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男频同人小说 > 西游笑傲录
本书标签: 男频同人  佛道争灵珠劫江湖证禅 

第646章 夏至晒粮,明心悟禅

西游笑傲录

第646章 夏至晒粮,明心悟禅

归源境的夏至,日头烈得晃眼,晒场上的麦粒却泛着更亮的金光。刚收回来的麦粒还带着潮气,得在夏至这几天晒透,才能彻底干透入仓——这是一年里日照最长的时候,也是晒粮的最佳时节。孙女儿每天天不亮就跟着阿婆去晒场,手里握着小木耙,学着把麦粒摊开:“阿婆,摊多厚才好呀?”

阿婆蹲下身,用手把麦粒拨成薄薄一层,指尖划过麦粒,感受着颗粒的干爽:“要摊到能看到晒布的纹路,这样每粒麦都能晒到太阳,才不会捂出霉味。”她指着远处的山:“等太阳爬到山顶,咱们再翻一次,让下面的麦也晒透——晒粮和做人一样,要‘表里如一’,不能只晒表面,内里也要干爽。”

晒粮的活儿要时刻盯着,既要防麻雀啄食,又要防突如其来的雷阵雨。阿瑞斯搬了个竹凳坐在晒场边,怀里揣着孙女儿编的草蚂蚱,看到麻雀飞来,就起身轻轻挥手:“去别处玩,这些麦要留着过冬呢。”他不像以前在战场那样带着戾气,挥手的动作轻得像拂去麦上的灰尘——在归源境待得久了,连性子都跟着变得温和。

“以前觉得‘守护’是要亮出兵器,”阿瑞斯看着晒场上的麦粒,阳光把麦粒照得像碎金,“现在才懂,守护麦粒不用兵器,只要坐在这儿看着,不让它们受委屈,就够了——这‘柔’的守护,比‘刚’的战斗更让人心里踏实。”

赫淮斯托斯在晒场旁搭了个凉棚,棚下摆着陶壶,里面装着阿婆煮的绿豆汤,凉丝丝的能解暑。“晒粮的人要先顾好自己,”他给孙女儿倒了碗绿豆汤,“不然人中暑了,麦也晒不好——就像护苗要先懂苗的需求,护人也要先懂人的难处。”

孙女儿捧着陶碗,小口喝着绿豆汤,眼睛却没离开晒场:“俺要看好麦粒,不让它们被鸟啄,也不让它们被雨淋。”说着,她突然跑过去,捡起一粒滚到路边的麦粒,小心地放回晒布上:“阿婆说,一粒麦也不能丢,丢了就对不起春天的苗。”

夏至的午后,天说变就变。远处的乌云很快飘过来,风也刮得紧,晒场上的麦粒开始被吹得滚动。众人赶紧往晒场跑,悟空和八戒负责把晒布的四角往中间拉,让麦粒聚成小堆;沙僧和阿瑞斯则用油布快速盖住麦粒,边角压上石头,不让雨水渗进去——动作熟练得像演练过无数次。

“以前在花果山,遇到暴雨俺只会躲,”悟空擦了擦脸上的汗,看着盖得严严实实的麦粒,“现在才知道,遇到事不能躲,要想着怎么护好该护的东西——这‘担责’比‘躲灾’更让人有底气。”

雨下得急,却没淋湿一粒麦。众人躲在凉棚下,看着雨帘里的晒场,阿婆笑着说:“咱们心齐,再大的雨也不怕——种地就像过日子,只要一家人、一村子人一条心,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雨停后,阳光重新出来,众人把油布掀开,麦粒果然没湿,只是表面沾了点潮气。阿佛洛狄忒用木耙轻轻翻动麦粒,让潮气尽快散去:“麦粒不能闷,要像人受了委屈要倾诉一样,得让它‘透透气’,不然心里会‘发霉’。”

孙女儿跟着翻麦粒,小木耙在她手里变得灵活,翻出的麦粒均匀得像铺了层金箔。她边翻边唱着自己编的歌:“麦粒麦粒快快干,干了进仓不怕寒,冬天喝着麦仁粥,暖乎乎的真舒坦……”歌声飘在晒场上,引得众人都笑了。

夏至这天,归源境有吃“夏至面”的习俗。阿婆用新磨的麦粉擀面条,煮好后拌上归源果干做的酱料,酸中带甜,格外开胃。众人围坐在凉棚下,吃着夏至面,聊着晒粮的进度——阿婆说明天再晒一天,麦粒就能彻底干透入仓;王大叔说他们村的麦也快晒好了,等入仓后要请归源境的人去喝新酿的麦酒;小远则说要和孙女儿一起,帮着把晒干的麦粒装进麻袋。

