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冬至包饺子,团圆悟禅
归源境的冬至,天还没亮,灶房的烟囱就冒出了青烟。田垄里的积雪厚得能没过脚踝,寒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可屋里却暖得很——今天要包饺子,全村人聚在一起,和面、调馅、擀皮,包出满桌的团圆,还要煮一锅“冬至汤”,喝了能暖一冬。孙女儿系着小围裙,踮脚在面盆旁打转,手里攥着小面团:“阿婆,饺子要包成月牙形,才会像小船,载着福气对不对?”
阿婆正揉着面团,面在她手里慢慢变得光滑筋道:“冬至包饺子,要‘圆’也要‘满’——皮要擀得圆,馅要包得满,煮出来的饺子才不破,吃着才香。这饺子像日子,要团团圆圆,要满满当当,才叫有滋味。”她把揉好的面团揪成小剂子:“等会儿大家一起包,你包一个,我包一个,包的不是饺子,是团圆,是咱们归源境的情分。”
包饺子的第一桩事是“调馅”。沙僧负责剁馅,把去年腌的腊肉、新鲜的白菜和归源果干切碎,放在大盆里,加香油、盐和花椒粉拌匀:“馅要‘鲜’还要‘匀’,腊肉的咸、白菜的脆、果干的甜要混在一起,每一口都能尝到不同的味。”他剁馅时力道均匀,肉和菜剁得粗细刚好:“就像做人要‘调和’,把不同的性子融在一起,日子才能和和气气。”
孙女儿跟着拌馅,小手抓着勺子,把馅往盆里搅:“沙爷爷,馅拌得香,饺子才会好吃对不对?”沙僧点头:“不仅要香,还要用心,用心调的馅,吃着才暖,就像用心待的人,相处才亲。”
阿瑞斯负责“擀皮”。他把小剂子按扁,用擀面杖擀成圆皮,皮的边缘薄、中间厚,刚好能包馅:“擀皮要‘转’还要‘稳’,擀面杖转着擀,皮才圆;手要稳,皮才不会破。”他擀得又快又好,一张张圆皮整齐地摆在案板上:“以前在战场,握兵器要稳;现在擀皮也要稳,稳了才能把事做好,才能让大家吃到好饺子。”
赫淮斯托斯在灶房烧火,锅里的水已经冒起了小泡:“煮饺子要‘沸水下,点三滚’,水开了下饺子,滚三次,每次加点凉水,饺子才会煮透,不会夹生。”他守在锅旁,时不时添点柴火:“火要烧得匀,水要保持沸腾,就像咱们过日子,要一直有‘热乎劲’,不能冷了心,冷了情。”
冬至的日头升得晚,刚过辰时,屋里就聚满了人。阿佛洛狄忒带着女人们“包饺子”,有的包月牙形,有的包元宝形,还有的包成小动物的样子——孙女儿包的饺子像小月牙,虽然捏得不算整齐,却格外认真:“俺的饺子要送给悟空爷爷,谢谢他平时帮俺护着麦苗。”她还在饺子里包了颗归源果干,说谁吃到谁就有福气。
众人围在案板旁,说说笑笑地包饺子,面团在手里转,馅在皮里裹,屋里满是面香和笑声。八戒包的饺子胖乎乎的,馅塞得太多,刚捏好就露了馅,引得大家笑:“俺这是‘福气满出来了’!”悟空则包得又快又好,还教孙女儿捏花边:“捏上花边,饺子煮的时候不容易破,就像给福气加了道‘锁’,跑不了。”
冬至要“喝冬至汤”。阿婆把当归、生姜和羊肉放进大锅,慢慢熬煮,汤里飘着当归的香,还没煮好,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归源境。“冬至喝碗羊肉汤,冬天不会冻得慌,”阿婆给每个人盛了一碗,“这汤要热着喝,喝到心里暖,身子也暖,咱们归源境的人,也要像这汤一样,互相暖着,日子才不会冷。”
孙女儿捧着热汤,小口喝着,汤里的羊肉又嫩又香,当归的味不浓,刚好提鲜:“汤好暖!喝了汤,俺冬天再也不怕冷了!”众人围坐在大桌旁,喝着汤,吃着刚煮好的饺子,聊着天——王大叔说他家的孙儿也学会了包饺子,明年要带过来一起包;小远说要和孙女儿一起,把包好的饺子送给村里的老人,让他们也尝尝团圆的味;唐僧则拿起筷子,夹起一个饺子,轻声说:“这饺子里包的是鲜,是暖,是咱们归源境的团圆,吃一口,心里满是安稳。”
