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原上的数据幽灵》
——阿笠博士手札
我踩着北海道大学实验室走廊里吱呀作响的松木地板,白大褂口袋里那枚科学技术省的双螺旋徽章冷得像块冰。窗外暴风雪呼啸而过,而全息投影屏上跳动的论文引用数,正将这座百年学府的尊严撕成碎纸。
"这就是贵校引以为豪的'量子材料前沿实验室'?"我踢开脚边散落的实验笔记,泛黄的纸页上潦草地涂改着日期——本该记录在电子日志的数据,竟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墨水笔伪造。身后跟着的校长山田额角渗出冷汗,他胸前的金丝眼镜链叮当作响,像极了当年组织覆灭前琴酒把玩的伯莱塔保险栓。
三小时前,我借口视察超导磁镜项目潜入地下三层。当随行秘书被支去取咖啡时,我掏出怀表里的纳米扫描仪,对准走廊尽头标着"泽村研究室"的金属门。这是上个月内阁特批的军工级设备,能隔着三厘米钢板解析出实验数据流的拓扑结构。
蓝光扫过门禁卡的瞬间,警报器突然尖叫。不是因为我非法入侵,而是门内那台本该24小时运转的分子束外延设备,正安静得像具棺材。操作台上积着薄灰,唯一亮着的终端屏幕里,赫然是去年被撤销的4篇造假论文原始数据包——包括那836处捏造与篡改的完整图谱。
"设备故障检修中……"匆匆赶来的泽村教授嗓音发颤,他白大褂左胸口袋别着的樱花校徽,与论文署名栏里"通讯作者"的头衔同样刺眼。我调出五年前他给Reyes签署的博士推荐信全息投影,推荐词里"严谨治学"的字样,此刻正和实验室角落里发霉的培养皿相映成趣。
"诸君是否知道,日本科研影响力已跌至全球第十三?"我将科学技术省的《红头警告函》拍在会议室桌面时,纳米投影仪自动在空中展开柱状图。代表中国的金色数据条如富士山拔地而起,而日本的靛蓝色块正萎缩成一道伤疤。
教务长试图辩解的声音,被我扔出的物证打断。那是从Reyes废弃储物柜找到的移动硬盘,恢复的数据显示他在2017年第一篇造假论文通过后,竟收到学术振兴会追加的300万日元经费——审批人签名栏里,山田校长的印章鲜艳如血。
"不是设备故障,是诸位的大脑需要检修!"我扯开防辐射窗帘,暴风雪中隐约可见札幌电视台的无人机正在盘旋。这些媒体像嗅到腐肉的乌鸦,等着拍下百年名校的葬礼。
当夜,我在校长官邸的地下酒窖堵住了山田。他正对着1978年的山崎威士忌喃喃自语,那是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启动的年份。全息新闻里播放着北海道大学QS排名跌至173位的快讯,背景音是学生团体要求彻查学术腐败的示威声浪。
"您知道美国半导体实验室凌晨三点的样子吗?"我将从泽村实验室拷贝的造假数据链投射到橡木酒柜上,817个红点连成日本列岛的形状,"那里连咖啡机都连着粒子加速器的数据库,而不是用威士忌瓶底丈量学术良心!"
山田颤抖着摸向胸前的金怀表,那是他祖父在战前担任帝大教授时的遗物。我按下紧急通讯器,科学技术省的纳米机器人已悄然潜入校园服务器,将过去十年所有论文的原始数据打包上传至区块链——这是首相特批的"冰原净化行动"。
一年后的同一天,我站在同一间实验室验收整改成果。泽村研究室的金属门换成了透明石墨烯材质,实时数据流在墙面瀑布般倾泻。操作台上,来自南京大学的交换生陈默正用脑机接口调试拓扑量子芯片,他耳后的传感器闪着和宫野当年相同的蓝光。
"撤销了47个终身教职,追回2.3亿日元违规经费。"新任校长递来的报告书还带着量子打印机的余温,他袖口别着的不是金丝眼镜链,而是刻着"数据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密钥U盘。
窗外暴风雪依旧,但札幌电视台的无人机镜头里,北海道大学的重粒子加速器正划破夜空。那些曾被称作"学术鬼火"的原始数据,终将在区块链的冰川上,折射出令和年代的科学极光。
这是阿笠博士成为日本首相委托科学技术省专员前往北海道大学清理大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