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男频同人小说 > 西游笑傲录
本书标签: 男频同人  佛道争灵珠劫江湖证禅 

第340章:江湖风渡经卷帆

西游笑傲录

第340章:江湖风渡经卷帆

长安的皇城根总带着些龙气与市井气交织的沉厚。当小雪的日头漫过朱雀门的城楼,整道城墙便像被裹在素锦里,禁卫的甲叶碰撞声与经卷的翻动相和,时而聚成《笑傲江湖曲》的苍劲调子,时而散作《楞严经》的雄浑吟诵。最开阔的护城河畔,禁军的矛戟与僧人的锡杖在晨光里共影,蓝红相间的混天绫缠着块城砖,砖缝里长出的枸杞藤缠着支断箭——那断箭的铁锈里,能看见黑木崖的箭镞在城砖上迸出的火花,雷音寺的铜铃在箭杆上留下的余响,连城根下晒太阳的老卒,都带着三分侠气七分佛相,往经卷上吐痰时,痰星在纸页上晕开的痕迹,竟与《独孤九剑》的"破箭式"暗合。

唐僧站在护城河的石桥上,指尖拂过经卷上"如来藏"三字,笔锋的凝重处藏着令狐冲剑穗的沉劲,墨色的苍古里裹着皇城的霜气。"这城风里,竟有矛尖破风与念珠撞石的交响。"他望着禁卫换岗的队列,甲叶反射的日光在河面拼出个个小佛,"是方证大师说的'王法与佛法,原是一体两面',所以这根的风总带着三分庄严,吹得经卷边角微微卷起时,能看见'护法'二字的笔意里藏着'侠义'的锋芒,像柄在龙旗旁出鞘的古剑。"

"师父你看这断箭。"悟空正蹲在城墙根,金箍棒往砖缝里一撬,断箭带出些铜屑,铜屑在日光中化作个个小神兵,有的持戟有的捧经,沿着墙根往城门跑,"是这皇城的土地神在跟咱们搭话,他说'你们带的江湖气与真经味,让城墙都长出了筋骨'。"他突然从箭杆里摸出张字条,上面用剑穗蘸血写着"护"字,还沾着点恒山的苔藓,"是令狐冲那小子藏的,你闻这味,混着铁锈与苔香,比蟠桃宴的玉液还醒神。"他把字条往经卷上一放,血字透过纸页,竟在桥面显出朝堂的争斗与江湖的暗算在日光里并现,金箍棒的金光与长剑的银光在虚影里织成道屏障。

八戒趴在城根的酒肆条案上,九齿钉耙斜倚着装满酱肉的陶盆,盆底的酱汁混着通天河的螺蛳壳。"刚从御膳房偷......讨来的酱肘子,"他往嘴里塞着块肥的,"里面掺了灵山的肉桂,香得正好——老猪特意让厨子加了点黑木崖的豆豉,咸里带点辣,像极了咱们跟官匪打交道的滋味!"他突然指着城楼的匾额,"你们看那'朱雀门'三个字,笔画里藏着金箍棒的影子,点画处缠着剑穗,是被令狐兄弟的剑气熏的!"话音未落,案上的酒壶突然倾倒,酒液在台面上画出八戒用钉耙护住钦差的图景,旁边令狐冲正挥剑格挡刺客的暗器,两人的影子被蓝红相间的混天绫连在一处,在酒痕里轻轻起伏。

沙僧的月牙铲靠在石桥的栏杆旁,铲头的沙粒顺着石缝往下漏,在河底堆出个小小的权位图,图上的朝堂派系与江湖门派在日光里交错,文臣的笏板与侠客的剑鞘竟是同一种玉,武将的铠甲与僧人的袈裟共用一块锦。"这沙图显的是此刻的景象,"他用指尖拨着沙粒,"方证大师与当今圣上的法相在此对弈,棋盘是用皇城的城砖做的,棋子是用江湖的令牌与西天的贝叶熔的,说'权有兴衰,道无增减'。"沙粒突然涌动,权位旁多出个题字的身影,正往城砖上刻着什么,"是敖丙用冰魄剑刻的'衡'字,笔画里凝着火珠,是哪吒用火尖枪点的,倒像是说'冰能镇权欲,火能明是非'。"

