并肩修改着设计稿,时而争论,时而达成共识。严浩翔发现自己竟然享受这种协作过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向来是他独自做决定,别人只需执行。但和宁芷工作不同,她的每个建议都让他思考新的可能性。
凌晨三点,工作终于完成。雨停了,窗外偶尔传来滴水声。两人疲惫但满足地靠在椅背上。
"成功了。"宁芷伸了个懒腰,"下周就能开始施工了。"
严浩翔突然问:"为什么对书店这么投入?你本可以过得更轻松。"
宁芷沉默了一会儿,手指轻轻抚过桌面上的一处划痕:"我妈妈生病最后那段时间,常常疼得睡不着。严教授会让我来书店挑书给她读......那些故事让她暂时忘记了疼痛。"她抬头看向严浩翔,"你知道吗?你父亲从不收我书钱,还说'知识应该像空气一样自由呼吸'。"
严浩翔胸口发紧。这不像他记忆中那个严厉的父亲。
"我十四岁那年,"他突然说,"摔断了腿住院。父亲每天来病房,不是陪我,而是在床边批改论文。我以为他不在乎。"他停顿了一下,"后来护士告诉我,他每晚都在走廊守到天亮,等我睡熟才回家。"
宁芷轻轻握住了他的手。严浩翔没有抽开。
"我们总是误解最爱我们的人,是不是?"她轻声说。
严浩翔望着两人交叠的手,第一次没有分析这个动作的法律意义或社交含义,只是单纯地感受着那份温暖。
第二天中午,严浩翔正在监督工人测量空间,手机响了。是律所主任的私人号码。
"浩翔,有个好消息。"主任的声音透着兴奋,"纽约分所的主管合伙人决定提前退休,管委会一致认为你是最佳人选。三个月后上任,年薪翻倍,外加股权激励。"
严浩翔愣住了。纽约分所是律所的旗舰,主管合伙人的位置是他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早。
"我......需要时间考虑。"他最终说。
"考虑?"主任明显惊讶了,"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你父亲也会为你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