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小满修穗,知足悟禅
归源境的小满,风里开始有了热意,田垄里的苗儿也到了最关键的“修穗期”。原本淡绿的穗尖,如今已长成半尺长的麦穗,麦粒饱满,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泽,沉甸甸地垂着,像在向土地行礼。孙女儿每天都要去田垄看她的“苗王”,苗王的麦穗比其他的更粗更长,麦粒也更紧实,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苗王要变成大穗王啦!”孙女儿蹲在苗王旁,轻轻抚摸着麦穗,眼里满是骄傲,“等你成熟了,俺要用你结的籽种满整个田垄,让归源境到处都是穗王的后代!”
修穗的第一步是“去杂”。有些麦苗因为品种不纯或受了虫害,穗子长得歪歪扭扭,麦粒也不饱满,还会抢其他麦苗的养分。沙僧拿着剪刀,教大家怎么去杂:“看到这样的杂穗,要从茎基部剪掉,别舍不得——不剪掉,会影响整片田的收成。”他示范着剪掉一株杂穗,动作干净利落,连杂穗周围的土都没碰松。
阿瑞斯学着去杂,眼神专注得像在战场上瞄准敌人。他发现有株杂穗藏在几株好苗中间,小心地拨开麦苗,再用剪刀剪掉杂穗,生怕伤到旁边的好苗:“这杂穗藏得深,差点漏过去了。”孙女儿也跟着认真去杂,她的小剪刀在麦穗间灵活穿梭,遇到特别难剪的杂穗,就用手轻轻扶住麦苗,再慢慢剪掉。
去完杂要“护粒”。小满时节雨水多,麦粒如果被雨水长时间浸泡,容易发芽或发霉。众人在田垄边搭起了简易的遮雨棚,用竹条和油布做成,既能挡雨,又能透气。悟空和八戒负责搭棚,悟空用金箍棒把竹条固定在土里,八戒则把油布铺在竹条上,边角用绳子绑紧。“遮雨棚要搭得牢固,”悟空说,“不然被风刮跑了,麦粒就遭殃了。”
阿佛洛狄忒和女人们则在棚里铺了一层厚厚的稻草,让麦穗落在稻草上,避免直接接触地面。“稻草能吸水,还能让麦粒透气,”她边铺边说,“就像给麦粒铺了张柔软的床。”孙女儿也帮忙铺稻草,她把稻草整理得整整齐齐,还特意在“苗王”的麦穗下多铺了几层,小声说:“苗王要睡得舒舒服服的,别被雨水打湿了。”
小满还有个习俗,要吃“麦仁饭”。阿婆把新收的麦粒剥壳,和归源境的糙米一起煮,煮好的麦仁饭香气扑鼻,每一口都能嚼到饱满的麦仁,带着淡淡的甜味。众人围坐在田埂旁,吃着麦仁饭,聊着麦穗的长势——阿婆说明天要检查麦粒的饱满度,看看有没有空壳;王大叔说他们村的麦穗也长得好,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小远则说要和孙女儿一起,给长得最好的麦穗编彩绳,作为小满的纪念。
唐僧坐在田埂上,吃着麦仁饭,看着满田的麦穗,拿起经卷,在空白页上写下:“小满修穗,非仅劳作,是悟‘足’;去杂护粒,非仅尽责,是悟‘舍’。剪杂护苗,是舍小害而求大益;搭棚护粒,是防微患而保丰收;邻里共谈,是享小得而悟知足——这便是‘知足禅’:不在贪得无厌的求,在适可而止的舍,在把每一份收获,都藏进对当下的珍视里,让心跟着麦穗一起,慢慢沉淀,慢慢富足。”
阿瑞斯吃着麦仁饭,看着田垄里的麦穗,轻声说:“以前在战场,总想着‘占有’,占有更多的土地,占有更多的资源;现在修穗,才知道‘知足’的好——知足于眼前的收获,知足于日子的安稳,这‘知足’比‘占有’更让人踏实。”
午后,阳光更烈了,众人给麦穗喷了一层薄薄的防虫药——用草药和糯米熬成的药水,既能防虫,又不会污染麦粒。沙僧负责熬药水,他把草药洗净,和糯米一起放进大锅里煮,还加了些归源果的汁水,说能让药水有甜味,虫子不喜欢。“熬药水要小火慢熬,”他教孙女儿看药水的颜色,“煮到水变成深绿色,闻着有草药香,就可以了。”孙女儿帮着搅拌药水,小手拿着长柄勺,搅得很认真:“俺要多熬些,把虫子都赶走,不让它们咬麦穗。”
