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前周史
本书标签: 历史 

武王纪

前周史

武王纪

武王发,文王嫡次子也。其诞生之际,岐山之上彩云环绕,祥瑞满盈。幼承庭训,于文王身侧,日闻圣德之教诲,目睹文王以仁政治国,礼贤下士,德化四方。文王每与臣下论及苍生福祉,武王皆悉心聆听,心受触动,遂立志继承父业,救天下于倒悬,兴太平之世。

彼时,商纣无道,暴虐至极。于朝歌城中,广建酒池肉林,奢靡无度。以炮烙之刑残害忠良,朝堂之上,忠言者惧而缄口;以剖腹挖心之举震慑臣民,市井之间,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四方诸侯,敢怒而不敢言;天下苍生,深陷水火,苦不堪言。

文王崩逝,武王承继大统。初登王位,武王深知殷商根基尚在,且自身实力未足与殷商全面抗衡,故而行事极为审慎。即位九年,武王为试探天下诸侯之向背,东观兵于孟津。一时间,诸侯云集,八百之众不约而至。众人纷纷进言:“商纣无道,天怒人怨,此乃天赐良机,可兴兵伐纣,救万民于水火。”然而,武王目光深远,他深知伐纣乃改天换地之举,不可仅凭一时之冲动与诸侯之热情。他沉思良久,缓缓说道:“如今虽诸侯响应,但天命尚未完全显现,时机或未全然成熟,不可贸然行事。”于是,武王果断下令还师,与周公旦、召公奭等一众贤臣日夜谋划,积极筹备,操练兵马,积聚粮草,养精蓄锐,以待天时。

又过两年,殷商朝堂愈发昏乱。商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朝中忠义之士或死或逃。太师疵、少师强怀抱乐器,星夜奔周。武王闻此消息,仰天而叹:“殷商气数已尽,此乃上天欲亡商纣,拯救苍生。”遂遍告诸侯:“殷有重罪,恶贯满盈,不可不全力征伐。”于是,武王亲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挥师东进,踏上伐纣之路。

行军途中,师至汜水,突然天降大雨,且连绵不绝。道路瞬间变得泥泞不堪,士兵们步履维艰,行军速度大受影响。众将见状,纷纷进谏,恳请武王暂避风雨,待天晴之后再继续行军。武王目光坚定,望着雨中的军队,大声说道:“此乃上天相助我周!天雨泥泞,道路难行,殷商必然疏于防备,以为我军无法快速推进。这正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言罢,武王亲自策马前行,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军队继续冒雨前行。

行至黄河边,只见风高浪急,波涛汹涌,浪涛拍打着河岸,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舟楫在汹涌的波涛中飘摇不定,难以渡河。众人皆面露惧色,军心开始有些动摇。武王见状,神色自若,他大步登上船头,亲自操起桨楫,高声呼喊:“将士们,随我一同破浪前行!今日若不渡河,更待何时?”在武王的带领下,士兵们齐心协力,与风浪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成功渡过黄河,士气大振。

大军终于抵达牧野,此地距商纣都城朝歌仅七十里。武王在此大会诸侯,举行盛大的誓师仪式。他左手紧握黄钺,右手挥舞白旄,声音洪亮,响彻天地:“今日之战,至关重要。前进之时,每六步、七步,务必整齐步伐,保持队列;进攻之际,每四伐、五伐、六伐、七伐,就要停下整顿,保持阵型。众将士,奋勇向前!要如猛虎、貔貅、熊罴一般勇猛无畏。在商郊作战,切勿杀害投降之人,让他们为我西方之土效力。众将士,若不奋力拼杀,必将军法处置!”武王的誓师之辞,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每一位士兵的心中,众人热血沸腾,高呼口号,愿拼死一战。

商纣听闻武王兴师伐纣,惊慌失措,仓促之间调集七十万大军前来拒敌。然而,纣师虽众,却皆是被迫参战,毫无战心。他们长期遭受纣之暴政,心中积怨已久。战斗打响后,纣师前锋部队纷纷倒戈,主动引领周师杀入朝歌。商纣见大势已去,绝望之中,登上鹿台,身着宝玉之衣,投身火海,自焚而死。武王顺利进入殷都,砍下纣之头颅,高悬于白旗之上,昭示天下;又诛杀纣之宠妾妲己,以彰显其罪恶。

克殷之后,武王面临着如何治理天下的重大难题。他深知,夺取天下不易,治理天下更是难上加难。于是,武王大行分封之举。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以此承继先圣之祀,彰显周之仁德。封功臣谋士,师尚父首封于营丘,国号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国号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其余众人各依功绩依次受封。分封诸侯,旨在屏藩周室,协和万邦,使天下归心,共图太平。

武王深知人才对于治国的重要性,遂广纳贤才,虚心纳谏。朝堂之上,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散宜生、太颠、闳夭等贤能之士汇聚一堂,共商治国安邦之策。为安抚殷商遗民之心,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于殷,使其延续殷之祭祀,同时派管叔、蔡叔、霍叔前往监视武庚,此即“三监”之策。

在经济方面,武王致力于恢复生产,减轻百姓负担。他下令释放被囚禁的百姓,让他们重获自由,回归家园。废除殷商时期繁重的苛捐杂税,推行轻徭薄赋政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设立专门的官员负责水利设施的修缮与维护,保障农田灌溉,促进农业的繁荣。在商业上,鼓励贸易往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在文化方面,武王尊崇周礼,倡导礼仪教化。他深知礼仪乃治国之本,能够规范社会秩序,提升民众道德修养。于是,武王命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完备的礼仪制度,涵盖祭祀、朝会、婚丧嫁娶等各个方面。通过推行礼仪教化,使百姓知礼义廉耻,社会风气逐渐好转,上下有序,和谐稳定。

然而,多年的戎马生涯,使武王积劳成疾。克殷后仅两年,武王便身染重病,且日益沉重。群臣忧心如焚,周公旦设坛祭告太王、王季、文王,愿以己身代武王受病,祈求先王护佑武王安康。然而,天命难违,武王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享年四十五岁,在位仅七年。太子诵即位,是为成王。

史公曰:武王承文王之德业,应天命,顺民心,兴吊民伐罪之师,一举推翻殷商暴政,建立周朝,其功至伟。观其一生,行事果敢而不失审慎,既有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深谋远虑的智慧。孟津观兵,洞察天下局势;牧野之战,彰显正义之师的威严。克殷之后,封邦建国,制礼作乐,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完成全部的治国理想。然其丰功伟绩,德义之举,足以成为后世的楷模。后之世,当以武王为鉴,怀仁义之心,行正义之事,以和邦国,以宁万民,使天下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上一章 文王纪 前周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