唐僧放下筷子,拿起经卷,在空白页上写下:“冬至包饺子,非仅果腹,是悟‘团圆’;调馅煮汤,非仅劳作,是悟‘相融’。众人共擀皮,是手与手的相携;邻里同包馅,是心与心的相近;热汤共分享,是情与情的相融——这便是‘团圆禅’:不在人多热闹,在心意相通;不在山珍海味,在共享共暖,让饺子裹着团圆,让热汤暖着人心,让日子在相融中得稳,在团圆中得甜。”
阿瑞斯喝着汤,看着满桌的人,轻声说:“以前在战场,总想着‘胜利’,觉得只有打赢了才会快乐;现在才懂,冬至的团圆才是真快乐——大家一起包饺子,一起喝热汤,说说笑笑,比任何胜利都让人安心。这‘团圆’不是聚在一起,是心连在一起,是互相记挂,互相温暖。”
午后,雪又下了起来,落在屋顶上,盖了层白。众人收拾好碗筷,孙女儿和小远带着包好的饺子,去村里的老人家里送:“张爷爷,这是俺们包的饺子,您快煮着吃,吃了暖一冬!”老人接过饺子,眼里满是笑意:“好孩子,谢谢你们,这饺子比啥都暖。”
赫尔墨斯送信回来时,带了邻村乡亲们的消息——他们也在包饺子,还说等雪停了,要过来和归源境的人一起吃“团圆饭”。“乡亲们说,冬至要团圆,咱们邻村也要像一家人,”他笑着说,“还让俺带了些他们做的糖糕,给孩子们当零食。”
孙女儿接过糖糕,分给小远一块:“咱们明天要和邻村的人一起吃团圆饭,还要一起堆雪人,一起包饺子!”阿婆笑着点头:“好,咱们把屋子收拾干净,把汤再熬一锅,让大家都尝尝归源境的暖。”
夜深了,归源境的灯还亮着。灶房里,剩下的饺子还在保温,汤还在锅里温着;屋里,众人围坐在火塘旁,聊着明年的打算——阿婆说明年春天要多种些归源果,让大家都能吃到果干;沙僧说明年要教孩子们辨草耘田,让他们也懂种地的理;阿瑞斯则说,明年要和邻村一起修灌溉渠,让两村的田都能浇上水。
孙女儿趴在阿婆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块糖糕,嘴角带着甜笑。阿婆轻轻把糖糕从她手里拿出来,放在盘子里,盖好盖子:“这孩子,连梦里都想着团圆的甜。”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阳光照在雪上,泛着亮。孙女儿第一个跑到院子里,堆起了雪人,还在雪人手里放了个包好的饺子:“雪人也要吃饺子,也要过团圆的冬至!”
归源境的冬至,在饺子的团圆里,在热汤的暖里,在邻里的情里,慢慢走向小寒——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只有互相的陪伴,共享的温暖,和对日子的热爱,却在这些日常里,藏着最真的“禅”,藏着最暖的“归源”。
悟空和八戒去清理院子里的积雪,把路扫干净,等着邻村的人来;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则去灶房熬汤,准备团圆饭;赫尔墨斯背着布信袋,要去邻村送信,信袋里装着阿婆做的饺子和冬至汤,要送给王大叔和药农,分享团圆的喜悦。
归源境的人们,在这份“团圆”的温暖里,守着家,护着情,悟着禅,把日子过得像冬至的饺子,团团圆圆,满满当当,带着对寒冬的从容,对未来的期盼,把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过成了最踏实的幸福。
槐树下的经卷摊开在“团圆”那页,风一吹,书页轻轻晃,像在和归源境的人们一起欢笑。上面的字迹透着温润:“团圆非形式,是心与心的靠近;共享非付出,是情与情的传递。冬至包饺子如此,人生亦如此——懂‘把温暖分给别人,把情分记在心里,把团圆藏在日常’,方能岁岁有暖,年年有盼,绵长不息。”
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归源境的屋顶上,雪慢慢化了,露出青灰的瓦。孙女儿和小远坐在雪地里,分享着一块糖糕,聊着明年冬至还要一起包饺子、一起喝热汤。他们的笑声混着风里的暖意,飘得很远,很远——这便是归源境的冬至,包着饺子,藏着团圆,悟着禅,把冬天的寒,都变成了日子的暖,把寻常的时光,都过成了最踏实的幸福。