赫尔墨斯每天送信时,都会绕路去田垄看看。有次他发现邻村的麦穗被一种黑色的小虫子咬了,还传染到了归源境的田边,立马跑回来告诉众人。“咱们得赶紧把田边的杂草除了,再喷些药水,”他喘着气说,“不然虫子会越来越多,麦穗会被啃坏的。”
众人一听,立马行动:悟空和八戒负责除田边的杂草,把杂草堆在一起烧掉,防止虫子扩散;沙僧和阿瑞斯负责喷药水,从田边往田里喷,形成一道“防护墙”;阿佛洛狄忒则去邻村,把药水的方子告诉乡亲们,让大家一起防虫。
邻村的王大叔很感激,第二天就带着乡亲们来帮忙,还带来了新熬的药水:“咱们的田连在一起,虫子要一起防,不然这边防住了,那边又传过来了。”众人一起喷药水,一起除草,田垄里的虫子很快就少了,麦穗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孙女儿看着恢复生机的麦穗,高兴地跳起来:“虫子被赶走啦!麦穗又能好好长啦!”她跑到苗王旁边,轻轻摸了摸麦穗,小声说:“苗王别怕,以后俺天天来看着你,不让虫子再来欺负你。”
傍晚时,夕阳照在遮雨棚上,油布泛着暖光,麦穗在棚下轻轻晃,像在享受清凉。众人坐在田埂旁,喝着阿婆煮的绿豆汤,聊着明天的计划——沙僧说明天要检查麦穗的含水量,看看什么时候收割最合适;阿瑞斯说明天要帮着加固遮雨棚,怕下雨时被风吹倒;孙女儿则说明天要给麦穗唱新学的歌,让它们长得更快。
夜深了,归源境的灯还亮着。阿瑞斯和沙僧轮流守在田垄旁,阿瑞斯披着薄棉衣,坐在遮雨棚下,听着麦穗在夜里生长的细微声响,觉得比战场的寂静更安心;沙僧提着油灯,轻轻照看着每一株麦穗,发现有株麦穗的麦粒被风吹得露了出来,他用手轻轻把麦粒盖住,动作轻得像在整理经卷的书页——他守的不只是麦穗,是众人一起盼的丰收,是日子里最稳的暖。
第二天一早,孙女儿第一个跑到田垄,惊喜地发现麦穗又饱满了一些,麦粒的颜色也更金黄了,像撒了层金粉。“阿婆,麦穗要成熟啦!”她欢呼着跑回去喊,声音里满是兴奋。
众人跑过来一看,果然,好几株麦穗都变得沉甸甸的,麦粒饱满得快要胀破麦壳。阿婆笑着说:“再过几天,麦穗就可以收割了,到时候田垄里就会满是丰收的喜悦了。”
孙女儿跑到苗王旁边,仔细看了看,苗王的麦穗比其他的更饱满,麦粒像一颗颗小金珠,在阳光下闪着光。“苗王最棒!”她高兴地拍着手,“你要第一个成熟,第一个变成最壮的麦穗!”
归源境的小满,在修穗的知足里,在麦粒的饱满里,在众人的盼里,慢慢走向芒种——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只有寻常的守护、简单的陪伴、真诚的期盼,却在这些日常里,藏着最真的“禅”,藏着最暖的“归源”。
众人也起来了,阿婆煮了锅草药水,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预防暑气;悟空和八戒去检查遮雨棚,把松动的竹条重新固定;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则去给麦穗松土,动作轻得像怕惊醒麦穗;赫尔墨斯背着布信袋,要去邻村送信,信袋里装着阿婆做的麦仁饭和熬好的药水,要送给王大叔和药农,告诉他们归源境的麦穗要成熟了。
归源境的日子,就在这小满的知足里,在麦粒的盼里,在众人的忙里,慢慢走向芒种——就像田垄里的麦穗,在耐心的守护里慢慢成熟,等着夏天的收割、秋天的归仓;就像众人的心,在日常的陪伴里聚着暖,在知足的悟里变得稳,把日子过得像麦仁饭那样,香喷喷、暖乎乎,岁岁绵长。
午后的阳光透过遮雨棚的缝隙洒下来,照在麦穗的麦粒上,泛着金黄色的光;田垄里的麦香混着泥土的清香,飘得满院都是;槐树下的经卷摊开在“知足”那页,风一吹,书页轻轻晃,像在和田垄里的麦穗打招呼,也像在诉说着归源境永恒的禅意——最好的生活,从来不是追求极致的圆满,而是在小满的修穗里,在麦粒的饱满里,在邻里的互助里,把每一份收获都传递下去,把每一份期待都种进土里,让万物生长,让日子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