敖丙站在禁军的岗亭旁,冰魄剑轻贴着戟尖,剑身上的冰纹与戟上的龙纹相吸,竟连成幅长卷,卷上的朝堂景象(君臣议事、百官朝拜)正与江湖往事(五岳并派、黑木崖夺权)在金属光泽里交错。"这戟的铁脉连着灵山的陨铁,"他指尖点着交错处,"能照见权与道的互生——你看那里,皇帝的圣旨与令狐冲的盟誓,在铁纹里融成了同段话。"话音未落,戟尖突然映出幅图景:前日里,他与哪吒在岗亭比试,冰魄剑冻住的箭簇与火尖枪烧出的箭杆在地面拼出枚玉玺,玺上的纹路,正是此刻混天绫的蓝红两色,被城风一吹,竟化作道流光,绕着皇城的角楼转了三圈。

哪吒的风火轮在岗亭前的空地上转了个圈,火星落在城砖的青苔上,竟烧出串小小的火莲,莲心的光与日光相融,在城墙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是无数只眼睛在凝视这权力场的沉浮。"小爷在城楼的暗格里看见个怪卷宗!"他火尖枪往箭楼一指,枪影里浮出个紫檀匣,匣内的奏章间夹着本《血影教秘令》,"这卷宗的锁是用秘令的铜环做的,钥匙竟是颗舍利子,倒像是说'权谋能载道,邪令可作戒'!"他突然跳过去打开匣子,里面的奏章上竟有令狐冲的批注,说"血影教的夺权术,与朝堂的党争原是一路",与悟空的眉批"老孙看这奏章,倒像花果山的猴群排班簿"相映成趣。

正说着,皇城的午门传来阵仪仗声,混着剑穗的轻响,竟是《笑傲江湖曲》的宫廷版。悟空往城门望去,只见令狐冲与任盈盈混在觐见的队伍里,身后跟着田伯光与仪琳,令狐冲穿着借来的官服,剑穗从袖中露出半截蓝红两色,田伯光手里还提着个礼盒,里面飘出檀香。"是来送经卷的!"他笑着掣出金箍棒,棒尖往空中一挑,将片飘落的银杏叶挑在棒尖,叶上的纹路竟与混天绫的经纬相合,引得禁卫纷纷侧目。

令狐冲走到石桥时故意趔趄,官服下摆扫过八戒的钉耙,带出的酱肉香混着经卷的墨香。"圣僧,"他压低声音,袖中的剑穗轻响,"方证大师托俺们给陛下送新译的真经,说'皇城根最是能显道器相融,江湖的侠义与朝堂的王法,原是护持众生的左右臂'。"

任盈盈打开礼盒,里面的经卷用蓝红混天绫裹着,绫子上绣的《清心普善咒》谱子,与礼盒里的龙涎香缠成个结,"这是用通天河的水调的墨译的,陛下若能日日诵读,朝堂自会少些戾气。"她往唐僧的经卷上放了片龙涎香,香气与经文的墨香相契,竟在桥面显出"政通人和"四字,"你看这香,生在帝王家,却能载着江湖的清与西天的静。"

唐僧望着香片上的烟气,突然道:"这烟气里,藏着两个世界的共治。"他翻开经卷,混天绫缠着的舍利子落在香片上,佛光与香气相契,竟在桥面显出"王法即佛法"六字,"《楞严经》说'若能随顺,一切无碍',正如令狐冲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原是说真经不必避朝堂,江湖不必远帝王,正如这皇城根,剑穗与笏板共处,经声与朝乐同流。"

突然,午门的方向传来阵喧哗,原来是血影教的余孽混在觐见队伍里,正往龙辇投掷毒镖。"护住陛下!"敖丙的冰魄剑突然出鞘,剑光在日光里织成冰网,毒镖撞在网上全化作齑粉,"是血影教的'追魂镖',镖尖淬了黑木崖的瘴气!"

