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两朱阁》全文及解析
原文(唐代·白居易)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
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摇飞上天。
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
妆阁妓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
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余。
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
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
翻译(白话版)
两座朱漆楼阁,南北相对而立。
试问这是谁家宅院?原是贞元年间两位帝子的府邸。
帝子吹箫成仙,驾着五色祥云飞逝上天。
她们的亭台楼阁未能带走,化作人间佛寺。
昔日妆阁妓楼一片寂静,柳枝如舞女细腰,池面似明镜映照。
黄昏花落时悄然无声,不闻歌舞乐声,只听钟磬回荡。
寺门挂着皇帝御赐的金字匾额,尼姑佛堂宽敞空荡。
青苔满地,明月映照下闲置土地众多,而百姓却无容身之所。
回想当年平阳公主初建宅邸,强占了多少平民土地?
如今她们成仙离去,宅第变为佛寺,只怕天下终将尽成寺院。
重点字词解析
贞元双帝子:指唐德宗的两位公主。贞元为德宗年号,“帝子”此处特指公主。
敕榜:皇帝下诏赐名的匾额。
梵宫:佛寺。
比屋疲人:家家户户的百姓。疲人,指劳苦大众。
平阳:或为虚指,非实指平阳公主(唐高祖之女),因时代不符,此处借指权贵。
重点句型赏析
“比屋疲人无处居”
- 作用:全诗核心句,通过佛寺占地与百姓无房的对比,揭露社会矛盾。
- 意义:佛寺扩张侵占民宅,百姓被迫流离失所,讽刺统治者大兴宗教、忽视民生。
“渐恐人间尽为寺”
- 修辞手法:夸张与反问,强化对佛寺泛滥的批判。
- 情感:诗人担忧佛寺过度发展将导致社会资源失衡,隐含对朝政的讽喻。
“妆阁妓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 结构:以乐景写哀情,昔日歌舞升平的宅邸如今死寂,暗示权贵逝去的虚无。
- 意象:柳腰、明镜的比喻暗含对奢华生活的反思,与后文佛寺的清冷形成对照。
背景与主题
- 创作意图:通过两位公主宅邸变为佛寺的故事,批判唐代中后期佛寺泛滥、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问题,讽刺统治者崇佛导致民生凋敝。
- 历史背景:中唐时期,佛教兴盛,贵族官僚大量捐建寺院,占用良田,加剧社会矛盾。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以诗为谏,呼吁关注现实。
- 艺术特色:采用问答叙事、今昔对比手法,语言通俗,主题鲜明,符合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