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男频同人小说 > 西游笑傲录
本书标签: 男频同人  佛道争灵珠劫江湖证禅 

第645章 芒种收割,知止悟禅

西游笑傲录

第645章 芒种收割,知止悟禅

归源境的芒种,晨光刚漫过田垄,满田的麦穗已裹着金褐色的“外衣”,麦芒在风里轻轻颤动,像给田垄镶了层细碎的金边。孙女儿拎着她的小竹篮,踩着露水跑到田边,指尖轻轻划过麦穗——麦粒硬实得能硌出浅印,麦秆下半截已泛出枯黄色,这是最适合收割的“火候”。

“阿婆,能割穗啦!”她举着从“苗王”上摘下的一粒籽,跑向正在磨镰刀的阿瑞斯。阿瑞斯停下手里的活,接过籽放在手心掂了掂,笑着点头:“再等半个时辰,让露水收收,割的时候穗粒不容易掉。”他把磨好的镰刀递给孙女儿,刀柄上还缠着她去年编的彩绳:“今年还让你割第一株,咱们的‘开镰礼’,还得你来开场。”

收割前的最后检查,沙僧走得格外慢。他蹲在田垄里,每走几步就拔起一株麦穗,剥开麦壳数麦粒:“去年一株穗平均有三十五粒,今年有四十二粒,饱满度也高。”他把数完的麦穗轻轻放回原处,麦秆上的露水沾湿了他的袖口,却丝毫不在意:“种地和过日子一样,得‘心里有数’,知道收成就知道珍惜,知道付出就知道满足。”

赫淮斯托斯推着打谷机到晒场,他特意在机器的出粮口垫了层厚棉布——不是怕磨损,是怕麦粒落下时被磕碰出碎粒。“打谷机转得快,麦粒从这里掉下来力道大,”他调整着棉布的位置,让布料刚好接住下落的麦粒,“就像护着刚学会走路的娃娃,得在旁边铺层软毯,怕他摔疼。”

邻村的乡亲们来得早,王大叔带着小远和十几个壮劳力,推着小推车、扛着镰刀,老远就喊:“俺们来帮着收穗!今年的穗子看着就喜人,咱们早点收完,早点让归源籽进仓!”小远跑到孙女儿身边,手里拿着个新编的草蚂蚱:“俺们比赛谁割的穗子多,输的人要帮赢的人捡散落的粒!”

半个时辰后,露水收尽,阿婆端着一碗归源籽粥,放在田埂旁的石桌上,算是“敬田神”。众人围着石桌鞠躬,孙女儿也跟着弯腰,小声说:“谢谢土地爷爷让麦穗长得这么好,俺们会把每一粒籽都收回家,不浪费。”

开镰的第一刀,孙女儿握得稳稳的。她学着阿瑞斯教的姿势,镰刀贴住麦秆下半截,“咔嚓”一声,带着“苗王”标记的麦穗就落在手里,穗粒一颗没掉。她高兴得举着麦穗跑向晒场,阳光照在金褐色的麦穗上,像捧着一束小太阳。

田垄里顿时热闹起来。阿瑞斯和王大叔的儿子们割穗最快,他们的镰刀起落间,成排的麦穗倒下,却没让麦秆倒得太乱——特意留了些空隙,方便后面的人捆穗;女人们跟在后面,用稻草捆穗时,每捆都留着松散的结:“捆得太紧,麦穗会闷着,影响打谷时脱粒。”阿佛洛狄忒捆穗的动作最熟练,稻草在她手里绕两圈、打个活结,既捆得牢,又容易解开,比去年缝棉衣时的针脚还整齐。

悟空和八戒负责运穗。悟空用金箍棒挑着两捆穗子,脚步轻得像踩在棉花上,穗粒没晃掉半颗;八戒推着小推车,车上铺着粗布,他还在布的边缘缝了圈布条——防止麦穗在运输时从车边滑落。“俺以前推车总图快,现在知道‘慢’才稳,”八戒放慢脚步,看着车上的穗子,“穗子是咱们一年的盼头,慢一点,丢不了,急一点,可能就少了好几粒。”

晒场这边,沙僧和赫尔墨斯负责喂料。沙僧把麦穗递进打谷机的进料口,每次只放一小把,怕放太多机器卡住;赫尔墨斯则用木耙把进料口周围散落的麦穗扫进去,连粘在机器外壳上的麦芒都没放过:“一粒穗都不能浪费,这是大家一起种的,每一粒都裹着汗。”

打谷机“轰隆隆”转着,金黄的归源籽从出粮口落在棉布上,像流淌的小瀑布。孙女儿趴在棉布旁,看着籽堆慢慢变高,眼睛亮得像星星:“阿婆,这些籽能装满咱们的粮仓吗?”“能装满,还能多装三瓮,”阿婆摸了摸她的头,“明年春天,咱们用这些籽种更多的田,让邻村的乡亲也能分到好种,大家一起过暖日子。”

正午的阳光最烈时,众人歇晌吃午饭。阿婆和女人们早就准备好了饭菜:蒸好的归源果糕、炒的嫩豌豆、还有用新收的归源籽煮的粥,简单却透着香甜。王大叔喝着粥,看着满场的穗子,笑着说:“俺种了三十年地,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归源境的地养人,归源境的人更齐心,这‘齐心’比好地还金贵。”