哪吒的风火轮顿时化作两道红光,将刺客卷在轮影里,"小爷早看这些家伙不对劲,官靴底沾着血影门的蝙蝠灰!"他火尖枪往刺客心口一点,枪尖的火星烧出"罪"字,与刺客衣襟里露出的《血影秘令》上的字一般无二。

悟空的金箍棒往桥面一拄,桥石震起的尘土里,竟显出刺客前世是被冤杀的忠臣,"你们本是忠良之后,何必助纣为虐?"他棒尖的金光往刺客眉心一点,"看看你们的本心!"

刺客们突然捂着头惨叫,眼前浮出家族被奸臣陷害的景象,"是......是丞相!是他灭了俺们满门,还逼俺们入血影教!"领头的刺客突然往唐僧面前一跪,"长老若能为俺们昭雪,俺们愿将血影教的罪证悉数奉上!"

令狐冲长剑往空中一挑,剑光在午门的匾额上写下"昭雪"二字,"这些罪证,正好与方证大师收集的奸臣罪证相合——今日便让皇城根的风,吹散这朝堂的浊气!"

酒肆的酱肉香越来越浓,掌柜的往八戒手里塞了块,"长老尝尝,这是用灵山的香料卤的,俺家小子听了《西游笑傲录》的话本,非要加这味,说'佛与侠都爱吃,皇帝老子也该尝尝'。"

八戒接过来就往嘴里塞,油汁滴在经卷上,竟晕出个"福"字,"比御膳房的贡品多了些人间味!"他突然指着禁卫的铠甲,"你们看那甲叶的纹路,像不像黑木崖的机关图?被龙纹一罩,全成了护法的金刚!"

众人望去,果然见每个甲叶都有玄机:护心镜的蟠龙嘴里衔着念珠,胫甲的云纹里藏着剑穗,最显眼的是沙僧用沙粒堆的"护法安邦"四个字,笔画里掺着箭簇与经卷的纸渣,被城风刮得愈发鲜明。田伯光见状,突然道:"俺以前总觉得江湖就是自由自在,如今才明白,能护着百姓安稳过日子,比独来独往更有滋味,就像这皇城根,侠客能帮朝廷除奸,和尚能劝帝王向善。"

日头渐渐升高,皇城根的人潮越来越密,有官员捧着经卷找唐僧请教治世之道,有禁卫拿着话本让令狐冲题"忠义"二字,有老卒带着孩童来求混天绫的流苏(说能避刀兵),有太监来抄加了江湖注的真经,连城楼的箭孔都被改造成了经幡筒,风一吹就转出"国泰民安"的梵音。悟空与令狐冲趴在石桥栏杆上比试眼力,看谁能先数清城砖上的苔藓,金箍棒与长剑并在一处,砖屑溅了两人满身;八戒在旁偷吃酱肘子,骨头扔在河里,竟引来群鱼争抢,鱼背的鳞光在水面拼出个"和"字;沙僧在整理沙图,权位的边缘又长出新的脉络,通向更远的州府;敖丙与哪吒在岗亭前用冰魄剑和火尖枪刻石,冰刻的"侠"字与火刻的"忠"字在城砖上慢慢相融,化作个"国"字。

唐僧望着桥上交错的经卷与奏章,混天绫的流苏扫过两物的边缘,竟在桥面拼出句偈语:"江湖风渡经卷帆,经卷帆引江湖风。"他提起狼毫笔,在空白的奏章上写下第一笔,墨痕里顿时涌出无数张面孔:有帝王的、有侠客的、有僧人的、有百姓的,所有面孔都在颔首,仿佛在说,有些权势能成就慈悲,有些侠义能辅佐王道。

"走吧,"他放下笔,日光透过城楼的箭孔照在经卷上,混天绫的蓝红两色在光里轻轻飘动,"去看看皇城的太庙,看看咱们的故事,在这最尊的地方长成了什么模样。"

