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小亭闲望》全文及解析
原文(唐代·白居易)
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
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
葛衣御时暑,蔬饭疗朝饥。
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
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
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
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
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
翻译(白话版)
清风吹动竹林,散发出清幽的竹香;烟雾笼罩槐树,凝聚成翠绿的姿态。
太阳高升,官吏离去,我独自闲坐在简陋的茅亭中。
身着粗葛布衣抵御暑热,以简单蔬食缓解晨饥。
以此自足,不再耗费心力追逐世俗事务。
亭上独吟完毕,眼前一片闲适安然。
遥望远山积雪的太白峰,手捧一卷陶渊明的诗作。
人心各有所向,我心归于此地。
谢绝争名逐利之客,甘愿承受他们的嘲笑。
重点字词解析
茅茨:茅草搭建的小屋,代指简陋居所。
葛衣:用葛藤纤维织成的粗布衣服,夏日透气凉爽。
陶潜诗:陶渊明的诗歌,象征隐逸超脱的精神追求。
营为:经营、操劳,指官场事务或世俗奔波。
良在兹:确实在此处,表达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嗤:嘲笑,体现诗人对世俗价值观的疏离。
重点句型赏析
“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
- 作用:以自然雪景与陶渊明的诗卷形成意象组合,象征诗人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心境。
- 意义:白雪代表高洁,陶诗代表隐逸,二者共同构建出诗人精神世界的纯净与自由。
“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
- 修辞手法:直抒胸臆,对比“争名客”与“甘嗤”的态度,强化诗人淡泊名利的立场。
- 情感:对世俗追逐的不屑,以及坚守自我的坚定。
“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
- 结构:先承认多元价值观,再强调自身选择,体现诗人的理性与超脱。
- 主题:通过对比,突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认同,暗含对官场虚伪的批判。
背景与主题
- 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白居易晚年,经历宦海沉浮后,他逐渐转向佛老思想,追求闲适自足的生活。
- 核心主题:
隐逸情怀:通过自然景物与简朴生活,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的向往。
精神自足:以陶渊明为精神偶像,强调内心充实远胜外在名利。
批判现实:通过“争名客”的嗤笑,暗讽社会对真性情的压抑。
全诗语言平淡却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后期诗歌“外枯而中膏”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