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男频同人小说 > 西游笑傲录
本书标签: 男频同人  佛道争灵珠劫江湖证禅 

寻常之外:岁岁皆归源

西游笑傲录

寻常之外:岁岁皆归源

晨钟的余音刚散,阿婆孙女儿就拉着哪吒的手往院外跑,手里攥着刚编好的菱角花环:“哪吒哥哥,俺们去后山采归源籽吧!上次种的都发芽了!”哪吒眼睛一亮,踩着风火轮就跟上去,却特意放慢了速度,怕带起的风刮乱了小姑娘的辫子——轮影落在地上,没留下火星,只映出串小小的脚印,像在给小姑娘引路。

悟空揉完最后一块馒头面团,把“一”字馒头放进蒸笼,转身就听见院外传来笑声,探头一看,见哪吒正帮小姑娘够高处的归源籽,金箍棒下意识就往掌心转了圈,却又慢慢停下:“俺也去!帮你们多采点,明年种满整个院子!”他跑出去时,特意把蒸笼盖盖紧,怕馒头的香散了——以前总想着耍棒显威风,如今倒觉得,护着一笼热馒头,比打赢妖怪还踏实。

八戒坐在灶台旁,守着蒸笼里的馒头,鼻尖凑过去闻了闻,香里裹着诸天的味:寒荒的麦暖、燥炎的水润、寂妄的甜,他忍不住笑了,伸手摸了摸怀里的归源糕袋——里面还剩几块,是从归源境带回来的,打算等会儿分给后山的匠人。“以前总想着吃最好的,”他小声嘀咕,“如今才懂,看着别人吃热馒头的笑,比自己吃还香。”

沙僧拿着扫帚,把院外的小路扫干净,刚扫到路口,就看见个老匠人背着工具路过,赶紧把人让进院:“大叔,进来喝碗热粥吧!阿婆熬的,加了归源籽,暖身子!”老匠人笑着点头,坐在石凳上,喝着粥,说起后山的路快修好了,以后去镇上更方便——沙僧听着,又往匠人碗里添了勺粥,心里想着,明天要去帮匠人搬石头,像在扰尘境修屋那样,把路修得更稳。

敖丙坐在槐树下,看着悟空和小姑娘采归源籽,手里把玩着那颗冰魄珠——珠里映着诸天的光,却慢慢淡了,换成了槐树下的景象:八戒守着蒸笼、沙僧扫着路、任盈盈在弹琴。“原来不用珠,也能记住所有暖,”他轻声说,指尖碰了碰槐树叶,叶上的露珠落在手背上,凉丝丝的,却比在寒荒境融冰时更暖。

任盈盈的琴放在石桌上,琴弦被风吹得轻轻响,她没拨弦,只是看着令狐冲帮阿婆修歪了的晾衣杆——令狐冲的剑靠在一旁,剑鞘上的红绳晃着,和晾衣杆上的布条缠在一块儿,像极了他们在孤绝境帮村民牵线时的模样。“以前总想着弹遍天下的曲,”任盈盈笑着说,“如今才懂,能为身边人弹首寻常的调,比弹遍天下更难得。”

令狐冲修好晾衣杆,回头看见任盈盈在看他,笑着走过去,拿起琴,指尖轻轻碰了碰琴弦:“要不要弹首《归源曲》?就用咱们在诸天弹过的调,编在一起。”任盈盈点头,指尖落在琴弦上,琴音慢慢飘出来,混着悟空的笑声、小姑娘的喊声、蒸笼里馒头的香,像把所有的暖,都织进了琴音里。

唐僧坐在石凳上,手里捧着经卷,经卷的空白页上,慢慢显出行小字:“岁岁年年,寻常即源;伴在左右,便是归真。”他抬头望了望院中的景象,嘴角带着笑——原来“归源”从来不是一个地方,是一群人,一碗粥,一棵槐树,是把每一天,都过成有暖、有伴、有真的日子。

中午时,蒸笼里的“一”字馒头熟了,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阿婆把馒头分给每个人,孙女儿拿着馒头,跑到槐树下,对着刚发芽的归源籽说:“小芽芽,快长大,明年就能和我们一起吃馒头啦!”众人看着小姑娘的模样,都笑了,笑声里,没有诸天的远,只有寻常的暖。

风又起了,槐树叶沙沙响,像在应和着笑声。经卷放在石桌上,封面的“寻常”二字,渐渐透出层光,像在说:“不用再找‘归源’,这里就是;不用再求‘一’,你们在一起,就是‘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有时帮阿婆种豆子,有时帮匠人修小路,有时和小姑娘采归源籽,有时围在槐树下喝粥、弹琴、听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只有寻常的暖,却比在诸天的所有经历,都更让人踏实。

原来所有的“继续”,都不是去远方,是把初心,过成岁岁年年的寻常;所有的“归源”,都不是找终点,是把身边的人,护成朝朝暮暮的陪伴。这就是最真的“真章”,在粥香里,在琴音里,在槐树叶的沙沙声里,在每个人的笑里,岁岁皆然,生生不息。

上一章 终章之后:真章在寻常 西游笑傲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岁岁绵长:归源在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