唐僧坐在槐树下,看着晒场上的籽堆,拿起经卷,笔尖在空白页上慢慢移动:“芒种收割,非仅收粮,是知‘止’;捆穗脱粒,非仅劳作,是知‘度’。留隙捆穗,是不贪快而失序;轻放喂料,是不贪多而失稳;分粮予邻,是不贪独而失和——这便是‘知止禅’:不在一味求多求快,在懂得‘够了’,在懂得‘分享’,在把每一份收获,都变成滋养日子的暖,而非困住人心的贪。”

阿瑞斯喝着粥,看着田垄里还没割完的麦穗,轻声说:“以前在战场,总想着‘赢到底’,要把敌人赶尽杀绝,要把地盘占尽;现在才懂,‘止’比‘赢’更重要——收割到‘够吃够用’就好,剩下的留些给鸟儿啄,给田鼠藏;分粮时‘匀着分’就好,自家留够,多的给邻村,这‘止’不是退缩,是让日子有退路,让人心有温度。”

午后,天突然阴了下来,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众人加快了速度,阿佛洛狄忒和女人们赶紧把晒场上的籽堆用油布盖好,压上石头;悟空和八戒把没割完的麦穗快速割倒、捆好,往晒场运;沙僧则守在打谷机旁,把最后几捆麦穗喂进机器,确保没有浪费一粒穗。

雷声越来越近时,最后一袋归源籽也搬进了粮仓。众人站在粮仓门口,看着外面落下的雨点,都松了口气。孙女儿靠在阿婆怀里,看着满仓的籽,小声说:“还好咱们收得快,不然籽就要被雨淋湿了。”阿婆笑着说:“这就是‘知止’的好——不贪着多割几株,见天要变就赶紧收,不然贪心会误事。”

雨停后,夕阳又出来了,晒场上的油布被掀开,籽堆泛着湿润的光。小远和孙女儿一起捡散落的穗粒,他们蹲在晒场的角落里,连嵌在泥土缝里的小粒都没放过。“奶奶说,‘颗粒归仓’,就算只有一粒,也要捡起来,”孙女儿把捡到的粒放进小竹篮,“这些粒能煮一碗粥,够一个人吃一顿呢。”

王大叔要带着乡亲们回去时,阿婆装了满满两袋归源籽,递给王大叔:“这是给你们村的,今年的收成好,大家一起分着吃,明年春天,咱们还一起育苗、一起护田。”王大叔接过袋子,眼里满是感激:“俺们村的豆子也快熟了,到时候给你们送些来,咱们换着吃,日子更甜。”

夜幕降临时,粮仓的门用木栓锁好,晒场上的工具也收拾整齐。众人坐在院子里,喝着阿婆煮的归源果茶,茶里加了新收的蜂蜜,甜得人心头发热。八戒摸着肚子,笑着说:“今年的归源籽粥肯定比去年香,俺要每天喝两碗,喝到明年春耕!”悟空拍着他的肩:“你先把明年的地翻好,再想喝粥的事,别到时候又偷懒。”

唐僧拿起经卷,看着上面“知止”二字,轻声念道:“知止者,知欲望之边界,知分享之温度,知日子之缓急。非不求,是求而有度;非不获,是获而有舍;非不进,是进而有退——此乃归源之真,禅之魂。”

孙女儿趴在沙僧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粒归源籽——这是她从“苗王”上摘下的最后一粒籽,要留着当明年的“新苗王”。沙僧小心地把籽从她手里拿出来,放在小木盒里,摆在粮仓的窗台上,月光照在籽上,像颗小珍珠。

归源境的芒种,在收割的知止里,在分粮的暖里,在众人的笑里,慢慢走向夏至——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只有寻常的收割、真诚的分享、踏实的满足,却在这些日常里,藏着最淡的禅意,最浓的烟火。

第二天一早,孙女儿第一个跑到粮仓,摸了摸窗台上的小木盒,轻声说:“新苗王,你好好睡,明年春天,俺还把你种在田垄中间,让你长得比今年的苗王还壮!”阳光照在粮仓上,木盒里的籽泛着光,像是在“答应”她的期待。

众人也起来了,阿婆煮了锅新收的归源籽粥,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悟空和八戒去清理田垄里的麦秆,把能当柴烧的麦秆捆好,运回工具屋;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则去检查粮仓的木栓,怕夜里有小动物来扰;赫尔墨斯背着布信袋,要去邻村送信,信袋里装着阿婆做的归源果糕和新收的归源籽,要送给王大叔和药农,感谢他们的帮忙。

归源境的日子,就在这芒种的知止里,在收获的暖里,在众人的盼里,慢慢走向夏天的深处——就像仓里的归源籽,在安稳的守护里静静沉睡,等着明年春天被种进土里,长出新的绿苗;就像众人的心,在知止的悟里变得平和,等着夏天的余韵、秋天的宁静,把日子过得像归源果茶那样,甜滋滋、暖乎乎,岁岁绵长。

午后的风里带着麦香,槐树下的经卷摊开在“知止”那页,风一吹,书页轻轻晃,像在和满仓的归源籽打招呼,也像在诉说着归源境不变的道理:最好的生活,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懂得何时停下,懂得与谁分享,懂得把每一份收获,都变成日子里的暖,而非心里的负担——这便是芒种的禅,归源的魂。

上一章 第644章 小满修穗,知足悟禅 西游笑傲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646章 夏至晒粮,明心悟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