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暮江吟》的相关介绍: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
一道残阳的余晖铺洒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现深碧一半染得通红。最惹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滴圆润如珍珠,新月初升似弯弓。
重点字词
- 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 瑟瑟:原指宝石名,这里用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与阳光照到的呈红色的一面交相辉映,呈现出深碧色。
- 可怜:可爱。
- 真珠:即珍珠。
历史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作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中沿长江写下此诗。
写作手法
- 比喻:“露似真珠月似弓”,将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弯弓,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露珠的圆润和新月的弯细,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也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夜景的美妙。
- 色彩描写:“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的碧色与“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残阳照射下江水色彩的绚丽,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 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写暮江的景色,如残阳、江水、露珠、新月等,将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融入其中,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