唐僧坐在凉棚下,手里捧着一碗夏至面,看着晒场上忙碌的身影,拿起经卷,在空白页上写下:“夏至晒粮,非仅去潮,是明‘心’;护麦抗雨,非仅应急,是守‘真’。一粒不丢,是明‘物力之艰’;齐心护粮,是明‘人心之暖’;共食面粥,是明‘共生之缘’——这便是‘明心禅’:不在高深的佛理,在日常的劳作,在把每一份用心,都藏进对万物的珍视里,让心不被浮躁蒙蔽,只守着这份‘明’,安稳度日。”

阿瑞斯吃着夏至面,看着孙女儿和小远在晒场边追着蝴蝶跑,轻声说:“以前在奥林匹斯山,总想着‘权力’‘荣耀’,觉得那些才是人生的意义,”他放下碗筷,望向满场的麦粒,“现在才懂,人生的意义不在那些虚的东西里,在晒粮时的安心,在吃面时的热闹,在看着孩子笑时的温暖——这些‘实’的东西,才是心的归宿。”

傍晚时分,麦粒终于晒透了,抓一把在手里,干燥得能听到“沙沙”的声响。众人开始装粮,悟空和八戒负责把麦粒铲进麻袋,动作均匀,不撒漏一粒;阿佛洛狄忒和女人们则负责缝麻袋口,用粗线把袋口缝得严严实实,防止运输时漏粮;孙女儿和小远则负责递麻袋,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麻袋递得又快又稳。

“俺们把粮装得满满的,冬天就能过个暖冬了!”孙女儿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装满麦粒的麻袋堆成小山,眼里满是骄傲。阿婆走过来,摸了摸她的头:“是呀,这些粮是咱们一年的心血,装的不只是麦,还有咱们的盼头。”

夜深了,归源境的灯还亮着。粮仓里,新收的麦粒被整齐地堆在角落,和去年的粮挨在一起,像是在诉说着一年的轮回。沙僧提着油灯,仔细检查着每一袋粮,确保没有受潮;阿瑞斯则坐在粮仓门口,听着麦粒在袋里轻轻晃动的声响,觉得比任何战歌都更让人安心。

孙女儿趴在阿婆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小把麦粒——她要留着这些麦,明年春天种在田边,让它们长成新的苗。阿婆轻轻把麦粒从她手里拿出来,小心地放进小木盒里,嘴角带着笑:“咱们的孙女儿,也懂‘传承’了。”

第二天一早,孙女儿第一个跑到粮仓,她踮起脚尖,看着满仓的粮,小声说:“麦粒,你们好好睡,明年春天,俺再来看你们,让你们变成壮壮的苗。”阳光从粮仓的窗户照进来,洒在麦粒上,泛着暖光,像是在回应她的期待。

众人也起来了,阿婆煮了锅新麦粥,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悟空和八戒去清理晒场,把晒布和木耙收进工具屋;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则去检查粮仓的屋顶,确保不漏雨;赫尔墨斯背着布信袋,要去邻村送信,信袋里装着阿婆做的麦饼和一小袋新麦,要送给王大叔和药农,分享晒粮的喜悦。

归源境的夏至,在晒粮的明心里,在丰收的暖里,在邻里的情里,慢慢走向小暑——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只有寻常的守护、简单的陪伴、真诚的期盼,却在这些日常里,藏着最真的“禅”,藏着最暖的“归源”。

午后的阳光依旧热烈,晒场上的晒布已经收起,只留下淡淡的麦香;粮仓里的麦粒安静地睡着,等着冬天被做成温暖的食物;槐树下的经卷摊开在“明心”那页,风一吹,书页轻轻晃,像在诉说着归源境的故事——最好的修行,从来不是远离尘世,而是在夏至的晒粮里,在麦粥的香甜里,在邻里的互助里,把每一份心意都传递下去,把每一份期待都种进土里,让心明如镜,让日子绵长。

孙女儿和小远坐在槐树下,分享着同一块麦饼,聊着明年春天要一起种向日葵的事。小远说要把向日葵种在田边,陪着归源苗一起长;孙女儿说要给向日葵编彩绳,让它们长得更高。两人的笑声飘在归源境的上空,和着麦香,暖了整个夏天。

上一章 第645章 芒种收割,知止悟禅 西游笑傲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647章 小暑纳凉,守静悟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