队伍走向太庙时,禁卫的甲叶声与剑穗的轻响、经声的吟诵与朝乐的鼓吹混在一起,像首没有疆界的歌。令狐冲与任盈盈捧着真经跟在后面,绫子上的谱子在日光里泛着光;官员们站在午门相送,手里的奏章与剑谱并排捧着;连城根下晒太阳的老卒都颤巍巍站起来,往八戒手里塞了块窝头,说"带着这人间味,去跟老祖宗说说百姓的好"。

太庙的香火已经燃起,祭祖的祝文里夹着《西游笑傲录》的话本,祝官念到"国泰民安"时,特意加重了语气,说"此皆赖佛侠共治,江湖与西天共护"。供桌上的祭品里,有灵山的菩提果,有恒山的灵芝,有通天河的锦鲤,有黑木崖的蜜饯,最中间摆着本用混天绫裹着的真经,绫子的蓝红两色与太庙的明黄色缠成个同心结。

悟空突然跳上供桌,金箍棒往香炉里一搅,香灰在日光里刻下"江湖风渡经卷帆"七个字,字痕里渗出墨香与檀香,引得祝官连连称善。"你们看这香火!"他指着空中的蓝红光晕,"这不是梦,是真!江湖的风永远鼓着真经的帆,真经的帆永远引着江湖的风,就像这皇城根,侠客与官员共治,经卷与奏章同辉!"

令狐冲在殿下挥剑相和,剑光与棒影在香火里织成屏障,任盈盈的箫声、唐僧的经声、八戒的笑骂、沙僧的低语、敖丙的冰吟、哪吒的火啸都裹在里面,化作场无声的雨,落在每个人的心上。雨丝里,有人看见自己的笏板沾了经卷的墨,有人发现自己的剑鞘缠了官服的带,有人摸着祝文上蓝红相间的"和"字,突然懂得有些尊荣是为了承载责任,有些权力是为了护持众生。

黄昏时,皇城根的余晖与太庙的香火连成片,像条铺在地上的金河。令狐冲往唐僧手里塞了枚玉佩,上面刻着"共治"二字,与经卷上的"同体"相契;任盈盈将混天绫的流苏系在太庙的柏树上,说"让这带子永远系着皇城的风,记着咱们今日的话";仪琳给每个禁卫发了片银杏叶,说"叶上有江湖,也有西天,揣着它,执戟时能想起慈悲"。

队伍离开皇城根时,暮色正漫过朱雀门的城楼,混天绫的蓝红两色在暮色里若隐若现,像条永远不断的线索。悟空回头望了眼渐远的太庙,金箍棒上的光与令狐冲剑上的光还在暮色里相触,他笑了笑,转身走进长安的夜色里,"走了,江湖的风还在吹,真经的帆还在鼓,咱们的路,还长着呢。"

八戒嘴里还叼着半块酱肘子,含糊不清地说:"明天去终南山,老猪要让那里的道士见识见识,什么叫带着佛性的道法,什么叫沾着侠气的经文!"

沙僧的沙粒在地上铺成条路,沙上印着经文字、剑穗纹、朝堂影、江湖风,渐渐往远方延伸,像是在说只要有权位,就有制衡它的道义,只要有江湖,就有引导它的真经。

敖丙与哪吒并肩走着,冰魄剑与火尖枪的影子在地上融成团,蓝红两色的光晕里,浮出无数个小世界,每个世界里,都有佛与侠共辅国,有经与剑同护民。

唐僧走在最后,经卷与玉佩并在臂弯,混天绫的流苏扫过皇城根的尘土,激起的尘影里,浮出幅流动的画:江湖的风永远鼓着真经的帆,真经的帆永远引着江湖的风,蓝红相间的混天绫在风声与经声里轻轻飘动,像个永恒的证明,证明着有些情谊能穿透阶层,有些信仰能融合王道,而那段从误入江湖到共传真经的旅程,永远活在皇城的香火里、太庙的祝文里、每个人的心坎里——因为江湖的风永远在吹,真经的帆永远在鼓,而那颗既属于江湖也属于西天的心,永远在途中,永远向着更清明的世道。

上一章 第339章:江湖尘落经卷台 西游笑傲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41章:江湖雪覆经卷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